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乐享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徐克真老了

更新时间:2025-02-07 14:51  浏览量:2

作者|谢明宏

编辑|李春晖

1988年,38岁的徐克力邀年近六旬的胡金铨拍摄电影《笑傲江湖》。

新浪潮电影青年代表与前代风格大师的合作,当时被香港娱乐报纸视为影坛佳话。放音乐圈,完全可以看作周杰伦邀请半退隐的费玉清合唱《千里之外》,是一种代际合作与接力。

可惜,两人创作理念多有不合。胡金铨想要保持过去的诗意江湖,而担任监制的徐克频频插手不断加入新想法。胡金铨在开拍不久后宣布退出,弟子许鞍华欲调和矛盾也告失败。胡金铨与其“迷弟”徐克闹掰,惹得胡金铨把兄弟李翰祥亦放话:“宁可饿死,也不跟徐克合作!”

最终,徐克和程小东接手后续拍摄,许鞍华救了部分场。这部上映于1990年的电影《笑傲江湖》,也成为两代武侠电影大师“交接令牌”的分水岭。身体每况愈下的胡金铨创作力不从心,《笑傲江湖》后只拍摄了一部《画皮之阴阳法王》。进入不惑之年的徐克则迎来自己的创作黄金期,在90年代的香港电影里划定江湖、留下大名。

这是具有宿命感的历史交接。大师华丽转身留下传说的背影,青年顺势而为建立自己的王国。只不过,2025年将满75岁的徐克在《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里却没有迎来接班人。

面对这部豆瓣评分5.4、春节档票房即将败给《熊出没》的电影,不少人老调重弹哀悼武侠已死,硬糖君倒觉得,更客观的情况是徐克老了。在创作上失去了锐意求新的心力,在叙事上失去了精雕细琢的毅力,在把控上也失去了锱铢必较的体力。

当一切无可避免地走向衰老坍缩,有必要真正从内容层面谈谈这部古稀之作。

是徐克拍的

当一个导演过于稚嫩或衰老,群众就会生出同样的怀疑——是他拍的吗?当年陈凯歌太年轻,人们觉得《霸王别姬》不是他拍的,父执镜子挂名而已。如今徐克太老迈,不少人看过之后言之凿凿,这怎么可能是徐克拍的。

硬糖君完全能理解后一种质疑,本质上是粉丝维护偶像的直觉。好比有时我文章写得不好,读者留言“不像谢老师写的”。但其实就是我写的呢,只是比不上那些好文章,因此被开除户籍。

回到《侠之大者》,从镜头语言和整体影像风格来看,硬糖君相信它就是徐克拍的。只不过在表达上没有过去作品那么完整和一气呵成,气韵上不如全盛时期那么恣意飞扬,但也保持着徐克独有的个人风格。

电影大反派是梁家辉饰演的西毒欧阳锋,这个人物身上的cult感以及好大喜功的滑稽感,都带有徐克90年代作品的烙印。灵智上人怀疑欧阳锋被郭靖打到爬着走,欧阳锋好面子捏着他的肩膀说“我是险胜”。

双方那种皮笑肉不笑的样子,完全就是《西游伏妖篇》的风格,甚至可以更远追溯到刘镇伟的《射雕英雄传之东成西就》。这是那一代香港导演特有的无厘头加冷幽默,你说找年轻人捉刀,他都没长那根诡异笑点的神经。

而主角郭靖和黄蓉的妆造,则明显承袭了1992年《新龙门客栈》的画风。粗布劣麻,满面尘灰,鬓角刘海永远毛毛躁躁感觉会刺啦刺啦起静电。

这是一种大漠孤烟式武侠的粗粝美,徐克会,王家卫也会。主打当年林青霞、张曼玉、梁朝伟、张国荣的神颜,只要男帅女美怕什么破衣烂衫!而庄达菲的黄蓉在这种风格下不好看,当然不是徐克的问题,是她的天资缺陷。

《侠之大者》的一些分镜,如七怪出场时的站位和面部阴影、五绝在郭靖口中亮相时的港漫感、郭靖在干枯河道边救拖雷等人的打戏,都带有明显的徐克色彩。尤其是郭靖救拖雷时,打斗中利用河边桅杆,几乎就是《龙门飞甲》里李连杰那段河边戏的姊妹篇。

退一万步,倘若《侠之大者》真是别人代拍的,那么此人也一定是徐克的骨灰级粉丝、多年制学徒,并且沐浴过香港电影90年代的余晖。有此本领和资历单干或许早已扬名,又何必甘当徐克的替身,难不成是被张艺谋的《影》洗脑了?

另外,从欧阳锋和郭靖使九阴真经时“异人之下”式的炁感,以及非遗打火花式的杂耍感,这种特效画风也是近些年徐克电影的常客。《奇门遁甲》(编剧兼制片)《狄仁杰之四大天王》是为典型,主打真气乱飞加“爱的魔力转圈圈”。

爱情的消亡,气韵的衰竭

据说上官婉儿评诗,不仅比较遣词造句,更看重末联的气韵是否还有上升空间。这其实是很高妙的文学批评方法,移之于电影,就要看结尾处还有没有想象空间和戏剧张力。

在徐克八九十年代的作品序列里,我们完全可以看到每部作品结尾气韵还有上升空间。一是剧情的留白,观众会思考人物的走向和选择。二是主题的延展,故事和人物都还有深度解读的可能。

《倩女幽魂2:人间道》末段,宁采臣问燕赤霞:“什么都忘了是好还是不好,我们该有期望吗?”长相酷似小倩的青风,摆脱世俗婚约的束缚骑马来找聂采臣。三人疾驰的背影落在黄昏的山脊上,张学友沧桑雄浑的歌声响起,平添无数想象。青风和采臣将去往何处,燕赤霞是退隐还是继续伏妖,崩坏的朝堂和江湖会宁静吗?

