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乐享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港乐回忆杀,谭咏麟、陈慧娴直接唱进人们的心趴

更新时间:2024-12-03 22:17  浏览量:5

每当我们提起港乐,心中总会泛起层层涟漪,那是黄金时代留给我们的巨浪回响。《声生不息·大湾区季》这一次将观众的情绪拉满,感受那份跨越时空的共鸣。

如果说周慧敏的出场是一次温柔的唤醒,那么谭咏麟与陈慧娴的表演则是一场深情的对话,他们用音乐作为桥梁,连接着过去与现在,触动了许多人的青春记忆。每一首经典歌曲的背后,都藏着一段段青涩又美好的故事。那些旋律如同老照片一般,带着淡淡的怀旧色彩,在脑海中逐渐清晰。

当张国荣与谭咏麟同框的画面出现,《声生不息·大湾区季》就直接将我们带回了香港乐坛的黄金时代。

“如果有朋友问起你们,八十年代的香港歌手里面都有谁,你们随便提起我,我就很满足了。”简单的话语背后,是对过往辉煌的淡然与自豪。张国荣,一个时代的符号,他的歌、他的影、他的一切,都成为了人们心中永恒的经典。

“风继续吹,不忍远离,心里极渴望,希望留下伴着你!”

在声生不息的舞台上,谭咏麟演唱了张国荣的名曲《风继续吹》和陈百强的《一生何求》。在这个舞台上,这两首歌被他唱出了一种超脱与释然,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新的诠释。风,代表着时间的流转,无论世事如何变迁,故人的音容笑貌我们永远记得。

在香港这片充满奇迹的土地上,经济从70年代开始便如同破茧而出的蝴蝶,迎来了它辉煌的起飞时刻。到了80年代,香港更是在文化娱乐领域绽放出了前所未有的光彩,进入了百花齐放的娱乐盛世。此时香港乐坛上最耀眼的明星非谭咏麟、张国荣、陈百强和梅艳芳莫属,他们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整个香港的音乐天空,被外界称为港乐的“三王一后”。

而这其中,谭咏麟与张国荣之间的竞争尤为引人注目,他们争相横扫了整个80年代的香港各大音乐奖项,是当年香港乐坛绝对的统治者。“谭张争霸”也由此成为了80年代香港最具标志性的关键词之一。

但比起竞争对手,两人之间更是惺惺相惜的朋友,每次见面都会彼此打趣新闻报道上的流言蜚语,毫无芥蒂。

直到1988年,谭咏麟宣布会继续发唱片和开演唱会,但不再参加任何竞争性质的节目与奖项。而张国荣则是直接于1989年正式宣布退出歌坛,在红馆连开了33场“告别乐坛演唱会”。自此,“谭张争霸”的时代彻底结束。

谭咏麟与张国荣的相继淡出,无疑给香港乐坛留下了巨大的空白。这两位曾经的乐坛霸主,用他们的音乐和人生经历告诉我们:真正的竞争不是彼此之间的争斗和排挤,而是相互激励、共同进步。他们留下的,不仅是一段关于竞争与合作的佳话,更是对音乐梦想和追求的最好诠释。

可惜岁月不饶人,歌在,歌迷也在,舞台上的人却少了许多。

节目中谭咏麟孤身坐在无人的红磡体育馆,他在采访中说最怀念的是1984年第一次在红馆开演唱会,身边的朋友们坐在观众席中热闹非凡。而现在,香港歌坛的“三王一后”中只剩下谭咏麟在舞台上展示着黄金年代的余晖。

当陈慧娴登场,一曲《千千阕歌》直接带来了整场演出的高潮,引来了全场大合唱。

陈慧娴以她那被岁月洗练后更加纯净的嗓音,前半段唱着《千千阕歌》,后半段无缝切换至梅艳芳的《夕阳之歌》。所有关于两位天后往昔的辉煌与情感交织,都在这个表演中得到了最温柔的致敬。

从青涩少女到如今历经风霜的成熟歌者,陈慧娴的声音里多了一份沉稳与淡然,正如她所说:“从二十四岁唱到现在的陈慧娴,经历多了很多,现在就更加能够明白到《夕阳之歌》这首歌的心境。”这句话背后,藏着的是无数个日夜的思考与成长,是对生命无常的深刻体悟,也是对人生乃至整个时代变迁的感慨。

在她的演绎下,《千千阕歌》不再只是一首关于离别的歌,它更像是一封寄给过去的信,记录着青春的懵懂与激情;而《夕阳之歌》则成为了一种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探讨,提醒我们珍惜当下,拥抱每一个即将滑落地平线的瞬间。这种转变,不仅是陈慧娴个人情感的升华,也是对所有听众心灵的一次触动——无论岁月如何更迭,美好的事物总是值得被铭记。

