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唐自编的 AI音乐专辑,能和卖课一样上亿吗?
更新时间:2024-09-25 06:14 浏览量:21
作者|James
冯唐又“作妖”了。
9月23日,冯唐在自己的公众号宣布,他推出了一张以自己以前创作的诗歌为基础的AI音乐专辑「A 爱」(Special Edition),首发于QQ音乐平台。冯唐称这是“地球首个由诗人主导、完全由AI作曲和演唱的歌曲集”。
这个歌曲集收录了11首歌曲,歌词均来自他的经典诗集,如《见一面吧》《飞鸟集》《冯唐诗百首》等,音乐和演唱则完全由AI完成,技术由腾讯的“启明星·AI音色魔法师”支持。作曲通过AI生成;演唱部分是冯唐在卧室中录制了几首歌曲,作为AI的学习素材而生成的。
现年53岁的冯唐拥有多重身份,曾任麦肯锡公司全球董事合伙人、华润医疗集团创始CEO、中信资本高级董事总经理。他在业余时间进行诗歌和小说的创作,活跃于书画领域,举办过多场艺术展览,并保持着个人公众号的持续更新。据称,他的粉丝数量在全网已超过1000万。
冯唐似乎在各个领域都游刃有余,而且不甘寂寞。最近一次引起公众关注,是他推出了一门咨询课程,定价29800元,不到一个月便售出了6000多份,卖课卖了一个亿。
要说知识付费这个事情,在李一舟的AI课程变成了史诗级笑话之后,多少有一点名声不佳。但这当中也有一些区别。冯唐卖的这个课程是商业咨询课,等于就是自己专业范围内的东西。而且咨询业是结果很难量化评估的行业,不客气地说,买的就是一个心理按摩。知识付费虽然不乏真想要骗钱的人,但是由于买家的心理预期不一样,对课程的“获得感”自然也各不相同。
或许正是因为他在多个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冯唐并不会因外界价值观的变化,而轻易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他曾亲自翻译泰戈尔的《飞鸟集》,这个版本用词有点前卫,在网上受到了大量差评,被出版社召回。他还因撰写过《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油腻的中年猥琐男》的文章而广为人知。“油腻中年”成为中国网络流行语,并引发一场标签式群嘲。
那些拥有与他类似经历的中年北京男人,多数已经在舆论的浪潮中销声匿迹,但冯唐却依然保持自我,俨然成为八九十年代“老炮儿”中幸存至今的一位活化石。
虽然冯唐本人对音乐并不擅长,甚至自嘲为“音乐残疾”,但通过AI技术,他实现了自己多年来的“诗歌和音乐结合”的愿望。他认为诗歌本身就和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通过AI将诗作转化为音乐是一种自然的延伸。
冯唐提到,由于他在音乐方面的短板,过去曾尝试与音乐人合作,但效果不佳。AI作曲技术的出现为他提供了一个能够弥补这一缺陷的途径,使他能够将诗歌以歌曲形式呈现出来。冯唐对这种技术感到兴奋,认为这是一种在可控风险下尝试新事物的好机会。
实际上,冯唐这次制作AI音乐所使用的技术类型并不新鲜,公众已有一定了解。但这张专辑的正式发布也在某种程度上为腾讯AI做了宣传,表明腾讯音乐也进入AI音乐生成领域,与国外的Suno和国内的天工等平台形成竞争。
“腾讯音乐启明星”是腾讯音乐的音乐人服务后台,它提供的AI工具跟Suno类直接生成的还有所不同,着眼于创作流程的各个环节,包括分离歌曲人声与伴奏,音乐信息检索(MIR),生成乐器乐谱及Demo,以及作词和画封面等等。
这次发布中很值得一提的,是冯唐强调的“诗人主导”。
任何人都可以使用AI工具作曲和演唱,Suno这半年来也已经被人“玩腻了”。在供给基本上无限的AI音乐领域,听众到底选谁的听呢?除了像以往一样用运气,或者“还我妈生鼻”这种话题营销出圈之外,原本就是名人的作者“玩票”,也可以是专辑受关注的原因。
文字是最常见的一种IP初始形态。先有文学作品,然后被改编为漫画、动态漫、动画、真人剧集等,这是较为常见的路径。
然而,随着创作门槛的降低,现在有些网文的插画和配图已经可以通过AI完成,尽管部分作者会担心AI介入而抵制这样做。冯唐的自行作曲,还有今后可能出现的自己改编视频,也都是IP作者本人就能主导的创作。
视智未来曾采访了积极尝试AI音乐的小旭音乐CEO卢小旭。在采访中,他直言不讳地说,只要以后技术成熟,他们对自己把自己的歌曲生成MV这件事很感兴趣。
在AI出现之前,原作者通常只能完成文字部分的创作,包括世界观的设立等,然后将其改编为其他形式的工作需要交由资本完成。在影视工业化尚不完善的国内市场,为作品宇宙寻求系统化改编是非常困难的,就算“金庸宇宙”、“三体宇宙”和“盗笔宇宙”的改编都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遗憾(参见娱乐资本论对“盗笔宇宙”改编难题的报道)。
在改编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多种不同因素,有些改编,尤其是影视剧版本,相对于原著来说已经是一种再创作;在改编作品中出现的经典镜头,有时可能只是“美丽的误会”,甚至原作者不一定认可。
而如果都能由原作者亲自操刀进行改编,往往能够最大限度地呈现作者对某些场景的原始思考。这种以往在技术上不可能的思路,有希望变成今后创作的一种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