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预测的2025高考作文3:文化江河,永恒激荡
更新时间:2025-02-06 15:34 浏览量:2
DeepSeek大火,我让它预测一下2025年高考作文题,这是其中的一道,主题全球化对本土文化的影响。
作文模拟题
在全球化的今天,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日益频繁。有人认为全球化会削弱本土文化,也有人认为全球化能让本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
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
文化江河,永恒激荡
一本由天竺僧人携来的佛经,一尺经罗马商人贩去的绸缎,一首同融箜篌与钢琴之声的序曲,一袭满印云雾与松鹤之姿的华服……在全球化的今天,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日益频繁,如同万古河道中不同礁石之间的激荡,在人类历史的同一片天空下发出永恒的回响。
激荡带来交流,但也带来冲击。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影响从来不容小觑:新文化运动时期,曾有激进学者认为不废除汉字便无以崛起,要将拼音改造成西方英文的类似模式;烛照当下,“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之语甚嚣尘上,鄙夷中国制造而盲目海淘者大有人在,地方城市将颇具文化底蕴的原名纷纷改为千篇一律的洋名,年轻人更爱圣诞节、情人节,而将很多传统节日抛之脑后。当玛雅祭司曾用树皮纸记载星辰轨迹的手稿,最终被西班牙传教士付之一炬之时,我们仿佛也听到了那铁蹄与火把的暴雨中传来的文化断裂的轰鸣。如此种种,怎能不令你我黯然神伤?
然而正如《南方周末》曾在新年致辞中写的那样,“生命薪火代代相传,这是基因绵延意义上的血脉永生;天之未丧斯文在兹,这是模因绵延意义上的文化永生。”中华文明历经风霜挫折而不馁,走过繁华昌盛而不矝,正是其强大而有韧性的生命力的印证。张骞从丝绸古道上带回的种子,至今仍在华夏的土地上茁壮生长;林纾先生所译外国小说之精粹,又曾启迪过多少“五四青年”?更不要说如今叶嘉莹老师海外诗词授课之润泽,李子柒女士田园牧歌视频之恬淡,吸引无数异国友人体验中华文化的魅力。
作家席慕蓉曾经说过:“一朵孤芳自赏的花只是美丽,一片相互依恃着而怒放的锦绣才是灿烂。”诚哉斯言!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上,印度的佛陀身披希腊式的袈裟,波斯的天神手持中原的团扇,西域的商队摇响罗马的驼铃。四大文明的符号在戈壁深处不期而遇,没有谁吞噬了谁,只有个性与共性的交融、文明与文明的拥抱。日本明治时期的改革者在东京湾竖起西洋风车,冈仓天心用英文写下《茶之书》让世界看见东方美学的精髓,告诉我们真正的文化从不是孤立的溪流,而是在交汇中愈发壮阔的江河;每一个民族从不是一个个独立的礁石,而是共同筑就坚实河床的成员。
文化江河,永恒激荡。当“Tik Tok难民”入驻小红书,独特的“猫税文化”让你我打破高墙彼此相拥,也让我们对比各自家乡的明月,原来都是同一轮皎洁的月亮。我们只是需要更多的文化自信,更多的文明互动,更多的平等交流,因为无论是自卑还是自负实际都来源于无知。当尊重之水流过江河湖海,当包容之气笼罩平野远山,世界花园共迎文化暖春,前来之日必是天下风情万般,文化江河必将融化坚冰传来永恒激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