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乐享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94岁再执导筒,谢幕之作口碑爆棚,值得满分!

更新时间:2024-12-13 09:21  浏览量:6

最近,影视圈突然冒出个新东西——

「老登电影」

即“以男性为主导,讲述男人故事的,并被男性观众喜爱的电影”。

且影片中充斥着男性说教意味,女性角色完全沦为工具人。

《拯救大兵瑞恩》《海上钢琴师》《肖申克的救赎》《搏击俱乐部》《阿甘正传》《闻香识女人》《楚门的世界》等一大批影史经典被贴上“老登电影”的标签,被品鉴被批判。

其中,《教父》系列拔得“头筹”,被喻为“登前绝后”。

(《教父》剧照)

要论“含男量过高”“雄竞题材”,小派脑海中首先会想到这部影片——

《十二怒汉》

这部在IMDb TOP250名单中排名第五,评分9分,豆瓣9.4分的黑白电影里,居然没有一个女性角色。

十二个大男人,挤在一个房间里斗嘴争吵,喋喋不休。

按照“老登电影”的说法,简直就是“登中之登”。

(《十二怒汉》,1957年)

恰巧,最近有一部和《十二怒汉》的题材很相似的新片。

并且,导演也足够“老”。

我们就聊一聊这部新片,顺便也简单谈谈“老登电影”——

《二号陪审员》

Juror #2

本片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被誉为“城市牛仔”,美国影坛最受欢迎的硬汉明星。

中国影迷因其姓氏(Eastwood),亲切称他为东木。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作为演员,东木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经典的银屏形象。

他是嘴叼香烟,腰挎左轮手枪,冷酷神秘的西部镖客;

他也是向往自由与激情,情感丰富而内敛的摄影师。

(《荒野大镖客》&《廊桥遗梦》)

作为导演,东木展现了惊人的创作生命力。

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他的导演生涯渐入佳境,《完美的世界》《廊桥遗梦》成为其代表作。

1993年,凭借《不可饶恕》首度摘得奥斯卡最佳导演桂冠。

进入新千年,东木导演又为观众献上《老爷车》《美国狙击手》《萨利机长》《骡子》等多部高口碑佳作。

2005年,以《百万美元宝贝》再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

(《二号陪审员》片场照)

今年,已经94岁高龄的东木老爷子再执导筒,真是让人由衷地钦佩。

更关键的是,这部新作将是他最后一部导演的作品。

在《二号陪审员》中,女主托妮·科莱特,曾凭借恐怖片《遗传厄运》获得第28届哥谭独立电影奖影后。

(托妮·科莱特在《遗传厄运》中)

男主尼古拉斯·霍尔特,是《疯狂的麦克斯4:狂暴之路》中的Nux,也是《X战警》系列中的“野兽”汉克。

(《疯狂的麦克斯4》&《X战警:第一战》)

烂番茄新鲜度93%,爆米花指数91%,被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评选为2024年度十佳电影。

名导谢幕之作,全然没有老态龙钟之感。

那些对正义与真相的反思,对人性与道德的拷问,依旧犀利无比。

故事开始,贾斯汀(尼古拉斯·霍尔特 饰)坐在酒吧里,对着眼前的酒杯发呆。

妻子不久前流产,而今天恰巧是未出生的双胞胎的预产期。

(《二号陪审员》截影)

他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这份悲伤,他想放空一下。

可是他已经戒酒很长时间了,喝还是不喝,此刻成了一个问题。

贾斯汀把玩着手中的酒杯,凑近嘴巴。

(《二号陪审员》截影)

他喝了吗?

不重要。

重要的是,十几分钟之后,他的人生将彻底改变。

01

审判

一年后。

贾斯汀的妻子又怀孕了,且进入了待产期。

(《二号陪审员》截影)

就在他欢欢喜喜地布置婴儿房,准备迎来新生命的时刻,有一件事让他很头疼。

他收到了法庭的信函,他被随机抽取为一个案件的陪审团候选成员。

他很不情愿,因为如果被选中,就得分出一大部分时间去参与庭审,很难照顾临产的妻子。

可他偏偏就被选中了。

在12人的陪审团中,他是“二号陪审员”。

有点无奈,但也只能接受。法律规定,每个成年公民都有担任陪审员的义务。

(《二号陪审员》截影)

