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乐享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从新遇见科学,成都迎来“转折点”

更新时间:2024-11-05 00:16  浏览量:11

图片来源:摄图网_600525921

11月3日14点10分,座无虚席的成都科幻馆雨果厅内,“太空电梯”伴随音乐冲向九霄,《流浪地球》导演郭帆登台,用一段简短的独白,带领来自全国各地的科学爱好者们,开启又一次探索之旅。

这是腾讯科学WE大会的第12年。从2013年的“进化之路”,到今年的“科技树·转折点”,依旧是顶级科学家的分享,依旧是千万观众的守候,不同的是,这是WE大会首次来到成都,更准确地说,除第一届在深圳举办和疫情三年在线上录制外,WE大会一直扎根北京北展剧场。

之所以“打破惯例”移师成都,WE大会项目负责人黄奕表示,去年10月举办的世界科幻大会“非常轰动”,“全球的科幻爱好者、科学爱好者都来了”,不仅令人印象深刻,更让他们感受到成都良好的观众基础、硬件条件和产业土壤。

活动现场郭帆演讲 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于是,就有了昨天这场“双向奔赴”。作为“科幻之都”的成都,站到了聆听科研突破、洞见人类未来的最前沿。

尽管物理学家杨振宁早就断言,没有哪个科学家是通过看科幻小说来学科学知识的,“但科幻小说可以开拓广阔的思维空间”。尤其是在愈发强调原始创新的今天,“想象力”与“生产力”关系更加紧密,正如今年WE大会开场时,大屏幕上那句醒目的期待——“昨天的科幻也许就是明天的科学”。

从新遇见科学,“转折点”在何处?或许WE大会在年轻人心中种下的“种子”,不久会给出答案。

头部企业与顶级科学家

已经办到12届的科学WE大会,在腾讯内部似乎是一个特殊的存在。

按照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最开始定下的基调,这个高规格、高水平的科普舞台,“不谈竞争,不谈商业,只看未来”。

有一种说法是,即使这家互联网龙头遭遇商业波动,再怎么“降本”也降不到“科学”的本,每年11月初,WE大会都会如约促成顶级科学家与广大科学爱好者的“聚会”。

一位观众提到,自己对WE大会的认知和兴趣,始于宇宙学家霍金。

那是2017年,霍金在英国给WE大会录制了一段题为《我们为什么要探索宇宙》的8分钟视频,“他的坚持和追求,面对困难时展现出的勇气,狠狠激励了我”,只是没想到,这竟是他最后一次在中国观众面前公开发表演讲。

除了霍金,12年间,包括数学物理学家彭罗斯、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量子物理学家潘建伟等在内的近百位全球顶尖科学家及科技工作者都曾登台,向公众分享最具突破性的科学发现和前沿思想。

第一次转站成都,腾讯带来的科学家同样重磅——

“勇攀量子物理高峰”的薛其坤院士,是迄今最年轻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他带领团队发现的“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被《科学》杂志评为“2013年度十大科学突破之一”,杨振宁称之为“从中国的实验室里第一次做出了诺贝尔奖级的物理学成绩”。

薛其坤现场演讲 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两位诺奖得主,分别是加州理工学院费曼理论物理学荣誉教授基普·索恩和挪威科技大学神经科学教授梅-布里特·莫泽。前者是LIGO引力波探测项目创始人之一,是全球公认的引力波天文学权威,也是电影《星际穿越》的科学顾问和执行制片人;后者则被称为“发现大脑GPS装置的人”,研究成果不仅揭秘了人脑处理空间信息的方式,也为治疗阿兹海默症等疾病带来启示。

基普·索恩现场演讲 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的特聘教授、PandaX暗物质实验首席科学家刘江来,在大凉山深处的“锦屏”极深地下实验室与氙、氪、氡、氚等各种原子“纠缠”十余年,他期待有待一天能在地球深处“捕捉”到“宇宙幽灵”。

哈佛大学生物启发工程怀斯研究所所长唐纳德·英格伯发表了世界第一个成功的器官芯片模型,作为一种铺着人类患者的活细胞、可以模拟他们自身器官功能的装置,“器官芯片”是推动疾病治疗和药物开发的全新选项,被世界经济论坛评为十大新兴技术之一。

