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乐享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朱梓函 | 解决屏幕里的“疑难杂症”,年轻人的数字经验可以反哺长辈

更新时间:2025-02-08 22:43  浏览量:2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每次回到家,爸妈总会让笔者赶紧“诊治”一下他们的手机。爸爸说他的手机每天消息提示音响个没完没了,一直不知道怎么关掉一些软件的消息提示;妈妈则是羡慕上了同事发布的抖音视频,让笔者研究一下,她怎么不能直接在抖音里加入转场特效,配上相同的背景音乐。

这个时候,笔者总是百味杂陈,一方面深刻认识到,小时候眼中无所不能的父母已逐渐老去,也陷入“数字鸿沟”的窘境;另一方面,笔者感到无比幸福,为能够用自己的数字经验反哺父母,拉着他们的手拥抱数字化时代;同时,笔者也生出隐隐的自责和担忧,几乎可以想象,父母平时在出门办事时有可能被各种数字手段绊住,而作为漂泊在外的子女,大部分时候不能及时给予他们帮助。

随着信息与通信技术(ICT)的发展,媒介逐渐整合并融入大众的日常生活实践中。在这场不断加速的人类生存样态大变迁的过程中,中老年群体可能会成为边缘又沉默的“数字弱势群体”,难以融入当代数字生活,在深度媒介化的时代趋势中逐渐失能。但笔者也观察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在意识到这个问题,正在积极地帮助长辈在媒介使用领域增权赋能。

首先,可以帮忙解决长辈们在媒介使用过程中遇到的直接困难。例如可以把爷爷奶奶辈人的手机调成大字体模式,方便他们看清字;可以设置好广告屏蔽模式,防止他们误触APP开屏广告或者不小心下载垃圾软件。

第二,当下年轻人的数字经验愈发体现个体主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打破长辈的思维定势,更新传统的代际观念。例如,长辈常常认为年轻人缺乏理财意识,不懂得如何“节俭”,但如今如何利用各种手机软件“薅羊毛”,已经成为年轻人乐此不疲的省钱妙招。通过社交平台的穷鬼人设防止“大数据杀熟”,半价购买景区门票,利用好购物节的满减规则,用高铁积分兑换短途车票,签到领小礼品……这些年轻人“反向消费”的新理念与长辈们艰苦朴素过日子的传统观念正在“双向奔赴”,也体现媒介化时代如何塑造‘老青交融’的消费模式的新特点。

第三,笔者认为,最重要的不是这些零零碎碎的数字经验的传递,而是如何依托数字经验,真正为长辈建立灵活应用智能设备、利用好数字化时代的便利的知识体系;且面对可能担心“我可能学不会、弄不懂”的长辈,更多地给予其正向的情感反馈,就像儿时他们不厌其烦地教会我们说第一个字一样,耐心地教会他们去应用商店下载感兴趣的软件,怎么在技术的更迭中,真正挺直腰杆,迈入数字时代的洪流。

从小家到大家,我们欣喜地看见,整个社会也在“数智化+老龄化”的背景下积极弥合数字鸿沟。比如浙江老年报启动“康乃馨”公益助老行动,在自媒体账号上推出“跨越数字鸿沟”专栏,通过《如何用微信支付》《五步学会支付宝功能设置》《如何使用数字人民币》《如何防范电信诈骗》等指南提供实用性强的上网指引。本科时我还曾参观过北京市丰台区的一所老年大学,发现里面也在针对性地提供各种上网教学课程。

最重要的是,整个社会正在营造真正理解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共商智能时代适老化方案的温暖氛围。在社交平台上,我经常看见年轻人们针对自己不能经常陪伴父母,虚拟签署“出门在外互助父母条约”,因为我们都爱着自己的父母,也因为我们自己终将老去。

每一个不经意的生活场景里,如果身边正是一位不知道如何进行数字化操作的长辈,我们不妨问一句“需要我帮忙吗”,或许改变就从此刻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