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乐享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深深,浸入音谷里的《富春山居图》……

更新时间:2024-11-28 19:43  浏览量:7

11月18日至19日,浙江音乐学院作曲系副教授张昕2024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富春音谷》结项音乐会在现代音乐厅上演。该项目由张昕担任项目负责人、舞台设计总监兼导演,汇聚了浙江音乐学院多位优秀艺术家,包括青年古筝演奏家刘乐、琵琶演奏家李砾、笙演奏家申玉晶、双簧管演奏家余晓睿、钢琴家高袅、打击乐博士徐文嘉,以及管弦系学生葛李敖和舞蹈编导专业的盛晓叶子、王松也等。

张昕以富阳的富春山江为意象,将媒体艺术、灯光设计与舞蹈融入写意性的音乐语言,生动呈现了朝云、雨露、地溪、山谷、飞鸟等多重意象。这如诗如画的艺术构想,不禁让人联想到元代画家黄公望的名作《富春山居图》,在音乐中再现那片山水的悠远意境。

《富春音谷》的音响是一个“诗意的脚本”,同时这个脚本又是视觉艺术家们创造的“世界背景”——一个可沉浸性的诗性气氛。在音响的创意上,作整场音乐会以富春山江“冬去春来”的四季容颜为核心轴线,共由《乐之流》《溪山闻鸟》《土土虫》《秋池》《幻石II》《拾花又一生》6首室内乐作品组成,编制灵活多样,包括打击乐、钢琴、双簧管、笙、琵琶、古筝等多种乐器组合。意象化的诗兴,是音响设计的基本基调与文学品格,在此基础上结合视觉的艺术语言,音响艺术成为物理空间的“声音展览”。张昕监临着自身,用格律诗般的音响——时而停滞的语调,时而语势利婉,时而如坠石,时而急骤,以半入梦的姿态,寻觅着种种诗意的安置。

在诗意的音乐描绘中,乐器的独立个性逐渐消融,钢琴不再是钢琴,古筝不再是古筝,而是超越传统功能的界限,化为诗画的笔触。诗画显现于打击乐的丰富声响,显现于琵琶、双簧管、笙甚至舞蹈的表现之中,共同构筑了一个虚幻空灵、时而炽烈、时而静谧的艺术场域。音乐会的整体结构以视觉语言划分为开篇、中篇与尾声三个阶段,展现了一气呵成、无边恣意的宏阔诗意。在每一诗篇章的开端,她细腻地融入了一段逐步引领观众走入诗者内心的辽阔音景。例如,“一江春水向东流”“独寻山间晚来风”“孤芳自赏任逍遥”等意象叙事,层层递进,既收束了看似独立的诗篇结构,又通过如此顶针诗格的设计,将三个篇章贯通承递,使整个《富春音谷》的世界完整地呈现在观众眼前。

《独寻山间晚来风》 古筝、打击乐与舞者(即兴表演)

从音乐语言的内部来看,每首作品因对自然拟态的描绘而别具趣意。例如,《乐之流》中的钢琴与打击乐,在音色与织体的描摹中展现了富春山间冰雪融化、泉溪涌动、江河崩流的唯美画卷。在中篇《独寻山间晚来风》中,古筝演奏家刘乐与张昕运用弹拨乐、铃铛、音树、砂锤、颂钵、海浪鼓等乐器,模拟风在山间带来的种种趣味,而舞者的即兴表演则生动再现藤蔓蓬勃生长的形态。

《土土虫》 双簧管、笙、琵琶、古筝、钢琴与打击乐

除了拟态的音乐笔触,音乐也有叙事性、情感性与精神层次的表达,例如在《独寻山间晚来风》之后的《土土虫》中,作曲家通过双簧管、笙、琵琶、古筝、钢琴与打击乐的独特编制,展示了一个静谧而充满繁殖力的微观生物世界,这首作品以虫子的视角展开,技术上通过微分音、简约化、音色化、微复调等西方作曲技法,实现了音响高度的精致化,其丰富的音响色彩实践充分体现了作曲家的深厚功力。视觉的描述则以星河倒映与河底内景的画面感进行勾勒,为观众营造出如梦如幻的艺术体验。

这场艺术盛宴不仅在音乐语言中层次丰富,更在跨媒介的创作中凝聚了舞美、灯光、视觉与舞蹈的多种艺术形式。舞美与多媒体设计石力、蔡坤、张浩瀚、郑骁,灯光设计倪钢球,及舞蹈编导程龙等艺术家倾力合作,为观众在绝美的画面中呈现了一场融合音乐、视觉与舞蹈的沉浸式体验。

视觉艺术家们为音乐创造了一个沉浸式的剧场,消除了艺术的边界,将观众抛入一个多重感官维度的视听中,直观且诗意地体会富春风景中的溪水碧玉、溪底沙石的分明,并且以圆形、不规则图形、月牙状、蒙太奇等几何图形进行剪裁。在形状划定的边界中显示的几何图形,呈现出独特的世界视角,或者说,几何体就是音乐与视觉“豆”与“豆萁”的诗意及其原真性的存在。无论你运用怎样的感官通道,都会被视听艺术家们所制造的超维时空顺滑地吸进,感官的触角在悠然自得的游动、浮动、摆动、出入,与各式各样的视角及其姿态,描绘出心灵的光晕。

近年来,艺术边界的模糊化与媒介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艺术创作提供了全新的可能性。通过音乐、视觉艺术、灯光设计、舞蹈等多媒介的整合,艺术家们突破了单一艺术形式的表现局限,创造了多维度的沉浸式艺术体验。在国际上,日本艺术团队teamLab利用光影、交互技术、装置艺术等新媒体手段,为观众打造了具有文化内涵的沉浸式展览体验。例如,在作品《花与人,不为所控却能共生──度时如年》中,观众的存在和行为直接影响花朵的生长和凋谢,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巴黎的数码艺术中心Atelier des Lumières(光之工坊)在其3300平方米的广阔空间中,结合立体环绕音乐与节奏流转,让观者身临其境,目不暇接。这些国际艺术团体通过融媒体技术,将经典艺术作品以全新的方式呈现,营造出身临其境的观展体验。而在国内,浙江音乐学院作曲系副教授张昕及其视觉团队的多媒体艺术作品《富春音谷》,以学院艺术的制作水准,融合国际数字技术,打造的多感官融合的沉浸式剧场形式和全息化的表演体验,不仅与国际前沿的艺术形式接轨,更展现了作曲家在这一领域的独特视角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观众走进艺术现场,会感受到国际化的艺术氛围,也会体会本土文化的独特魅力,令人不禁期待未来更多此类作品的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