观众基础与“后科幻时代”

微观量子世界、时空“涟漪”引力波、宇宙“幽灵”暗物质、大脑“GPS”网格细胞、人体器官芯片。这些前沿领域的最新研究首次集中“登陆”西部,腾讯的诚意可见一斑。

而在代号为“星云”的成都科幻馆里,谈论如此富有想象力的突破,似乎又都在情理之中。

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去年10月,成都科幻馆作为世界科幻大会的主场馆,正式与公众见面。五天时间,来自全球的科幻爱好者、科学爱好者在此交流碰撞,把一座城市的科幻氛围推至一个顶峰。

就像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首届科幻银河奖得主吴显奎所言,办成这场世界级专业盛会,成都就可以用“科幻之都”这张名片,“以一个充满想象力、创造潜力、未来感的城市形象,与世界对话”。

时隔一年,腾讯科技WE大会的到来,无疑是“科幻效应”的最佳例证。

黄奕表示,世界科幻大会令人印象深刻,“在全国乃至全球都是一件非常轰动的事情”,WE大会项目团队当时也在现场,真切感受到了成都良好的观众基础、硬件条件和产业土壤。

有了科幻大会的“铺垫”,在本届WE大会的筹备过程中,团队很自然地想到了“成都”。用黄奕的话说,“哪里有观众,哪里有更适合去表达科学、呈现科学的舞台,我们就愿意把科学家们邀请到哪里。”

以此为标准,成都显然有足够的底气,去“拥抱”WE大会和前沿科学。

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曾经,在当科幻文学在国内发展最为低迷的时候,成都为中国科幻保留了“一星火种”,并由此成为中国科幻史上当仁不让的重镇。包括刘慈欣和他的《三体》在内的众多科幻作品,为这座城市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科幻迷、科学迷。

刘慈欣此前曾说,成都拿到世界科幻大会的举办权,“是值得被载入中国科幻史册的一笔”,“成都‘科幻之都’的名片也将因此响彻五湖四海”。

而在今天上午举行的WE大会科学家对话中,基普·索恩再次提及刘慈欣和《三体》,称这是他最喜欢的科幻小说之一。

主办方提供的数据显示,昨天到场的观众中,学生观众约占12%,其中大多是高校学生,也有部分中学生。一位家长则在会后表示,女儿告诉她,基普·索恩教授是霍金的好朋友。

立起“西部科创中心”

年轻人、青少年。这既是科学家们看重WE大会的重要原因,也是腾讯做这个“不赚钱”项目的重要目标。

刘江来在受访时提到,科学家做科普,很重要的就是“拯救”一些学生可能被埋没或是被遗忘的好奇心。他希望传递的是,科学本身不是一件很辛苦的事,科学研究也并不是“天赋异禀”的人才能做。

站在这个全民性的科普舞台上,所有科学家都希望分享科学发现的快乐。“科学家精神”不仅投射在他们过往的经历中,更体现在他们对呵护“好奇心”的传承里。

图片来源:摄图网501236263

对成都来说,“从娃娃抓起”,向未来要未来,还可以成为应对顶尖人才争夺战不占先机的一个重要策略。

就像黄奕说的,要把更多科学内容和对科学的憧憬、热爱,种在年轻人的心中,不断地生根发芽,也许他们就是改变人类未来的新一代科学家。

这与科幻界的判断一致。吴显奎此前曾多次强调,进入原始创新阶段,“发展想象力就是发展生产力”。

从这个意义上讲,科幻和科学朝向同一个远方。立足科幻土壤,推高一座城市的科学氛围应该是顺理成章的,至于何时能结出果实,还需要等待那个“转折点”的出现。

眼下,瞄准立起“西部科创中心”的目标,成都正健全“沿途下蛋”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战略科技力量向地方落地,释放科技资源的巨大潜能,提高“2万亿”的含金量。

如薛其坤院士所言,只有把一个个的土积成山,才能成气候、成风雨,才能实现科学突破,追求创新活力,也需要一步一个脚印。

每日经济新闻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