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大家王立平:曾被电视台当作青面獠牙,37岁才结婚
更新时间:2024-09-01 02:17 浏览量:42
王立平是享誉海内外的作曲家,创作了《太阳岛上》《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驼铃》《大海啊,故乡》《少林·少林》《牧羊曲》《枉凝眉》《葬花吟》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经典歌曲。
尤其是他为87版电视剧《红楼梦》创作的13首歌曲,成为后人难以超越的丰碑。
王立平与施光南、王酩,并称作曲家中的“三驾马车”。
才华横溢的音乐大家王立平,为何37岁才结婚?人到中年的王立平,为何被电视台视为青面獠牙?
王立平是满族人,1941年8月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他的父亲是一名小学音乐老师,会吹竹笛、箫,经常在乡村的红白喜事上演奏乐器。
受父亲的影响,王立平从小喜爱音乐。
1954年,王立平刚上初一,中国少先队在全国选拔10名优秀少年,赴匈牙利参加国际夏令营,王立平有幸入选。
回国途经莫斯科,这10名少年一起去克里姆林宫钟楼听钟声。在悠扬的钟声中,大家都说出了心中的愿望,有的要当飞行员,有的要当工程师,王立平立志要当一名音乐家。
回国后,王立平准备报考中央音乐学院少年班(中央音乐学院附中的前身),但招生已经结束了。
负责招生的老师对王立平进行测试后,认为他对音乐有独特的感悟力,专门为他举行了一场考试。结果,王立平顺利地被中央音乐学院少年班录取了。
与王立平同班的有盛中国、殷承宗、李淇等后来中国音乐界响当当的人物。
在24名同学中间,王立平基础最差。盛中国能拉小提琴,李淇能弹钢琴,王立平没有一样乐器拿得出手,他一度很自卑。
1960年,王立平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在大学里,王立平在25个同学中依然排在最后一位。
1962年,全国教育部举行大学生歌曲创作比赛,王立平的同学有的拿一等奖,有的拿二等奖,他只拿了一个三等奖。王立平一度陷入苦闷、纠结中,怀疑自己选择作曲是个错误。
大二寒假,王立平回长春过年,一直在家闷闷不乐。父亲询问原由,王立平难过地说:班上同学都比我优秀,我觉得自己没有前途。
父亲是音乐老师,懂得王立平的心事,便开导他:一个多月前,我坐火车去沈阳,碰到了作曲家李劫夫。他每创作一首新歌,都要唱给工友们听,大家觉得不好他就改。
(李劫夫(1913年11月17日—1976年12月17日))
最后,父亲语重心长地叮嘱王立平:作曲家应该深入生活,坐在屋里闭门造车,是写不出好作品的。
这番话深深触动了王立平,是呀,自己不走出校园,靠冥思苦想是创作不出好歌曲的。而且当时社会上广泛传唱的《全世界人民心一条》《众手浇开幸福花》《我们走在大路上》等歌曲的作曲者,都没有上过大学,为何能写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音乐作品?
王立平敏感地意识到:学院派很少创作出脍炙人口的歌曲,原因就在这里。
悟到了这些,王立平的心结解开了,也明白了音乐创作的方向:深入生活,表现生活,以老百姓共同的情感为基础,为时代和群众写歌。
1965年,王立平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毕业,留在母校实习一年。
1966年特殊年代开始了,学校很多领导和教授被关进牛棚,没人管王立平。涉世未深的王立平也热衷于参加各种运动,每天在外东奔西跑。
有一天,王立平创作的一首曲歌《向黑线开火》,成了问题歌曲。1967年,刚26岁的王立平被打成反革命,天天接受批斗,还被逼写检查。
1968年,王立平被平反了,但1969年他又被打成反革命。
王立平远在长春的父母受到牵连,父亲经常被拉出去批斗,被关进牛棚。有人用报纸糊成高帽子,让王立平的父亲戴着,然后押着他去游街。
王立平的父亲是位清高的知识分子,不堪受辱,被逼自杀身亡。
王立平的父亲死后,母亲被遣返到农村劳动。
1969年10月,王立平被下放到天津农场劳动改造。在农场里,王立平挑粪、搬石头、施肥、收麦子。他是一个文弱的知识分子,此前没干过农活,双手磨破了,肩膀磨肿了,疼得整夜睡不着。
在农场里,王立平不能作曲,也不能唱歌,否则监管人员就会赶来制止,甚至动手打王立平。
王立平一直在天津农场劳动改造了4年,直到1973年才回北京,被分配到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从事音乐创作。
王立平进厂之前,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刚刚经历“南京长江大桥”事件。原来该厂出品的纪录片《南京长江大桥》,片中有一又四分之一节拍的音乐,疑似借鉴了苏联《列宁山》的音乐,这成了一件大事。
摄制组的所有人都要查三代,只要出身有一点问题就要受处分,个个胆战心惊。
因此在这样的创作环境中,王立平承受巨大的压力。
给新闻片创作音乐时,分寸极难把握,往往20多分钟的音乐,王立平要创作一个多星期。
音乐创作出来后,要送交领导反复审核,如果惹了什么麻烦,王立平要负主要责任。王立平过了3年胆战心惊的生活,不知自己的明天会怎样?
