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乐享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陈奕迅《这样很好》口碑爆冷?不如《孤勇者》?有华晨宇风格?

更新时间:2024-11-18 11:41  浏览量:26

粉丝提问:陈奕迅《双城之战2》主题曲《这样很好》和《孤勇者》有什么不同吗?为什么很多人说不如《孤勇者》?

陈奕迅为《双城之战2》的中文主题曲演唱的《这样很好》,近期引起了相当大的音乐关注度。几乎所有人听到第一遍都会有一种小小的失落感:《这样很好》无法达到双城之战1时主题曲《孤勇者》的社会影响力和传播度,这是一定的。进而这种落差导致了很多人认为《这样很好》的品质不如《孤勇者》,甚至引发了许多的网络争论。

从音乐专业视角切入,《孤勇者》与《这样很好》音乐差别如下:

1:作曲旋律重要性与定位不同:《孤勇者》是大众化旋律作曲,重市场传播度和商业效果。《这样很好》是小众弱旋律作曲,重音程的情绪准确性,重编曲的氛围感,弱旋律化。作曲旋律的理解和定位完全不同,简单说就是:《这样很好》的审美门槛很高,不属于一首大众曲目,这也意味着《这样很好》这首曲无法爆火,他在作曲上不具备爆火音乐重复倾听的被动记忆能力。

2:市场的用途不同:《孤勇者》的用途是商业推广曲,增大《双城之战1》的商业影响力。《这样很好》的用途是加大沉浸感,偏向于满足贴切《双城之战2》的情绪内核,增大《双城之战》的艺术影响力,没有考虑太多的市场化。所以《这样很好》的首要职责是:确保音乐响起的刹那,可以升华《双城之战2》的剧情,完成艺术上的统一。这首歌大概率是给终章一锤定音。

郑楠是华晨宇御用编曲人

好,我们以下从作曲的角度,将《孤勇者》和《这样很好》做出去具体的拆分:

《孤勇者》是一首极为注重旋律的大众化曲目,会在作曲的曲式结构上会主动的加入极多重复性的音程关系,增加听众的记忆点。比如说“去吗/配吗/这褴褛的披风/战吗/战啊/以最卑微的梦”他的结构上就天然强化了旋律的重复性。

旋律的音程一旦重复,且次数较多,会不断强化了听众记忆,将听众从主动记忆,转变为无意识的被动记忆,被动记忆一旦形成就会具有完美的传播度,简称“潮流”。在《孤勇者》中,几乎将“去吗”这两个音程,重复了十数次,这种天然重复性,就是作曲学上Hook的听众被动记忆:在短时间内大量重复相同的音程关系,不管你喜不喜欢,你都会被被动记忆这首歌的旋律。

这种因为大量重复造成的被动记忆,恰恰旋律作曲洗脑的原因。这也是为什么小学生会被《孤勇者》无法抵抗的原因,本质上作曲旋律就是朝着重复性的被动方向创作的。像这种曲目很多,当一首歌被重复太多次的时候,大部分人就丧失了审美,成为了被动记忆,大部分的神曲都是基于这个旋律重复的原理,完成了极致的商业投放。

《这样很好》完全不同于《孤勇者》是一首弱旋律的小众化曲目,他本质更像是一种为情绪氛围服务的旋律化点缀。整个《这样很好》的曲目之中在作曲上突出了如下几点:

1:慢板、长音程的叙述性。这和《孤勇者》的强烈节奏型和短音程,几乎是完全逆着来。《孤勇者》的情绪是高昂的,而《这样很好》的情绪是低落的,这是因为节奏和音程在作曲的属性上,就是走向了叙述性而不是强烈的冲击性。音程时值一旦拉长,从十六分音符转变为全音符,旋律就没有空间,一小节全是一个音,哪里来得旋律?所以弱旋律是《这样很好》被大众诟病最多的原因。

