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职大讲堂第148讲|齐艳红:高职母婴音乐疗愈专业的创新与发展
更新时间:2024-10-29 15:32 浏览量:11
齐艳红,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副教授,辽宁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宣传统战部副部长,中国教育学会会员、辽宁省手风琴协会会员、阜新市钢琴协会会员,二级心理咨询师,1+X证书制度试点幼儿照护职业技能等级中级考评员,中国音乐学院考级指导教师,四家企业受聘教师。主持及参与了《辽宁蒙古族特色传统音乐文化传承的探究》《辽宁红色文化融入中小学入党启蒙教育的路径及价值研究》等省级课题研究20多项;在高校学报等不同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公开编写出版了3本教材;依托省级课题独立完成了《蒙古族短歌调歌曲采风集》(100首)编撰工作;主持完成了《钢琴(弹唱)》校级精品课的建设工作;曾荣获香港国际钢琴邀请赛、辽宁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田家炳杯”辽宁省高校师范生从师技能大赛等赛项的指导奖、参赛奖、指挥奖、创作奖、园丁奖等不同种类的国际、国家及省市级奖项30余项;曾荣获省、市、校级优秀党员、创新型女职工、优秀教师、优秀干部等荣誉称号30余项;拥有2项音乐类软件著作权。
10月27日,金职大讲堂第148讲开讲,课程邀请到辽宁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齐艳红副教授作《高职母婴音乐疗愈专业的创新与发展》主题授课。
课程伊始,金职伟业总经理助理、产业学院副院长汤曌宇作本周工作总结汇报。
在课堂上,齐艳红副教授深入探讨了国内外母婴音乐疗愈专业的发展现状,明确了专业建立的重要意义,并从课程设置、师资队伍等五个维度,提出了创新性专业建设建议。
自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引入音乐治疗学以来,部分高校相继开设相关课程,为母婴音乐疗愈专业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课程体系参考。齐艳红副教授指出,尽管当前国内母婴音乐疗愈专业在人才培养、就业环境及社会认知等方面面临挑战,但同时也具有治疗优势、资源结合潜力等发展机遇。
关于母婴音乐疗愈的实际应用,齐艳红副教授列举了诸多案例与研究,结果显示,进行音乐疗愈能有效缓解女性备孕及产后的焦虑、抑郁情绪,促进婴幼儿大脑发育,刺激神经元连接。在月子中心、社区母婴保健及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等场景中,音乐疗愈项目已得到广泛应用。
关于音乐疗愈专业的建设与创新,她提出了以下五个维度的建议:精心规划课程设置、强化师资队伍的建设、革新教学方法、加大专业宣传与推广力度,以及深化产学研合作。
齐艳红副教授谈到,近年来,母婴音乐疗愈专业就业率已攀升至75%,覆盖医疗、母婴护理、教育、心理咨询及养老等多个行业。随着社会对母婴健康和非药物治疗的日益重视,专业前景广阔,有望为母婴福祉及社会和谐作出更大贡献。期待更多的学生加入母婴音乐疗愈专业建设,共同推动其向科学化、专业化、系统化、实效化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