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真有“人面兽”!山海经原来是纪录片?
更新时间:2024-12-17 17:02 浏览量:3
普通狨是一种长着“人脸”的动物,被称为“人面兽”,主要生活在庞大的亚马逊热带雨林中。除了长着“人脸”,普通狨还会听音乐,甚至像人类一样交流,它们还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大人”说话,“小孩”不插嘴。
长着人脸
让人产生恐怖谷效应的动物
普通狨起源于巴西东北部的大西洋沿岸森林,自然栖息地主要分布在巴西北部、中部的森林,非常适应在干燥的次生林、边缘生境中生长,平均寿命10年左右。和猴子一样,普通狨属于哺乳纲灵长目动物,由于是在美洲新大陆被发现,所以也拥有十分达意的名字——新世界猴(新大陆猴)。
普通狨头圆耳大,面部裸露,没有毛,前额长着一大块白色印记,眼睛炯炯有神。看上去酷似人脸的长相,是它们明显的特征,而最扎眼的,是头部两侧那对白色大耳簇,远远看去,就像戴了一对毛茸茸的耳暖,它们的另一个名字“绒耳狨”就是这么来的。有趣的是,这对大耳簇可以直观反应情绪:兴奋的时候,耳朵上的绒毛会炸开;若遇到侵犯领地的情况,耳毛就会像收雨伞一样收起来。
独树一帜的外貌特征,让普通狨在众多灵长类动物中脱颖而出。
作为一种比较原始的物种,普通狨的体型非常小,只略大于松鼠。成年雄性体长不过20厘米,平均体重256克,雌性则更小。它们浑身上下覆盖着绒毛,身体是斑驳的灰棕色,背部有灰色、黑色或橘黄色细条纹。普通狨后肢比前肢长,除大脚趾是扁甲,其余各指、趾,均为爪状的尖爪,身后拖着一条长长的带有环状白圈的尾巴,长度大概在27~35厘米,尾巴超过自身体长,在树林间穿梭,尾巴就像一条灵动的鞭子,帮助它们保持平衡,在雨林中来去自如。
普通狨生性活泼,十分贪玩,喜欢栖息在热带雨林的树冠,多数时候在白天活动。强有力的后肢,保证了普通狨强大的跳跃能力,尖爪一般的指甲能牢固地攀附在树枝上,细长的尾巴使它们很轻易就能将自己垂直悬挂在树上。此外,普通狨还会在尾巴涂上自己的尿液,并举着尾巴到处散布气味,用以宣示自己的家族领地。
由于体型娇小,普通狨靠喝树汁就能维持生存,但即便如此,它们每天还是需要花费11~12个小时时间来觅食。汲取树汁的时候,普通狨会用尖尖的爪子和牙齿撕咬树皮,用舌头舔舐渗出的液体,为了从树上获得树脂,它们会将大量时间花在凿孔上。普通狨的犬齿十分发达,可以咀嚼昆虫,咬碎蜗牛壳,偶尔也会吃水果、种子、雏鸟等食物补充体力。在这些时候,灵敏的嗅觉就发挥了很大作用,不但可以帮助它们找到食物,还能判断食物有没有成熟。
吃饱喝足后,普通狨一般就在树顶上找一个舒服的位置躺下,等到太阳落山,再集体躲在隐蔽性较好的树木上睡觉,这一过程中,群体相互警戒,躲避天敌。
扮演贤夫良父的公狨
爱聊天、听音乐的灵性群体
普通狨是稳定的母系社会群体,通常由3~15个个体组成一个家族部落,种群中遵循十分严格的等级观念。雌性头领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和地位,无需参与捕食等外出劳动,雌性成年后可以留在家族中,雄性成年后则会被移出群体。如果某个种群中的雌性首领死亡,家族就会解散。
族群奉行一夫一妻制,也有一妻多夫制。雌性首领可以享受两只公狨的感情,她会雨露均沾,避免公狨之间争风吃醋。而这里的一夫一妻制,指的是在一个种群中,通常只有一对可以繁殖后代的夫妇,其他等级不高的雌狨不被允许交配繁殖,只能协助抚养幼崽。因此,受到生育限制的成年雌狨,会伺机与其他家族中的雄性进行交配,以便抓住一切机会加入其他种群,成为优势雌性。
