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乐享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黔进学堂 | 贵州:激活非遗文化基因(十二)

更新时间:2024-11-22 20:46  浏览量:8

在人类无尽的岁月长河中,流淌着一种无形的宝藏,它静默而深沉,却又璀璨夺目,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这片土地上,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品味,这就是非遗。

今年8月,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文化和旅游部录制的大型文化季播节目《非遗里的中国》贵州篇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播出。

节目中,主持人龙洋,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以及歌手周深,来到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在这里遇见苗绣、侗族大歌、牙舟陶等30余项极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通过互动体验、文化解读、秀演呈现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展现贵州非遗的独特魅力。

据央视统计,截至8月20日17时,该节目全网曝光量达到5.74亿次,登上微博核心热榜6次,系列话题阅读增量达2.29亿。网友表示:“央视+周深+贵州非遗的王炸组合,让贵州赢麻了。”

贵州是非遗大省,有侗族大歌、石阡说春、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等3个项目纳入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有99项159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628项1025处,市(州)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000余项,县(市、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5000余项。全省非遗项目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近年来,贵州高度重视对非遗保护和传承发展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在全国率先开展相关立法。自2012年以来,相继出台《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贵州省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条例》《贵州省优秀民族文化传承发展促进条例》等多部地方性法规。在推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中,贵州非遗数字化记录工作走在前列,涌现出的优秀成果连续三年位居全国第一。通过采取整体保护、立法保护、抢救性保护、生产性保护等措施,贵州非遗传承保护工作持续深入推进,让非遗成为贵州文旅中的一抹亮色。此次央视《非遗里的中国》节目聚焦多彩贵州,用一个个关于匠心、传承、创新的故事串联,将贵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娓娓道来,让观众穿越时空,在文化自信中产生更多共鸣。

侗族琵琶歌:山中天籁之音

侗族琵琶歌在贵州主要流传于榕江、黎平、从江等县侗语南部方言地区。2006年,侗族琵琶歌(榕江县、黎平县)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从江县申报的侗族琵琶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琵琶歌的种类很多,演唱形式和内容各地均有差异。有的用假嗓唱,有的用真嗓唱。大部分地区为男子自弹自唱,或男弹女唱。有的地方(榕江晚寨一带)男女都可以自弹自唱。弹唱琵琶歌有两种场合:一种是青年们在谈情说爱时弹唱,内容都是比较短小的抒情歌,往往是即兴创作,一般用小琵琶伴唱,歌声、琴声亲切委婉,铿锵悦耳。一种是歌师们在鼓楼或喜庆人家当众弹唱,内容主要为叙事歌,也有喻世歌、苦情歌等其他长歌,一般用大、中型琵琶伴唱,歌声、琴声低沉柔和,浑厚感人。

侗族琵琶歌可分为抒情琵琶歌和叙事琵琶歌两大类。其歌唱内容几乎涵盖了侗族历史、神话、传说、故事、古规古理、生产经验、婚恋情爱、风尚习俗、社会交往等各个方面,世代传承,歌脉悠远。琵琶歌唱词体现了侗族诗歌的最高水平,是研究侗族社会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的重要资料。全国文艺集成志书多把抒情琵琶歌列入民间歌曲范畴,叙事琵琶歌列入曲艺范畴(称琵琶弹唱),亦有两者兼备的。

由于各地琵琶歌使用的琵琶型号和定弦的不同,土语不同,演唱场所不同,运用嗓音不同,因而形成许多种不同的风格,如三宝琵琶歌、晚寨琵琶歌、平架琵琶歌、榕江琵琶歌等。

侗族琵琶歌是民族文化精品,不仅深受当地群众喜爱,还多次登上“大雅之堂”。1959年,晚寨8名琵琶歌手曾被邀请到北京中南海演出,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同年,三宝琵琶歌参加贵州省文艺汇演,被录制成唱片,在全国发行。2004年春天,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西部民歌大赛上,三宝侗族琵琶歌一举夺得银奖。为了更好地传承侗族琵琶歌这一民族文化,近20年来,榕江县还把侗族琵琶歌引进了课堂。侗族琵琶歌现已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受到世人关注。近些年来,侗族琵琶歌名声远播,唱到北京亚运村,唱到法国巴黎……这朵民族民间文艺鲜花,越来越绚丽夺目。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琵琶歌”代表性传承人吴玉竹,一个活在歌声里的侗家女子。她出生在黎平县尚重镇务弄村,12岁师从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吴仕恒,“师傅的徒弟很多,我们寨上就有8个,我一直喜欢唱。”吴玉竹告诉记者,自从学习侗族琵琶歌以来,只要有一点时间就会自己编歌,不断收学徒到家里传歌。侗族琵琶歌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贴近生活,以常见的事物作比喻,生动、形象、贴切,如《情歌》《赞歌》《敬老歌》《孝顺歌》《建桥歌》《建校歌》《起房造屋歌》《婚姻嫁娶歌》,日积月累,竟然写了7个歌本,500多首歌。

从2005年起,吴玉竹开始到学校义务教孩子们唱歌,把侗族琵琶歌引进课堂,每周利用6个课时进行教学。“我是传承人,要尽好这份责任。只依靠一个人或者几个人的力量传承,是远远不够的。传承是个大工程,要人人参与,才能让民族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进课堂,就是想让更多人、特别是孩子们能参与进来。”

策划 李屹

文字整理 樊园芳

编辑 杨睿

二审 贺韬

三审 赵宏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