类似的深度思辨也出现在《新龙门客栈》。势利贪财的金镶玉经历生死后厌倦了争斗,一把火烧掉了客栈,说要去找周淮安。这是一种活法的彻底转变,标志着人物的“新生”。故事讲到这里点到为止极好,19年后的那部《龙门飞甲》狗尾续貂显得实无必要。

《侠之大者》的气韵衰竭令人咋舌,郭靖噼里啪啦和大汗背诵完“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名篇后,直接画外音讲述郭黄夫妇守护襄阳三十余载。还非常多嘴的把边境线上凝望的女子,点名道姓地说人家被怀疑是华筝。怎么说呢,有点像童话故事强制结尾。

不留白的画不是好画,把故事讲得满满当当的《侠之大者》完全是徐克对主旨气韵的扼杀。网传被删掉的郭靖西征剧情,或许并不能为侠的陨落背锅。时长更长了,郭靖就是更大的大侠了么?

当侠变得苍白和喊口号,爱情叙事也彻底地陷入拉郎配。73岁(电影创作时间)的大爷被小女友弄得五迷三道,讲起郭靖和黄蓉的爱情那是很不上道。金庸原著至少还有黄蓉的乞丐装诱惑以及郭靖的慷慨请客,到了电影里竟然只是“天火燎鸡”。这郭靖是真饿了,什么人都吃得津津有味。

黄蓉和郭靖是怎么爱上的,《侠之大者》根本不解决也没想过怎么解决。反而是勇敢放手的华筝,比之前的诸多版本都让人更容易代入和喜欢。但《新龙门客栈》里梁家辉和林青霞、张曼玉著名的“你爱他,他爱她”修罗场,终究没能迎来文艺复兴。

其实,在侠的外壳之下把江湖儿女的情愫拍得细腻,过去本是老怪的拿手好戏。不知怎的,《侠之大者》完全埋葬了港式武侠的罗曼蒂克。好好的对照组杨康都没有拍,这样如何强调出郭靖不同寻常的人生选择呢?

这年头,没有男男不成戏,实在不行还可以展现拖雷和郭靖的兄弟情呐,结果也是浮皮潦草。每到关键时刻拖雷就对郭靖说:“长生天会保佑你的”。嗐,皮下住的不会是乌尔善吧。港真,这蒙语版的《射雕》(郭靖说蒙语的时间比说汉语还多)不如换乌尔善来拍,把徐克借调去《封神2》,说不定特效还精良些。

谁能救武侠?

也不止是人老了,《侠之大者》的情况,很能够说明当年的香港新浪潮武侠片,不是徐克一个人的新浪潮,而是一群人的新浪潮。离开了时代及与之紧密相依的创作群体,古稀之年的徐克翻拍金庸也只能气韵平平。《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里那种“TS大佬爱上直男”的神来之笔,是难以重现了。

在徐克崛起前,张彻和胡金铨的武侠是香港电影的两座高峰。张彻镜头下的侠客充满暴力美学,不仅喜欢虐人还喜欢自虐。刀刀见血之下,是一个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血腥寓言。

直男轻轻一卖,留观众回味终生。由于张彻镜头下的男男CP如姜大卫X狄龙过于暧昧,他晚年不得不亲自撰文澄清:“中国传统男性讲义气,超乎两性间的爱情之外。我和吴宇森都有所承袭,但与同性恋是两件事。”

胡金铨则是山水画般的江湖,儒和道的缠斗无休无止,侠的出世入世贯穿一生。他的叙事偏向圆融温和,悲情和喜悦都不会达到极致,冲突的爆发会归于消解。《侠女》结尾众人沐浴在禅佛的光辉下,心灵归于平静,正与其英文名A Touch of Zen(一缕禅机)吻合。

徐克与张彻和胡金铨又有所不同。他把张彻的血肉官司化作了社会矛盾,又把胡金铨的禅机哲思融入了人物宿命,新武侠在当年盛放正是因为与前代电影截然不同。

可惜的是,《侠之大者》几乎背叛了90年代的徐克。既无光影特效的新奇,也无人物塑造的探索,口碑遇冷并不意外。此前硬糖君在《徐克拍射雕,我献策三条》里,建议将杨康改成女的,感觉都还有些看点哩!

今年春节档另有两部金庸IP网络电影。其中《笑傲江湖》几乎就是翻拍《笑傲江湖之风云再起》,可见武侠的内容改编失去了活力和想象力。另一部《神雕侠侣:问世间》则更为离谱,李莫愁恋爱脑到临死都还在诅咒小龙女不得幸福,真是让人看了头大。

应该说,武侠的原教旨已经宣告失败,徐克式的邪门性转也后继无人。想要救武侠,不妨完全趟一条新路。郭敬明的《云之羽》完全可以看作视觉系武侠,里面风花雪月家族的设定以及魑魅魍魉的杀手等级划分,都算有新意的尝试。把美感先做出来,再请俩好编剧,估计有点搞头。

票房正高奏凯歌的《哪吒之魔童闹海》似乎也可以为我们提供思路。不妨把原设定全部推倒,重新建立新的故事线和CP线。哪怕你转换视角,比如说用郭破虏的方式打开《神雕侠侣》,把林平之扶成主角弄个《重生之我在笑傲里夺回男主气运》呢?

封神旧文本的数百年积淀足够强大,还不是可以被新解读颠覆。同样有人不满意《哪吒2》,奉行上美厂的“削骨还父”原教旨,这很可以说明背离经典的风险。但风险的尽头亦是开宗立派的奖赏,武侠的重生,也需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