伉俪携手,躬身文艺传承!
更新时间:2024-12-06 14:21 浏览量:7
1979年,63岁的周巍峙开启了一项全新的使命。
他代表文化部,发起《中国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的编纂工作。这部志书囊括了民间歌曲、戏曲音乐等七大门类,后又增加了歌谣、民间故事、谚语三个类别,共计十部,因此又名“十大集成”。
周巍峙与“十大集成”的缘分,源自心中割舍不下的执念。
江苏东南部,是吴歌的故乡。1979年,周巍峙在这里调研时痛心地发现,能够唱出原汁原味的人寥寥无几。
田青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很多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还活着的老艺人,很大一部分先后离去了。我们到了20世纪末再去做田野工作,有很多就失之交臂了,找不到传承人了。
中国民族民间的传统文化、艺术遍布于神州大地、山海乡野,如同明珠散落,丰富而璀璨,但仍不免面临着唱腔遗落、技艺失传的风险,抢救式发掘与保留迫在眉睫。
图:浙江德兴寓言表演《鹬蚌相争》
在周巍峙的主持下,“十大集成”的工作迅速展开。身为总编委会主任,周巍峙承担了大量的素材挖掘和审定工作,一做就是30年。
档案库里,珍藏着“十大集成”所搜集、整理的原始资料。每一册集成志书大约110万字,背后所挖掘的资料,却有10倍之多。
江西南丰的傩戏,源于西汉,距今已有2000余年历史。粗犷神秘的面具、雄健明快的舞蹈,无不寄托着驱邪祈福的希冀。这颗璀璨明珠,却曾一度蒙尘。
经过深入挖掘整理,傩戏被郑重列入《中国戏曲志》中。2006年,南丰跳傩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重新焕发光彩。
30年,10余万人,犹如燃灯者,将历史湮没的一隅照亮。
2009年,《中国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全部出版。中国民间文艺的“万里长城”巍然屹立,煌煌生辉。
田青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假如没有当年“十大集成”打下基础,我们从本世纪在神州大地上掀起的非遗保护的高潮就会失去很多东西。
这30年,也是周巍峙从63岁到93岁的30年。他丈量中国各地的足迹、夜以继日写下的批注,全都蕴含在了这4亿5千万文字当中。
周巍峙
作曲家
这是为了我们民族,为了我们国家,为了人民,说大道理就是这个,还有什么呢?我也可以写东西,我自己回忆录一点没写。
在周巍峙为中国传统民间文艺的保护倾尽心血之时,歌唱家王昆也在致力于红色经典文艺作品的传承。这对文艺界的伉俪,即使到晚年依旧没有停下脚步。
2011年4月,新版《白毛女》在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排练厅里进行排演。这是延安首演66年后的又一次重排。
王昆主动请缨,担任艺术总监和声乐指导。
这一年,她86岁。尽管腿脚已不太灵便,有时还需要轮椅代步,但是王昆每场彩排必定到场。
周七月
周巍峙、王昆儿子
我母亲是有个“白毛女”情结,一提起《白毛女》就兴奋。当时我爸爸反对,说你身体不行,排一个歌剧要求各式各样的事,怎么会有精力干?但我妈非要排不可。后来我就说,三个姓周的“斗”不过一个姓王的,我们家从来是如此。
王娜,学习河北梆子出身,是王昆在复排《白毛女》过程中挖掘出的新人,饰演喜儿。
新老“喜儿”见面,王娜学习到的第一课就是真实。
杨白劳自尽,喜儿被掳走抵账,是《白毛女》的重头戏,也成为王娜走向“喜儿”的瓶颈。
王娜
中国歌剧舞剧院 歌剧演员
我记得就这一声“爹”,我们练了一个下午。王昆老师就跟我们说:“你们喊得都不够真实。这一声‘爹’一定要把观众的汗毛喊得立起来,一定是撕心裂肺。”她追求的是这种精益求精,一个字都不放过。
两年后,王昆正式收王娜为徒。为人民而歌唱,王昆把《白毛女》的“延安味道”传递给了学生。如今,王娜也在教授自己的学生怎样唱好《白毛女》。
王昆擎起的鲜红旗帜,再次传递到了新一代的“喜儿”手里。这是独属于“白毛女”之间的代际相传。
2024年夏天,中国歌剧舞剧院的演艺团队将《白毛女》的故事再次搬上了舞台。始于革命年代的红色薪火,穿越时光,还在为后来者照亮,诠释着直抵人心的力量。
2014年9月12日,周巍峙因病离世,享年98岁。仅仅两个多月后,89岁的王昆也离开人世。江苏东台,成了两个人最后的安息之地。
王昆、周巍峙,这对革命伉俪,一生都在“战斗”。
他们用文艺精品书写历史答卷,传递出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熊熊火炬,用守正创新的魄力,不断开拓艺术创作的更高境地。
他们鼓舞着无数文艺工作者,为亿万人民、为伟大祖国鼓与呼。
他们的艺术与生命,始终与国家、民族、人民的脉搏一起,永恒跳动,万古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