1989年,因为与父亲的一个约定,陈慧娴决定出国深造,与过去短暂告别。在她即将离开的前夕,宝丽金公司决定为她推出一张专辑——《永远是你的朋友》,作为对她暂别歌坛的纪念,专辑选用《千千阕歌》作为主打曲。几乎同时,梅艳芳发布了《夕阳之歌》,因为两首歌都改编自日本巨星近藤真彦演唱的《夕焼けの歌》,由此成为了香港乐坛一段难以忘怀的历史——“千夕之争”

《千千阕歌》令陈慧娴的歌唱事业达到巅峰,专辑也成为了当年的最高销量大碟,但年末TVB却将最受欢迎女歌手奖颁给了梅艳芳,而且连金曲金奖也给了《夕阳之歌》。

失落之中,陈慧娴按原计划于红磡香港体育馆举行六场《几时再见演唱会》,宣布暂停歌唱事业,到美国读书。在演唱会上,她穿着婚纱唱完了这首歌,这是她对自己青春岁月的一种回顾,也是对未来无限憧憬的美好寄托。

而1990年,梅艳芳也宣布告别舞台,以后不再接受有竞争性的音乐奖项,并连开了30场告别演唱会。“千夕之争”从此时落下帷幕。

梅艳芳曾说过,《夕阳之歌》是她一生的写照。2003年,说着“我将自己嫁给音乐,嫁给你们”的梅艳芳,在她生涯的最后一场演唱会上,披上刘培基先生设计的白色婚纱演唱完人生的最后一首歌——《夕阳之歌》,大声地与歌迷、与这个世界说“拜拜”。

《千千阕歌》与《夕阳之歌》之间的“千夕之争”,不仅仅是两首歌曲的竞争,更是那个时代香港乐坛繁荣景象的一个缩影。而今,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些曾经的争执与辉煌都已化作心中最珍贵的记忆。

梅艳芳曾说过,“如果有一天我离开这个舞台,离开这个乐坛,离开这个娱乐圈,究竟真真正正有多少人会想起我,会记得梅艳芳这个人物呢?”

现在看来,我们依旧可以大声地告诉她:所有人都记得。

当熟悉的旋律缓缓响起,谭咏麟和陈慧娴时隔八年在声生不息的舞台上再度携手,共同演绎《讲不出再见》。这首由向雪怀填词,谭咏麟演唱的歌曲,也是九十年代浪漫与离愁别绪的象征,字字句句间皆是留恋与眼泪交织的动人情谊。

“是对是错也好不必说了,是怨是爱也好不须揭晓。”在这个表演中,歌词已然超越了世俗的爱情框架,更多的是品味人与人之间那份最纯粹、最深刻的情感联系。无论是恋人之间的错过白头,还是朋友之间的久别重逢,亦或是对故人的深切怀念,都能在这首歌中找到共鸣。

就像节目里所说:“有些唱歌的人已经远去,而那些歌永远不会老,永远凝固在璀璨的时光深处。”

音乐既跨越了时空,也超越了竞争与是非。时光匆匆,声生不息的舞台可以让谭咏麟唱张国荣,陈慧娴唱梅艳芳,也可以让李宇春与周笔畅再同框合照。是是非非在岁月面前不过是沧海一粟,所谓的“争”,留下的只有经典的作品和故人之间的惺惺相惜。

当我们沉浸在这份由经典港乐构建的情怀之中时,不禁会思考,是什么让这些音乐在今天依旧能引起如此广泛的共鸣?

或许,正是因为它们真实地记录了一个时代的风貌,表达了普遍的人性情感,无论岁月如何变迁,人们对爱、对梦想、对生活的热情永远不会过时。

当然,如今的香港乐坛已辉煌不再,甚至被说“港乐已死”。但节目采访了香港著名作曲家、电影配乐家、音乐教育家胡伟立老师。对于港乐的消亡与复兴,他说:“一个事物产生了以后,它一定会消亡,所以现在你们缅怀这东西,只不过是减缓它的消亡的过程。但是纠结这些干嘛呢?辉煌过了,过去就过去了,那个时代是过去了,你可以再创啊,是不是,你可以再绝地求生。我现在还在写东西,我现在还没有放弃。这个世界之所以美丽,就是有一大批不想放弃的人。

没错,真正的艺术永远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黯淡,相反,它会在每个时代以不同的方式绽放出新的光芒。我们缅怀着过去,但我们也要期待属于港乐的新未来。

正如莎士比亚那句话:“一切过往,皆为序章。”

港乐之能经典永流传,成为几代人共同的语言,不仅因为它旋律优美,更在于它歌词中所蕴含的深情厚意和对生活的深刻洞察。这些歌曲,就像是时间的低语,也是承载着情感与记忆的容器,告诉我们即使世界在变,有些东西永远不变。

撰文/Pluto

设计/Shanta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