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乐享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开学季|中央音乐学院“开学第一课”:磨练技艺,不忘德行与修养

更新时间:2024-09-04 17:48  浏览量:24

又是一年开学季,中央音乐学院迎来了朝气蓬勃的2024级新生。中央音乐学院党委书记于红梅、中央音乐学院院长俞峰分别于8月30日和9月3日为新生讲授了鼓舞人心的“开学第一课”。这两堂课,不仅是对新生们音乐之旅的启航礼,更是对他们未来人生道路的重要指引,激励大家在未来的音乐之路上奋勇前行。

中央音乐学院党委书记于红梅

音乐是民族文化的象征 大师为培养人才奠定了基础

“音乐是国之大事。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音乐不仅是一种美的享受,更是国家和民族精神的体现。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音乐承载着深厚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俞峰从近代音乐史开始讲起,让学生们了解了音乐在文化传承、情感表达、社会动员、艺术价值以及教育功能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就是在20世纪30年代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难时刻创作出来,成为了国家意志和民族精神的象征。而伟大的《黄河大合唱》用音乐凝聚了整个民族的精神力量共同抵御外敌。这些作品不仅是中国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更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的重要象征。”

于红梅引用了包括马思聪、廖辅叔、蓝玉崧、林耀基、林石城、吴祖强、周广仁等中央音乐学院众多杰出名家的大师风范与卓越成就,生动地勾勒出了这所学府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神面貌。她还特别提到了自己的硕士导师蓝玉崧先生,这位中国杰出的音乐学家和民族音乐教育家对她影响深远。于红梅满怀感激地回顾了在蓝玉崧先生指导下的求学时光,讲述了蓝先生将文学、哲学、音乐学、演奏、书法等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述说了蓝先生让自己要坚定信念、耐得住寂寞、追求厚积薄发的谆谆告诫,以及蓝先生手书“红梅花开”希望自己在民族音乐领域如梅花般历经风霜、坚韧不拔地迎接春天到来的殷切期待。于红梅感慨道,“中央音乐学院的底气正是来自于这一批又一批的大师们,这是我们培养优秀人才的坚实基础。”

中央音乐学院院长俞峰

磨练技艺 同时不忘德行与修养

进入新时代,央音人继续用一部部文艺精品诠释着“艺术为人民”的初心。于红梅认为,中央音乐学院作为中国专业音乐教育的国家队,是中国音乐的“旗帜”。在引领中国音乐文化发展,践行国家文化战略方面承担着责无旁贷的历史重任。近年来,曾韵、梅第扬、金智成等一批优秀央音学子在国际音乐舞台大放异彩,“我校学子在中国音乐金钟奖比赛中屡捧桂冠,这些突出成就充分证明了学校不愧为世界一流音乐学院。”

但与此同时,于红梅也强调,对于文艺工作者而言,技艺的磨练固然重要,但个人的德行与修养同样不可或缺。如果一位文艺工作者在德行上有所欠缺,即便技艺再高超,其作品也难以触及人心,缺乏那种能够“感化人”的灵魂力量。她以周广仁先生的真实故事为例,讲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周广仁先生的右手不幸遭遇重创,三根手指骨折,经过手术,最终只保住了两根,无名指永远地短了一截。然而,面对这样的困境,周广仁先生没有放弃,她以惊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坚持忍痛练习,一年后竟然重返舞台,继续她的音乐生涯,创造了断指重生、重返舞台二十载的传奇。周广仁先生的这种精神,不仅深深激励了央音的师生们,更成为了他们心中的楷模,“她被央音人尊称为周先生,是名副其实的大先生。”此外,于红梅还讲述了老院长吴祖强在解放前作为地下党员严守党的秘密、努力为党工作的生动事例,他的这种“明大德、严私德”的精神,同样值得每一个人学习。

俞峰和于红梅勉励央音学子怀揣对艺术的执着与热爱,坚持不懈,追求卓越。同时,他们也对学生们提出了殷切的期望。俞峰认为,要做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新时代央音人牢记于心的自我要求。同时,俞峰强调,“我们要树立个人的理想和目标,与国家命运紧紧结合在一起。作为央音的学生,要有这样的目标,才无愧于时代。”

于红梅表示,希望新生们将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融入自己的学习和创作中,为国家和人民创作出更多有筋骨、有温度的优秀作品。“希望每一位新生都能传承红色基因,涵养高尚的道德品行,锤炼过硬的专业本领,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央音人。”

中央音乐学院供图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田婉婷

编辑/弓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