正式开庭。

要审理的案件中,死者是一名女性,名叫肯德尔。

被告叫詹姆斯,是肯德尔生前的男友。

一年前,两人在一间酒吧里爆发了争执。

有现场目击证人描述,当时詹姆斯情绪非常激动,粗暴地掐了肯德尔的脖子。

肯德尔转身出了酒吧,但争吵仍未停止。

(《二号陪审员》截影)

检察官费思(托妮·科莱特 饰)根据证言推断,当晚情况失控之后,詹姆斯殴打了肯德尔。

并把她推下了桥栏杆,坠入了下方的溪流中。

导致肯德尔死亡。

(《二号陪审员》截影)

辩方律师称当晚两人在停车场分手之后,詹姆斯就一个人回了家。

可是并没有谁能提供案发时他的不在场证明。

而且,检方的证人——一位居住在附近的老者,当晚从住处的窗户中目睹有人在桥边徘徊。

老者当庭指认,就是詹姆斯。

(《二号陪审员》截影)

看起来,铁证如山,嫌疑人罪责难逃。

只是——

为什么贾斯汀的眼神变得疑惑而不安?

回忆的闸门在审判的过程中被打开。

那一晚,究竟发生了什么?

(《二号陪审员》截影)

回到家的贾斯汀心绪难安。

他仿佛陷入了某种漩涡与深渊之中。

(《二号陪审员》截影)

那深渊的底部,就是事情的真相。

02

拷问

时间回退到一年之前。

贾斯汀所在的酒吧,正是案件的事发地。只是由于心情沉郁,他并没有太在意身边发生的事情。

当晚,大雨倾盆,路况极其糟糕。

贾斯汀驾车回家时,妻子又忽然打来电话,分心之下,车子在公路的桥边撞上了什么东西。

(《二号陪审员》截影)

下车查看,却只看见撞坏的车头,周围一片黑暗,全然不见被撞的物体。

贾斯汀看到路边立着“有鹿出没”的警示牌,他以为自己撞到的只是一头鹿,便没再当回事。

直到,他以陪审员的身份出现在法庭上。

他才终于知道,原来那晚他撞的就是肯德尔。

也许,正是他导致了肯德尔的死亡。

他,才是那个应该坐在被告席上的“杀人凶手”。

所以,当目击证人指认的时候,贾斯汀被吓得够呛,赶紧装作捡东西低下了头。

(《二号陪审员》截影)

按照法律规定,他此时已经不适合继续担任陪审员。

甚至,他应该主动向法庭坦白、自首。

但,贾斯汀没有。

妻子临盆在即,等待自己的是幸福的三口之家,我不能毁了这一切。

或许,我撞到的就是一只鹿。

对,应该就是这样的。

贾斯汀决定隐瞒这一切。

法庭的审判还在继续着,控辩双方都在努力说服陪审团。

「詹姆斯,他杀了人」

「詹姆斯,是无辜的」

(《二号陪审员》截影)

「他,是有罪的」

「他,是无罪的」

(《二号陪审员》截影)

每一次,控辩双方面对陪审团,面对贾斯汀说出那些指控与辩白之时,贾斯汀都不敢与之对视。

有罪还是无罪?

这场审判如重锤般,一下一下地砸在贾斯汀的心头,不断质问着他的良知。

再次结束庭审,回到家的贾斯汀把自己隐入黑暗之中,手边是妻子孕检的报告。

内心承受着的矛盾与折磨,让他接近崩溃的边缘。

(《二号陪审员》截影)

案件进入最后的定罪环节。

陪审团需要作出裁决,决定嫌疑人是否有罪。

但法律规定,在刑事案件中,陪审员裁决必须得到全数同意才能通过。

也就是说,12人的陪审团中只要有一人的意见和其他人不一致,那么就不能判定有罪或者无罪。

贾斯汀做了那个“反对”的人。

其他11人都认定“有罪”,只有他建议“再讨论一下”。

(《二号陪审员》截影)

可能,“有罪”或是“无罪”,任意两个字他都说不出口。

可能,只有这么做,才能缓解自己内心的愧疚。

随着讨论的不断深入,真相就要浮出水面。

当陪审团的成员提出“这也许就是一起肇事逃逸”的假设,贾斯汀的手不听使唤地打翻了水杯。

(《二号陪审员》截影)

他又慌了。

继续分析下去,等待贾斯汀的只能是自投罗网。

罪与罚之中,法律与道德的双重困境之下,他会做出新的选择吗?