1976年,王立平已经35岁了,依然未婚单身。特殊年代里,他被打成反革命,下放到天津农场劳动,没有女孩子敢爱他。
进入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工作后,王立平心事重重,没有心思恋爱。
王立平个子不高,长相也不帅气,他没钱没名没地位,很多人预言,王立平只能一辈子打光棍。
远在长春的母亲为王立平的婚事操碎了心。母亲曾托亲友在长春给王立平介绍两位女工,对方都不愿意。
1977年,王立平真切地意识到,阴霾彻底散去,春天已经来临,他萌生了结婚成家的念头。
在好心同事的介绍下,王立平恋爱了,女孩是北京人,比他小10来岁,在北京一家文艺团体工作。
双方第一次见面,王立平有些腼腆,话很少,女孩觉得他是一个憨厚、有内涵的男人。王立平觉得女孩虽然不漂亮,但文静端庄,一看性格就很好,双方互留美好印象。
女孩也喜欢音乐,两人颇有共同语言,很快确定了恋爱关系。
1978年,37岁的王立平在北京低调结婚。
1979年,王立平调入北京电影乐团(现在的中国电影乐团),从事音乐创作。
这年9月,央视拍摄纪录片《哈尔滨的夏天》,准备在国庆节当晚播出,但音乐还没着落。
音乐编辑将《太阳岛上》《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两首歌的歌词交给王立平,让他谱曲,只给他3天时间。
王立平对妻子说:你别打扰我,每天给我送3顿饭就行。
随后,王立平将自己关在书房里。妻子按时将饭放在书房门口,然后用手敲两下门,王立平再出来吃。
当时王立平还没有去过太阳岛,他凭借自己的想象和理解,一天时间就完成了《太阳岛上》《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两首歌的谱曲。
1979年10月1日国庆节,纪录片《哈尔滨的夏天》在央视播出,《太阳岛上》《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被广为传唱。
郑绪岚因演唱《太阳岛上》一举成名。
1980年,王立平又为影片《戴手铐的旅客》创作歌曲《驼铃》。这首歌是当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点播率最高的歌曲之一。
新影厂拍摄关于邓颖超的纪录片时,邓颖超特别要求拍摄她听《驼铃》的场景,来表达对周总理的怀念。
《驼铃》最受军人欢迎,从将军到士兵都会唱,很多人唱着唱着就热泪盈眶。
1981年是王立平的丰收年,他为电影《少林寺》创作出《少林·少林》《牧羊曲》两首脍炙人口的歌曲。
同年,王立平为故事片《大海在呼唤》创作出主题歌《大海啊,故乡》也风靡一时。
1982年,央视筹拍电视剧《红楼梦》,很多作曲家表示愿意为该剧创作音乐。
《红楼梦》的总导演是王扶林,他的妻子王芝芙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音乐编辑,与王立平有工作上的往来,彼此很熟悉。
王芝芙清楚王立平的实力,问他是否有兴趣为《红楼梦》作曲。王立平当场表示:有兴趣。
王立平初中就读过《红楼梦》,这些年又断断续续在读。经过王扶林、央视领导、红学家、编剧等共同面试,王立平被正式确定为《红楼梦》作曲。
《红楼梦》需要创作14首歌曲,王扶林觉得工作量太大,希望再增加两名作曲家。王立平不同意:我一个人创作,合写不方便。王扶林尊重了他。
《红楼梦》的音乐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的东西,全要靠王立平原创。
整整一年多时间,他一个音符都没写出来。王扶林很着急,但他沉得住气,经常委婉打电话催:剧组要开机了,等你的乐谱。
直到1984年9月,《红楼梦》在安徽黄山正式开机,王立平才创作出《枉凝眉》《序曲》两首乐谱。
