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一首歌挣2亿,拒上春晚,却没人说他耍大牌
更新时间:2025-02-24 18:39 浏览量:1
凭一首歌挣2亿,郑源当年就是神一般的存在。
30岁不到就当了音乐教授,更是凭借《一万个理由》成为了“彩铃之王”,却为何在事业巅峰时期选择半隐退?
一、
1982年,郑源出生在离海边非常近的广东阳西县,从小在海边成长,却并没有选择成为渔民。
在父母的影响下,家里兄弟姐妹四个都走上了音乐这条路。
在那个年代,学习音乐除非家境雄厚,不然只会道路坎坷。
花季之前,他是学校的风云人物。
4岁学粤语,5岁开始学习钢琴、二胡等乐器,8岁那年更是凭借《敢问路在何方》获得比赛第一名。
14岁被广州星海学校附中破格录取,之后在学校组建乐队,风头一时无两。
可有时上天就是喜欢捉弄人,不会让你的成功一帆风顺。
在他正充满信心的时候,家里发生变故,没钱供他读书,最后只好辍学。
16岁那年,郑源只身前往广州,继续寻找自己的梦想,博一条音乐道路出来。
只是这一次没了家里的帮助,出去打拼首要条件就是解决饿肚子的状态。
没钱只好住地下室,未成年一般公司也不敢收他。
没办法,最后只好去酒吧做一名驻唱歌手。
老板一开始并不看好他,觉得就是一个毛头小子,只抱着让他试试的态度。
没想到郑源一开口就把老板惊呆了,老板沉醉在他的歌声当中,一挥手给了他日薪两千的待遇。
在90年代,这收入已经超越了大部分家庭,能过上比较奢侈的生活了。
可郑源不满足现状,在有梦想的人心里,钱只是身外之物,音乐的道路还需不断求索。
就这样,挣了点积蓄之后,他和大多数有梦想的人一样,满怀信心的前往北京,成了北漂一族。
只可以在广州可以住五星级大酒店,在北京却只能住地下室。
混不出名堂的他,又一次前往其他城市。
二、
郑源被称之为“情歌之王”,能和张信哲并驾齐驱。
在当年彩铃满天飞的年代,彩铃榜单前十都是郑源的名字。
而这一切的成就都是他从北京离开,前往浙江之后发生的。
浙江可以说是他的“起源地”,很多人喜欢他的歌声,也渐渐被大众认可。
小有名气的他连开13场演唱会,突破了自己,也找到了人生方向,离梦想就一步之遥。
当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在完成自己梦想的时候,会选择回到故乡,那个生养自己的地方。
郑源也不例外,虽然日入过万,却毅然决然的选择回到故乡。
而这一回,也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
2003年,21岁的郑源因为独特的嗓音和音乐天赋,被孔雀唱片董事长陈仁泰签约,成了他公司的艺人。
正所谓一个人不如一群人,有了公司的包装和宣传,郑源的名气一日千里。
两年后,23岁的他推出了主打专辑《一万个理由》,那时候大部分人的彩铃用的都是这首歌,下载量突破一亿次,堪称神一般的存在。
也正是凭借这首歌,他狂揽两亿,彻底成为人生赢家。
后来相继又推出《不要在我寂寞的时候说爱我》、《为什么相爱的人不能在一起》等热门情歌。
从而奠定了他情歌王子的地位。
他已经站在了人生巅峰,可为什么又要半隐退呢?
三、
郑源最巅峰的时候,《央视》春晚的邀请都被他拒绝了。
这并不是耍大牌,而粉丝们也不认为他是在耍大牌。
因为在郑源的心中,音乐是纯粹的,他不想破坏自己的心境,只想做一个纯粹的音乐人。
只不过他的音乐道路一波三折,在事业巅峰时患上了胆结石,一下子暴瘦几十斤,身体岌岌可危。
那几年,他和公司解约,高昂的违约金差点压垮他。
好在他挺过来了,经过手术后已经没有大碍,4年后再一次复出,粉丝没有忘记他,一首《包容》让郑源重回巅峰。
只不过这一次他没有再透支自己,梦想已经完成,他不再执着,而是选择帮助其他有梦想的人。
所以他选择成为音乐教授,教那些有音乐梦想的学生,写更多的歌给有实力的人。
有时候在别人身上看到自己梦想的绽放,也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
如今郑源已经42岁了,人已经不年轻了,但是他的音乐却一直如当年的他,充满了朝气。
有人说他只是网络歌手,和真正的歌手有很大的区别。
但我不这么认为,我觉得他和刀郎一样,都是创作型歌手。
这类歌手不仅仅局限于唱歌,而是文采斐然,单纯的写歌就能碾压一大批歌手,你们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