03

偏见

观看本片,会明显感到东木导演的宝刀不老。

驾轻就熟地呈现了精彩的庭审过程,以及通过张力十足的故事情节,引发了关于法律与正义的思考。

尽管过早露出了底牌,让影片略失“悬疑”之感。

但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让主人公早早地进入如坐针毡般的道德困境。

他的人性选择,就成了本片最大的“悬念”。

至于“真相”和“真正的凶手”,贾斯汀撞的到底是不是死者,其实在片中并没有完全捅破。

同样的,开放式的结尾也留给了观众想象的空间。

(《二号陪审员》截影)

手持天平与利剑的正义女神,蒙眼闭目。

她在提醒——

法律作出裁判时要保持审判的客观和公正。

不要被表象蒙蔽,更不能带着偏见与主观情感。

(《二号陪审员》截影)

可在影片中,詹姆斯和贾斯汀都是偏见的“受害者”。

先说詹姆斯,他是死者生前最后接触的人,又发生过争吵。鉴于此,他成为嫌疑人是说得通的。

但最终决定了他命运的却是其他人对他的偏见。

一个有着斑斑劣迹的人,一个黑帮分子,“杀”个人是很正常的事吧?很符合他的“人设”,对吧?

是的,陪审团里的大部分人都是这么认为的。

且不管那些证据是否充分,单从他的过往,就已经让他和“犯罪”画上了等号。

(《二号陪审员》截影)

“标签”已经被烙印。

“帽子”已经被扣上。

再多的解释与坦诚,都是徒劳。

(《二号陪审员》截影)

再说贾斯汀,他良心不安地阻止陪审团的“有罪”裁决,但为什么一直没有去自首?

原因同样是偏见。

在影片中,他只对自己的律师密友说了自己的遭遇。

律师朋友分析道,贾斯汀有酗酒史,还有醉驾记录,这些都对他很不利。

哪怕主动自首,哪怕证实他当晚没喝酒,那只是一起交通意外。

他都会被判以重罪。

(《二号陪审员》截影)

他们是被法庭定罪吗?

事实上,他们是在被“刻板印象”,被人们的“偏见”定了“罪”。

这些偏见,存在于侦办案件的相关人员,存在于检方,存在于证人,存在于陪审团之中。

好似形成了一个闭环。

这个环内,牺牲掉的是嫌疑人关于自由关于自我辩解的权利。

死去的,将是公平与正义。

某一天,自己身陷其中时,会发现那些希望早已走得太远了。

前面提到的《十二怒汉》,和本片属于一样的题材,连故事中的“偏见”都一模一样。

(《十二怒汉》截影)

一个“惯犯”男孩,被指控杀害了自己的父亲,陪审团轻易地下了结论。

(《十二怒汉》截影)

偏见总会蒙蔽人的眼睛,也会遮挡住真相。

(《十二怒汉》截影)

贾斯汀说:“真相并不是正义。”

这应该是本片留给观众的哲思。

什么是真相?

大部分人都接受的,符合他们认知的“假象”是“真相”吗?

不符合自己“三观”的,令人不安的“真相”,就不选择接受吗?

哪种真相,会带来真正的正义呢?

(《二号陪审员》截影)

回到最开始关于“老登电影”的话题。

可能这场讨论还会旷日持久地进行下去,因为“女性权利”的争取之路仍然荆棘丛生,任重道远。

对于女性的偏见和歧视依旧根深蒂固。

挑战与障碍,打破和重建,是根本问题。

只是,不希望这场讨论走向歧路,演变成“非黑即白”的互相攻击。

用“偏见”对抗“偏见”,会得到什么?

(《二号陪审员》截影)

未曾观影过《好东西》就轻蔑不屑地认为只是一部“女性故事”的“小妞电影”。

对吗?当然不对。

没有看过那些影史经典,却只因主创多为男性就简单粗暴地扣上“老登电影”的帽子。

对吗?自然也欠妥。

别让“性别对立”成了“偏见”与“隔阂”的靶纸。

那些射出的“子弹”,最终击碎的不仅是影像艺术本身,同样还有整个社会的公序良俗。

以及期盼中的,那个彼此包容、互相理解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