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乐享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音乐院校需要什么样的掌舵人?| 争鸣

更新时间:2024-09-22 01:08  浏览量:4

文 | 席军平

近年来,国内音乐院校纷纷聘请名家担任学院掌舵人,一些综合院校似乎也不甘落后,争相效仿。聘请名家院长似乎已成为一种潮流。对于音乐教育而言,这一动向意味着什么?

院长作为学院运行和发展的掌舵人,在学科建设、课程建设、人才梯队建设、方向引领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些名家在各自的专业领域都取得了卓越的艺术成就,在圈内具有广泛影响力,备受社会尊崇。他们对当下专业人才的培养定然有敏锐的洞察和独到见地。他们的“空降”,无疑给相关学科的发展带来机遇。而话说回来,只有赢得敬重,才能发挥好院长的角色。

发展是硬道理。各大院系历来乃至将来所为都是为谋求发展,这个发展可用具体指标评估,如大奖、重大课题、教授和博士指标、论文征引频次、学术会议、特色学科、客座教授、大师课、教学质量等。这些指标最终体现为外界所认可的和学生们所能感受得到的专业氛围与学术活力。艺术名家普遍都有颇为丰富的社会资源,作为掌舵人,他们可利用自身得天独厚的专业优势和人脉资源助力学院发展,对学院过去不尽合理的制度、机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和修正,在确保学院健康运行的前提下提升学院在国内乃至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专业领域的名师纷纷落地,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种音乐教育趋势,即专业精英的教育。近年来,由于网络、科技平台的渲染和导向,使得“名人效应”备受社会各界推崇和关注,与此相呼应,艺术教育也体现出一种愈演愈烈的教育精英化趋势。争相在各类赛事中拿奖,推出新人,以此彰显教学实力,成为音乐教育界心照不宣的观念导向。

的确,专业人才的出类拔萃是对教学实力的最好诠释和回馈,由此带来的社会效应,以及因此而得到地方政府及财政的支持和倾斜,着实被各院校领导重点关注并倾注心血。然而,当下中国学校教育的症结之一正在于综合院校拼尽全力向专业院校看齐,从而未能从根本上兑现理应承担的教育使命。综合院校和专业院校在人才培养理念上应有所侧重。综合院校音乐教育应集中在基础教育师资培养以及本土音乐文化传承方面。而优秀基层教师必备的职业素养中,专业技能固然重要,但也需同时提高综合素养,尤其是教育理论、教学法、教育哲学理论、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这需要在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框架内予以明确并制度化。

当今大学生毕业步入教学岗位,缺的不是专业技能,而是如何组织和展示教材的方法和理念。面对眼前的教材,只知弹唱不仅是不够的,也是狭隘的。同时,关于音乐教学的总体方向和教育应朝着怎样的方向努力,许多初涉讲台的年轻人对此极其迷茫和困惑。这就需要在他们步入岗位前学一些教育哲学理论。教学法也好,教育哲学也好,都需要在读书阶段有所涉猎并有效掌握。从学校课程设置方面看,这需要有相应的培养方案和教学机制。

即便就业形势严峻,若细加反思,我们会发现许多就业难的学生其知识结构本身也存在缺陷。毫不夸张地说,很多学生毕业时的专业能力不及高考时,甚至还多了几分颓废。大学教育未能激发出他们的潜能(包括适应社会)。当今社会现实问题颇多,生活重压在所难免,在浮华、瞬息万变的时代,如何能淡然处世,生活得安心且幸福?我以为现在的大学应该开设“生命教育”相关课程,将如何获得幸福生活作为课程目标。社会需要怎样的人才?如何提高就业率?课程与制度该如何调整?作为一院领导,应在这些方面进行干预、监督并予以导引。当然,在交往中互通有无、取长补短是必要的。假如把这些工作做好了,在此基础上再把学生的专业技能教好,如此才算是发挥出了积极的领导力并实现总体方向上的有效掌舵。

百余年来,我国音乐教育基本由西方体系主导,今天的音乐教育管理应将如何扭转中国音乐教育“主体缺失”之局面作为工作重心,从而一改“戴着镣铐跳舞”之教育现实。这需要从现行课程和教育理念上予以导引、调控和革新。现代教育不仅需要具有名人光环的领导,更需要有教育情怀、受学生爱戴的好领导。

- THE END -

直达音乐周报小程序电子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