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北大教书,一生获得9个博士学位!一位“不务正业”的诺奖大佬
更新时间:2024-12-10 18:32 浏览量:3
他曾在回忆录里表示:
“高中那时的学业对我来说太容易,以至于我要不断地踢足球、打篮球、弹钢琴、和朋友聚会、集邮票、外出爬山旅行等来打发空闲的时间。”
精通琴棋书画,拥有十八般武艺(绘画、音乐、拳击等方面),出国交流不用翻译,能流畅使用包括中文在内的七国语言。
23岁就完成第一篇博士学位论文,一生共获有九所世界著名大学颁授的博士学位。
在一堆研究多领域交叉学科——人工智能的跨界学者里,作为跨界学者中的“战斗机”——“全能学科大佬”,以一人之光,遮掩群星的光芒。
而本篇故事中的主角——司马贺,就是这样一个大佬。接下来,我们一起了解这位全能学科大佬的“开挂人生”,也看看他是怎么“不务正业”的。
司马贺最初攻读博士学位的专业与人工智能涉及的任何一个关联学科都没有关系——竟然是政治学。
1947年,他以自己八年前的博士论文为基础,写出了著名的《管理行为》一书。
此书出版后一下子就轰动了世界,无论商业、企业界还是学术界都奉为经典,令他成为管理决策理论创始人,也跻身于20世纪最有名望的管理学大师之列。
1949年,由于管理学上的出色成就,33岁的他应邀来到卡内基梅隆大学(当时还是卡内基理工学院)工业管理系研究生院任教。
在这里他以一个管理学教授的身份,参与了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心理学、公共行政学和计算机学的课程教授或项目研究工作。
当时的卡内基梅隆大学并没有今日的学术名声,只是一所全美排名在100名开外的“二本院校”。
但司马贺就能将他执教的政治、经济、管理、行政、心理和计算机的几个专业在30年时间里硬生生地都拉到了全美顶尖的水准,卡内基梅隆大学也从此位列世界顶尖名校。
学校为表彰他的贡献,给予了他匹兹堡郊外松鼠山上的一栋别墅和终身校董荣誉。
1969年,司马贺因为研究人类“解决问题心理学”,提出了“手段—目的分析”的理论,对认知心理学的开创做出重要贡献而获得了美国心理学会的杰出科学贡献奖,后来还获得了美国心理学会终身贡献奖和美国心理学基金会心理科学终身成就奖。
1975年,因为人工智能方面的贡献,他与纽厄尔共同获得当年的图灵奖,后面还获得了多个关于人工智能的奖项和荣誉。
1978年,为了表彰他对经济组织内的决策程序进行的研究成果,主要是他建立起的决策理论,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给他授予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司马贺受颁诺贝尔奖(1978年) 来源:原创
1983年,为了表彰他在管理学、社会行为学上的贡献,美国管理科学院给他授予了学术贡献奖。
司马贺后来在管理领域还获得了美国总统科学奖、美国运筹学学会和管理科学研究院的冯·诺伊曼奖、美国公共管理学会沃尔多奖等多个管理学奖项。
司马贺是政治专业出身,在政治学方面的探索也一直不曾落下,从1968年起就担任美国总统顾问的角色,还同时担任了多个企业、行政机构的特别顾问。在1984年,司马贺获颁美国政治科学学会麦迪逊奖。
在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司马贺就是代表团成员之一,当时是作为计算机科学家代表来访中国。
此后他致力于促进中美科学和文化方面的交流,又九次访华,而且每次作为不同的学科代表与中国科学家交流,在北京大学,他还曾执教过一个学期心理学课程。
他在自传《我的生活种种模式》里对自己评价到:
“我诚然是一个科学家,但是是许多学科的科学家。我扮演了许多不同角色,角色之间有时难免互相借用。但我对我所扮演的每一种角色都是尽了力的,从而是有信誉的,这也就足够了。”
这位“不务正业”的科学家,因为没有将任何一门学科作为主业,他几乎把社会科学中所有的领域都翻了一遍,而且还在每个领域上都做出了最顶尖的成就。
本故事综合自《智慧的疆界——从图灵机到人工智能》一书。本书豆瓣评分高达9.1,针对人工智能的奠基人物、历史事件、运行原理、未来发展等四个方面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全面解答了我们关于人工智能所需了解的各方面问题,全文通俗易懂、逻辑清晰、语言诙谐、可读性强。
一本书,带你揭开人工智能的神秘面纱。
即使是小白,也能从一无所知到全面理解人工智能!
看完后,你就会发现人工智能不再神秘,而你也不必再焦虑被人工智能所替代。
文章来源:IT阅读排行榜
责任编辑:李钰韩
审核人:李双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