温馨提示:本站为乐享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颠覆认知的《小丑2》电影解析(严重剧透慎入)

更新时间:2024-10-17 03:21  浏览量:1

《小丑2》目前口碑爆炸,丝毫没有前作的影响力之大,反道是偏向于一部音乐剧,一部风格奇特的音乐剧,相信大部分的小丑粉都是来看小丑是如何疯狂,如何血腥暴力的。但很显然,导演并不这么安排。

导演并没有把小丑作为一部超级英雄类型的电影拍摄,相反,他想要塑造的是阶级矛盾,这点从《小丑1》中就有体现,而《小丑2》则是将这个冲突向内延伸,去打磨亚瑟与小丑之间的心理矛盾。

电影的开场是一部类似于上世纪古董动画片的小短片,但如果稍加研究你就会发现,这个小短片的背景音是一部名叫:《世界现在需要的是爱》( What The World Needs Now Is Love )的音乐。这是专门为这部短片而谱的曲,也是亚瑟的内心戏,短片中出现过五张海报

一、生命的旋律 (Sweet Charity) (1969)

二、篷车队 (The Band Wagon) (1953)

三、随我婆娑 (Shall We Dance )(1937)

四、摩登时代 (Modern Times) (1936)

五、柳绿花红 (Pal Joey) (1959)

这五部电影的海报其实并非空穴来风,因为导演并不会随意地去安排他们出现,一切的细节都是为了给影片做铺垫,而这五部电影除了《摩登时代》,无一例外都是音乐剧。《生命的旋律》讲的是一个风尘女,被生活打压,但依旧对爱情抱有希望;《篷车队》讲的是一个穷困潦倒的电影明星希望能够在百老汇舞台上东山再起,并且在剧组遇到了真爱的故事;《随我婆娑》讲的是一位著名舞蹈家不满于现状,去创新自己的舞蹈,与早已厌倦生活的另一位当红舞星的爱情故事;《摩登时代》讲的是经济萧条,工人们受尽压迫,主人公最终疯掉的故事;《柳绿花红》讲的是花花公子与两位女神之间的修罗场,但最后女主放弃雌竞的故事。

纵观整个小丑系列,讲的不正是这样一个故事么?所以说,电影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是不容忽视的。

影片中,亚瑟在疯人院内看的动画片名叫:《由于有点印象》 (For Scent-imental Reasons) (1949)

其实这部动画的另外一种翻译“谁解其中味”应该更贴切,这部动画讲的内容和《小丑2》的故事几乎如出一辙,很难不让人认为《小丑2》就是根据这部动画去改编而来。

《小丑1》与《小丑2》可以说是原班人马,也意味着他的摄影风格,情节设计有着一定的延续,例如摄影方面的色彩暗示,他的暗示可以用佛洛依德的人格结构论来解释,以及情节上有关臆想的真真假假。

而情节上的真假一方面是为了将亚瑟精神病的人设立住,让观众相信他病的严重,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迷惑观众,让观众也成为这样一个病人,让观众对故事的真实性产生怀疑,这也许正是小丑这个系列的魅力所在。

故事的前一小段部分,是亚瑟在大厅看动画的片段是在2:50左右,而结尾在看的依旧是同一部动画,是在3:10左右,前后时间不超过半分钟,在正常理解中,精神病院或者是监狱,是不可能循环播放同一部影片的,也就是说,亚瑟自始至终都只是在大厅看动画,而且是在法庭上承认没有小丑之后的一个日子。

那该如何区分真实与臆想呢?一些既定事实是真的,而这些事实的延展可能是假的,举个例子,其中一个片段是小丑在法庭上用法官的木槌锤死了法官,这段很明显是假的,是臆想,而真实则是小丑对法官有很大的意见,这是他发泄的一种方式。也就是说,参加这次亚瑟的审判是真的,而其中一些不着边际的镜头是假的。再比如亚瑟对哈利的一见钟情是真的,而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是假的,实际上他们并没有多少交集,亦或者他们的交集是另外一种情景,只不过没有呈现给我们而已。

故事的结尾也非常唏嘘,我们的亚瑟被一名小丑的狂热信徒连捅数刀倒地不起,但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结尾那名信徒用刀子给自己画了个笑脸,而《小丑2:双重臆想》的另一个名称是:《小丑2:二联性精神病》,你可以理解为一种可以传染的精神病,亚瑟把这种病传染给了他以及哈利。

这让我想到美剧《哥谭》中小丑的一个台词:我不止是个人,我是一个念头。这也印证了小丑之间的继承,正好比《小丑1》中,亚瑟所在的小丑公司里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是小丑,但最终通过一系列的筛选,选定亚瑟一样。

如果你好奇地去搜索小丑时你会发现有一部《小丑3》,而导演和编剧也正是托德·菲利普斯(Todd Phillips)和鲍勃·凯恩(Bob Kane).........

标签: 剧透 电影 亚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