母狨一般怀胎5个月诞下幼崽,每胎产两崽。刚出生的幼崽体重大约只有成年狨体重的1/4,需要被照顾5个月之久,除了前3个月的吃奶期,其余时间都由族群中其他普通狨照料。
这时候,公狨就会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在普通狨家族中,母狨负责生育哺乳,公狨负责扮演贤夫良父的角色。幼狨哺乳期过后,公狨就要亲自给它们喂食、清洗身体,还要肩负起守护种群、外出觅食的重任。种群中的哥哥姐姐也会担起照顾幼崽、分担公狨工作的责任,同时也为自己以后组建家庭积累经验。15个月后,幼狨成年后离开,加入别的家族。
作为群居动物,普通狨有着独特的社交方式。已有的研究观察发现,它们通过大量有目的性的肢体语言进行交流,比如张开嘴凝视对方表示报警;斜眼凝视表示服从;如果耳簇拉平,则表示明显的恐惧或服从……表情、姿势、叫声,都是相互间交流的方式。尽管社交语言系统远不及人类完善,但它们也算得上是雨林中的“社交达人”。
凭借丰富的社交语言和娴熟的发声技巧,普通狨和人类一样,会与同伴闲聊。成年狨交流的时候,一方会发出高亢的呼喊,另一方则在5~10秒后做出回应。有意思的是,在普通狨的世界里,也有一 条不成文的规定:“大人”说话,“小孩”别插嘴。年幼的狨会在成年狨交流时站在一边,认真倾听,学习长辈的语言。很多研究表面,普通狨是一种具有灵性的动物,许多行为与人类极为相似。诸如年幼的狨会在长辈们聊天结束后,模仿它们的声音来发声;母狨间的交流,如少女般喜欢低声细语,讲悄悄话……
最令人感到惊讶的是,它们有一大爱好是听音乐。《自然》杂志上曾有一篇研究文章表示 :普通狨具备高级音调感知能力,它们的大脑初级听觉皮层边缘具有音调中心,是可以处理音调的特殊感知区,每当听到音调旋律变化的时候,感知区的神经细胞会变得十分活跃。此外,它们还能分辨出噪音,听到噪音的时候,神经细胞不会做出任何反应,甚至会自动关闭。至于大脑是如何处理音乐的,目前科学家们还在研究中。
宠物市场的“新星”
2030年的狨要何去何从?
2008年,普通狨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动物红色名录,但在此之前,这一物种已经踏入灭亡的泥潭。普通狨拥有强大的适应能力和生存技能,但在日益缩小的生存环境面前,并没有用武之地。
数据显示,时至今日,全球仅有的森林面积已经不足3亿公顷,大西洋沿岸的热带雨林面积更是以恐怖的速度锐减,甚至近70%已经从地球上消失。照此下去,2030年世界将无热带雨林……很难想象,那时候的普通狨,会面临着怎样的环境危机。
然而,外患并不止这一种。
因为长相独特,普通狨成为南美洲偷猎者的目标,被贩卖到宠物市场成为“新星”。可怕的是,偷猎者一般都是捕捉野生动物幼崽进行贩卖,至于幼年狨脱离族群后,是否可以顺利活下来,偷猎者并不在意。
成为家养宠物,意味着被剥夺了与亲族共度生活的权利。
早在2016年,一篇名为《搬着板凳听我们讲普通狨的故事》的文章,讲述了普通狨被人为逮捕,作为宠物的惨痛经历。文中描述:“由于长期生活在狭小的空间,行动受限制,普通狨没有充分使用后腿和尾巴,再加上营养不良,导致尾椎明显弯曲,严重影响跳跃能力。”万幸的是,后来经过救助和锻炼,那只普通狨逐渐恢复了健康。然而,在更多我们无法探寻的地方,是否还存在与之经历相仿的普通狨,走上被观赏的命途,但却没有获得解救,我们不得而知。
撰文:Sara
SASITHORN Uladzimir gustavofrazao
Carlos Grillo Ruben Chase Danny Ye
加藤まさみ
排版:柒柒
文章来源:
《环球人文地理》24年12月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