创作《葬花吟》时,王立平一共花了1年零9个月。创作探春远嫁《分骨肉》时,王立平趴在钢琴上失声痛哭。
王立平一共写了14首歌曲,后来导演砍掉了一首,保留13首。
在为《红楼梦》创作音乐的日子里,王立平经受了炼狱般的煎熬。他住在剧组,一连几个月不回家,妻子偶尔来剧组给他送生活用品。
1984年,王立平的母亲摔了一跤,左腿骨折,他的妻子赶到长春,将婆婆接到北京照顾。
王立平的妻子婚后曾去江西赣剧团深造,她带回的赣剧曲谱,对王立平创作《红楼梦》音乐有很大的影响。
歌曲创作完后,很多歌手找到王立平要求演唱。东方歌舞团的郑绪岚是唱王立平的《太阳岛上》成名的,表示愿意演唱《红楼梦》的歌曲。
王立平觉得这些歌手的风格已经定型了,不会给观众带来新鲜感,他选择长春一汽化验科女工陈力演唱。
陈力是一位业余歌手,不是科班出身,声音很干净。陈力来到北京后,王立平重新对她进行培训。
陈力达不到王立平的要求,王立平经常批评、挖苦她,陈力不知流过多少眼泪。
王立平的母亲在隔壁养病,见儿子骂陈力太狠,劝王立平对陈力好一点。
王立平心里着急,害怕陈力达不到要求,拖电视剧后腿。陈力前前后后录了3年,为了让她增加点收入,王扶林安排她在《红楼梦》中演“柳嫂子”。
陈力录歌的3年中,她的丈夫不幸因病早逝,陈力将自己的悲痛融入歌声中,唱得苍凉凄美,肝肠寸断。
1987年,《红楼梦》在央视黄金时段热播,引发全民追剧。王立平创作的《枉凝眉》《葬花吟》《秋窗风雨夕》《红豆曲》等歌曲,传唱到海内外。
05早在1984年12月,王立平担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努力促成著作权法的制定与颁布。
上世纪80年代初,法国顶级歌手米哈伊·马蒂耶唱了王立平的《太阳岛上》,给了他1万元的版税。而王立平为《红楼梦》创作歌曲,每一集才250元钱,税后只有200元。
后来王立平去法国进行文化交流活动,看到法国人收集的有关他的音乐资料,比国内任何一个机构都详细,大为震惊。
经过多年努力,1990年我国著作权法正式颁布。
1992年,王立平又领导创建了我国第一个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
王立平是著名音乐人,但由于国内以前没有版权,音乐人一生清贫,而盗版机构和歌手却挣得盆满钵满。
为了与国际接轨,王立平为广大音乐人维护权益。以前国内的电台、电视台随便使用音乐人创作的歌曲,不需要付一分钱。
而从1992年起,他们需要付费了。王立平为此得罪了很多人,电台、电视台将他当作青面獠牙的魔王,说他想钱想疯了。
电视台的人发文讨伐王立平,说他们音乐节目本来经费紧张,这样一来节目更没法做了。还有电视台的工作人员威胁王立平:如果我们下岗了,就去你家里静坐。
经常有人往王立平家里打电话,他不在家,是妻子接的。对方挖苦、讽刺王立平,王立平的妻子很有涵养,不跟对方交恶,总是耐心解释。
以前电视台年底举办联欢活动,总请王立平当嘉宾,后来没一家电视台请他。
王立平承受巨大压力,经常失眠。他76岁接受采访时还说:当时我后悔了100次,不该干这件事,得罪了很多人,电视台的人将我当作青面獠牙。
后来,大家的法律意识越来越强,王立平跟电视台握手言和了。
电视台每年用了谁的歌曲,年底一次性付费。王立平为广大音乐人做了一件大好事,让很多清贫的音乐人多了一份收入。
王立平是享誉海内外的音乐大家,婚姻生活美满幸福。他宽厚包容,学识渊博,与妻子没吵过架,妻子将王立平的生活打理得很好。
因此王立平虽然用脑过度,但到了老年没有明显的老年病,精神矍铄。
2024年8月,王立平已经83岁了。他耳聪目明,精神状态很好,还应邀参加一些社会活动。
王立平状态能够保持这么好,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找了一个贤惠的好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