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乐享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以新质生产力为导向重塑音乐学生核心能力架构

更新时间:2025-02-07 04:04  浏览量:2

陈雨婷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国际竞争格局。教育作为培养未来社会主力军的关键领域,需主动将新质生产力融入这一伟大变革中,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创新型人才。音乐教育领域必须以新质生产力为指导,重塑音乐学生的核心能力架构,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音乐人才。

新质生产力对音乐教育的积极影响

加快音乐教育理念更新。新质生产力强调创新和质量,传统的音乐教育理念和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这就要求音乐教育更新教育理念,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以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

推动音乐教育技术创新。教育是一项面向未来的事业,音乐教育必须通过自主创新能力来赢得未来发展的主动权。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在音乐教育领域的应用,可以提高音乐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提供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学习方式。

驱动音乐创作手段出新。科技的进步为音乐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工具和手段。如电子音乐制作软件、虚拟乐器等的出现,使得音乐学生可以更加便捷地进行音乐创作。他们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乐器演奏和乐谱创作,而是能够利用数字化技术创作出更加丰富多样的音乐作品。

促进音乐表演形式迎新。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为音乐表演提供了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如多媒体技术在音乐表演中的应用,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听体验。同时,线上音乐表演平台的发展也要求音乐学生具备适应不同表演场景的能力。

重塑音乐学生核心能力架构的必要性

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新质生产力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前沿技术为代表,正在重塑传统生产生活方式,为音乐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教育系统需要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引入新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跨学科思维。

提升音乐教育质量。新质生产力发展打破了传统生产要素质态,重塑音乐学生的核心能力架构,能够使音乐教育品质大幅提升,以新技术新产品推动新的社会需求,提高音乐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音乐人才。

激发音乐创作灵感。新质生产力为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动力。音乐学生作为音乐文化的传承者和创新者,可正确运用新的技术、新的手段,激发创意灵感、丰富文化内涵、表达思想情感,使音乐创作呈现更有内涵、更有潜力的新境界。

科技赋能培养音乐学生的创新能力

加快科技课程设置。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高校应增加音乐科技相关课程,如音乐制作、音频处理、音乐软件应用等,使学生掌握现代音乐制作技术和设备的使用方法。同时,开设音乐科技创新实践课程,鼓励学生运用科技手段进行音乐创作和表演。

完善科技教学内容。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教育内容需要与时俱进,融入新的科技元素,如区块链、生成式人工智能等,以及跨学科的知识体系,如音乐与文学、音乐与美术、音乐与科技等。可建立音乐科技实验室,配备先进的音乐制作设备和软件,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科技创新能力。

应用科技创新成果。高校应当在教学中积极引入最新的科技成果,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音乐教师通过使用在线协作工具和元教材平台,可以实时更新最新的教学案例,提高教学的科学性和前沿性。可把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如VR、AR和虚拟仿真等应用到音乐教学中,以数字技术赋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多维切入提升音乐学生的综合素质

培养自主创新能力。高校作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主战场,应选择与新质人才内涵相适应的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组织形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其积极适应学习型社会;以数字技术创新教学方法和形式,培养学生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数据资源的能力;组织音乐科技竞赛和活动,如音乐制作大赛、音频处理大赛等,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竞争意识。

提升团队合作能力。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的生产力,除了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科研水平,高校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乐队、合唱团等音乐团体活动,让学生在团队中锻炼自己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可以开设团队合作课程,讲解团队合作的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团队协作能力等。

锻造学生实践能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既需要科技创新人才,也需要熟练掌握新质生产资料的应用型人才。高校应开设沟通技巧、生产实践等课程,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车间一线,既掌握课堂上的音乐知识,也有机会接触并使用音乐教育的新技术,让学生在熟悉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中掌握和应用前沿技术,从而推动新质生产力技术成果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普及。

总之,以新质生产力为导向,重塑音乐学生核心能力架构,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科技应用能力等,必将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适应时代需求的优秀音乐人才,推动音乐教育的繁荣发展和音乐文化的传承创新。

〔作者:陈雨婷,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讲师。课题项目:本文系2024年度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高职院校美育与地域文化建设互动关系研究”(24C0736)阶段性研究成果〕

《青海日报》(2025年02月07日 第7版:理论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