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决策中的角色与影响因素分析
更新时间:2024-12-06 08:24 浏览量:5
群体决策的奥秘在于,在民主决策中,群体决策被视为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方式。这种方式被广泛应用于多种形式,如会议沟通、在线表决和调研问卷等。尤其是在会议层面的面对面群体决策中,从整体设计到过程控制,再到结果推动,各个方面都需要精心考量。
我认为,民主往往是相对的,最重要的决策通常是在小范围内做出的,因为人数越少,准确率越高。这一点在相关书籍和实验中都有论证。小范围的有针对性的思考反而更有助于快速达成有效结论。
这里并不是在讨论研究群体角色或小范围决策哪个更重要,而是探讨群体决策中的众生相。我认为群体决策可以分为几种形式:
第一种是同级别人员之间的讨论,比如一线员工、中层管理者或高层领导各自进行讨论。第二种情况是跨级别的共同讨论。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的习惯往往是向上看齐,因此所谓的民主也是相对的,最终还是要看主要领导的意见。第三种形式是混合式的,以项目组的形式出现。在项目组中,情况较为复杂,因为成员既有高层也有低层,同时还存在双重身份:一种是项目类身份,另一种是行政级别身份。在这种情况下,不能简单地将项目身份与行政权力混淆。比如,你可能是项目组长,但行政级别较低,不要误以为所有权力都在你手中。实际上,项目中的权力更具虚拟性。
在整个群体决策过程中,这种虚拟权力并没有发挥太大作用,核心仍然在于那些职位相对较高的人,他们引领着整个方向。当然,这里也分两种情况:一种是级别更高的人在项目组中会下意识地引导,因为他们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另一种则是有计划的引导,这通常涉及到团队设计,不仅仅是管理人员,他们会影响和带动一些人先达成一致意见,然后推动决策。
然而,有时群体决策的结果并未如策划者预期那样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低估了其他具有行政管理背景领导者对谈判或决策的影响。因此,并不是说过程不够民主,而是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存在着潜在的拉动和影响干扰。这种干扰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都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心理状态。
那么,当你在一个项目中并不是行政级别最高的人时,如何组织群体决策就显得尤为重要。我认为,从设计的角度出发,需要精心设计,以便在决策过程中能够让行政级别更高的人控制住他们发言或过度引导决策的风险。
例如,在表决意见时,可以采用无记名投票或其他模式,使每个决策者之间形成隔离,从而发表独立意见。这是第一点。第二点,策划组织者可以邀请级别更高、经验更丰富的人以顾问、旁观者、主持人或项目负责人的身份参与整个群体决策过程,作为观察者,以防止决策群体和导向被干扰。
在没有其他声音的情况下,组织者应当制定完善的标准,并提前征求部分人员的意见,以达成一定共识。在多数人意见占上风时,客观地表达这些意见,从而形成相对平衡的决策状态。在群体决策过程中,并不总是能够实现完全的公平或统一意见,实际上也会存在一些异常情况。这种现象符合《易经》中阴阳平衡或阴阳共存的基本逻辑和道理。因此,组织者在群体决策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当然,决策过程中还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参与决策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这可能导致一些突发状况的出现,比如某个成员突然跳出既定框架,对决策结果产生直接影响。
群体决策的复杂性与管理策略
群体决策的结果有时未必会如组织策划者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因为影响群体决策的因素实在太多,就像一场交响乐。如果每个乐器都按照指挥家的步骤演奏,音乐将是和谐的,每个音符都能被清晰地听到。然而,如果某个乐器,比如小号,声音过大,我们就只能听到单一的声音。
因此,群体决策就像一场交响乐,而谁能准确地演奏出这场交响乐呢?当结果出来后,仍然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为民主群体决策本身无法满足每个人的期望。那么,如何预防突发状况颠覆群体决策呢?
首先,要确保群体决策没有明显漏洞,并且程序能够经得起挑战。其次,所有记录必须可查,以便对群体监测结果进行客观评估,而不是凭印象或感觉。最后,要确保整个过程有一次整体确认,比如通过前置录像等方法。
这里讨论的是如何避免群体决策出现异常情况,即当结果被挑战时该如何处理。实际上,还有许多不确定因素,例如参与决策的部分人员可能通过直通渠道反馈意见,如总经理信箱、董事长信箱或电话,以及举报本次评估中存在重大瑕疵等。当我们遇到这些情况时,应该如何处理呢?首先,我们需要积极配合监督机构进行复盘,减少决策过程中的法律和安全风险。接下来,如何开展下一步工作,需要服从更高级别领导的意见。
当然,我们不应过于悲观地看待这个问题。群体决策的整个过程不可能达成完全一致的意见,所谓的民主不过是表达个人意见的过程。然而,群体决策的组织者应对结果负责。如果一场群体决策没有得出结果,那就是整个决策的失败。
无法让每个人满意是正常现象,但至少要做到让大多数人没有反对意见。因此,群体决策中的组织者核心任务就是减少反对意见。如果有人故意煽动,那么在群体决策中,这些个体需要特别注意。
那么,在群体决策中如何做好控制呢?这里有一些观察和注意事项。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识别人员。不同级别的人可能会对整个群体决策产生不同影响,因此需要进行甄别。特别是那些具有双重身份的人,在项目决策中,他们可能需要先进行沟通,以了解他们的核心意见,尤其是管理层人员,以防止重大决策结果被颠覆。
摸清意见是第一步,其次是整合意见。在前期沟通中,我们需要整合部分人员的意见,以达成一定程度的共识,建立决策基础,从而预防群体决策被颠覆。第三点,在过程中要注意控制。
控制可以通过观察坐姿、表情等方式来实现。那些有不同意见但不愿表达的人,通常会低头玩手机,身体不由自主地背向决策目标或组织者。参与支持者则可能坐立不安,眼神飘忽,来回走动,这表明他们有很多想法或其他考虑,并在思考如何在群体决策中引导大家。
相对简单且已达成一致意见的人,他们的眼神会紧盯着会议组织者。这种情况下,群体决策的复杂性和耗时往往源于个别参与者在策划和引导过程中进行博弈。因此,群体决策的组织者需要具备很强的能力。
若干年前,我参加研究生面试时体验了无领导小组讨论。在这种讨论中,由于我们来自不同背景,没有级别差异,因此表现出不同能力和习惯的人会有不同表现。内向与外向、能力强与弱的人在无领导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各异,这使得群体决策过程极其复杂。其实,大家在交流时并没有级别差异,都是同一级别的人员在沟通。这其中的表现差异主要取决于个人能力和习惯。简单来说,内向和外向的人在无领导小组讨论中表现不同,有能力的人和能力较弱的人也会有不同的表现。因此,群体决策过程极其复杂。
所谓的民主决策或群体决策,在某种意义上可能会降低效率,并且结果未必总是理想或正确。许多研究表明,如果群体存在的目的是为了规避风险,那么安全性就会比效率和结果更为重要。因此,我们应当正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