2:重编曲的氛围感。这一点上就是郑楠个人的风格,因为郑楠本身的职业就是一个编曲人,当然也作曲,但是相比于作曲郑楠的编曲更好。对于郑楠来说编曲才是他吃饭的家伙。而这首《这样很好》的作曲人和编曲人都是郑楠。那么一个编曲人作曲的定性思维一定是:作曲给编曲让路,为什么会这样?答案是:当选择郑楠时,《双城之战》需要的就是一个氛围大于旋律的作曲人。

换句话说,当《这样很好》确定为郑楠来作曲时,就已经定下来几点:重音乐的编曲氛围感,弱旋律化。那么在作品确定给郑楠来操刀的时候,就意味着在决策端上《双城之战2》音乐企划,给了郑楠标准:这首突出《双城之战2》情绪丰富性的音乐,而不是一首吸引代表小学生来观看的推广曲。

所以在作曲上,《这样很好》他的首要职责是:确保当音乐响起的刹那,可以升华《双城之战2》的剧情,完成艺术上的统一。这样统一性,几乎不具备旋律大众化,甚至不考虑旋律,只要求底层作曲的音程、和弦、编曲的情绪准确性,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的配乐是无旋律的交响乐。

反过头来,我们从音乐制作的决策段出发思考,则会获得更多的信息,两首歌的作曲人和作词人、编曲人如下:

《孤勇者》:作词唐恬、作曲钱雷、编曲钱雷。《这样很好》:作词吕易秋(新人),作曲郑楠、编曲郑楠。

这里可以简单给出一个答案:钱雷和郑楠两人都是顶级的作曲人和编曲人,他们对于音乐工业的理解很透彻,对于情绪的把握非常完美(郑楠作品SHE《中国话》、林宥嘉《想自由》、华晨宇音乐专辑御用编曲)。但是作曲人对于情绪的把握再完美,也许作词人提供音乐情绪的基调。所以本质上,这两首歌的口碑差异,是出现在作词上。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好的音乐都是一种听感声波,我们不能要求大众具有音乐属性的完美乐理。《这样很好》的编曲级进写得再好,也没用。因为乐理是给内行人看的,作词才是给大众听得,大众只能听感作词来判断音乐的情绪是否准确,当作词和音程情绪高度统一的时候,歌曲就会成为经典。很显然《这样很好》的作词,其实并没有达到《孤勇者》的水准。

那么这两首歌的口碑差异,其实在作词上是非常明显的:唐恬是一位当下华语音乐最好的作词人,吐出一个女性的细腻。而吕吕易秋是一位新人,在此前并没有太多好的作品。在作词上,吕易秋并没有给郑楠一个好的切入点。我们简单从音乐的逻辑分析解释一下作词人对于音乐的增量是如何形成的:

作曲人在确定音乐之前,必须要和作词人商量:音乐的方向是哪个方向,音乐的情绪是哪一种。只有确定了方向和情绪,作曲人才能通过和弦、音程、编曲来营造这种感觉。当然产出这种感觉的人,可以是作曲人。但最终呈现这种感觉具体化的人,一定是作词人。作词人需要把音乐的情绪具现化用文字表达出来。

可是《这样很好》这个标题从文学角度的艺术升华上,具有一种天然劣势:缺乏一种情景的升华,哪怕把《这样很好》改为《别再寻找》、《此刻终焉》或者《终章》等等具有中文言语情景的文字都会更好一点。作词与标题的直白对于音乐的升华没有上升到《孤勇者》这样的升华效果。整体的作词有一种新人排列词组的感觉。

综上,《孤勇者》和《这样很好》这两首歌几乎可以代表当下流行音乐的两种极端化:是应该遵循市场走旋律化、还是遵循情绪走严肃化?答案很显然:市场化的创作门槛更高需要返璞归真,严肃化的欣赏门槛更高,但是创作门槛更低。

从音乐上讲这两首歌都有出彩的地方,甚至于大部分的内行会喜欢《这样很好》因为猎奇新鲜。但是从市场上讲《孤勇者》是近五年来最成功的华语流行音乐工业作品,作词与情绪准确性过于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