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想不到!最特殊的 “明星患者” 来放射科做CT检查
更新时间:2024-10-20 19:21 浏览量:14
01
众人簇拥之下,他来到了放射科
有人说,CT像一个闪闪发光的大型甜甜圈随时待命,那它最喜欢的就是乖乖配合的患者。而今天,CT终于与这位配合且富有浪漫气息的 “梦中情患” 相会了。
正值晚上,宾夕法尼亚大学医院三楼几乎空无一人,此时他们都在一间CT检查室里,挤在机器周围,正给一位特殊的 “患者” 摆体位。
这位 “患者” 身价非凡,他不是来就医诊疗,而是希望放射科探索其奥秘。它就是一把19世纪的低音提琴(提琴家族中体积最大的弦乐器),至今已有175年历史,费城交响乐团将它带来这里,希望借助放射学手段了解其前世今生,进一步帮助完成修复和保护工作。
费城交响乐团的杜安·罗森加德先生表示:
“这把低音提琴材质是一种梧桐木,这种树木如今几近绝迹,以前常用于制作家具,所以这把提琴的前身可能是巴伐利亚的一张桌子,也可能是一艘船的桅杆。”
交谈间,检查已经逐渐推进。此时 “提琴先生” 已经躺在CT机床上。
放木板,对 “十” 字心,将近200岁的“提琴老人”乖乖地配合着,很快放射技师亦摆位完毕。
随着机床的移动,“提琴先生” 更深层次的面貌也逐渐展示在众人面前,屏幕上清晰显示着其CT图像。
CT图像显示出了木材年轮。随后,研究小组将这些图像发送给研究树木年轮的专家,进一步追溯到提琴的确切来源,以及保留至今的内在秘密。
02
大费周章做检查,为何?
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要大费周章地给这么一把提琴做检查?
首先,这把提琴被公认为是罕见的型号,保险金额超过2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140万),实际售价可能更高,因为售价综合考虑了之前的著名演奏家和拥有者、琴的质量和状况、它的使用年龄,以及最初制作它的制琴师等因素。
而通过显示木材的密度并揭示其他特征(如揭示材料、生产方法、年龄或老化,是否存在白蚁侵扰、木虫以及内部损坏等现象),CT扫描获取的信息可能有助于保存、修复这些稀有而珍贵的乐器,并有可能在不牺牲其独特音质的情况下更可持续地制造新乐器 — 乐器的数字孪生。
03
CT揭示文物奥秘,早已有之
其实,利用CT揭示文物奥秘早已有之。
日本曾经用这种方法揭示古代乐器 “尺八” 的结构与工艺;美国也曾利用CT收集到了小提琴数据,重新创造出Montagnana原作的复制品。
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古琴也曾做过CT扫描,但当时只有扫描平面图,没有进行三维成像的处理,难以立体全面地反映全部结构,希望有能力的团队或个人能够实现后期的三维重建。
什么 “特殊患者” 呢?
欢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