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乐享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作别摘星的晚上,香港流行音乐的黄金时代正在逝去

更新时间:2025-03-30 22:33  浏览量:3

海风裹挟着潮湿的咸涩,吹入夜幕下的维多利亚港,似乎吹散了属于黄金时代的某个音符;暮色中次第亮起的霓虹,依然照耀着九龙城,但似乎少了其中的一盏。

2025年3月29日,中国香港男歌手、九十年代实力派音乐人李国祥去世,终年60岁。他的好友周启生向外界证实了这个噩耗。

当李国祥离去的消息传来,九龙街角老式唱片行里的《摘星的晚上》突然变得沙哑,仿佛卡带机在替整座城市哽咽。

公允地说,李国祥与周启生,他们本身都具有天王实力,奈何因为个人风格、包装定位等原因,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港台流行音乐的黄金时代名气不彰。

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的音乐成就,也不缺乏听众的喜爱——例如,无论是李国祥还是周启生,都是我很喜欢的歌手。

我觉得有必要说点什么——关于那个歌手,关于那个时代。

1991年8月18日,日经指数创下年内单日最大跌幅(5.53%)。虽然在整个平成萧条期(1990-2003年)内,这个跌幅仅位居第九,但考虑到前八位均集中在暴风骤雨突袭、非理性恐慌笼罩的1990年,因此它的影响其实相当深远:

不再相信专家的日本老百姓确定肯定及一定,过去一年多来的所谓救市策略全然无效,日本股市与日本经济,将进入钝刀割肉的漫长阴跌期。

黄金时代已经结束,一代人的坏日子即将来临。

这一晚,当东铁新宿站西口的巨型电子钟跳过零点时,玻璃幕墙上流动的广告会停滞约三十秒,共鸣着东京六百八十万盏发出轻微嗡鸣的霓虹灯。

山手线末班电车摇晃着驶过目黑川,车厢里《風のアルペジオ》的旋律从某副漏音的耳机里渗出。原唱者円広志沙哑的声线有一种魔力,仿佛隐藏着银座俱乐部水晶吊灯熄灭时的碎响,又仿佛和应着昭和末年那些浸泡在金箔香槟里的熙熙攘攘:

从喧嚣的城市中飘来

不合时节的恋之歌的旋律

那是风之琶音

银杏树在静静地呼吸

静静地等待着雨的到来

大概是在等待雨吧

那些意气风发的高光时刻与美好誓言,此刻都化作平成萧条元年街头的碎纸屑。

而在灯火昏暗的居酒屋内,捏着清酒杯买醉的证券交易员抬头怔住,恍惚看见东京塔的倒影一头栽倒于杯中的残酒,又如冰雪落入沸水,飞速消融。

吧台后擦拭玻璃杯的调酒师依稀记得,1991年的秋夜,总有人点这首春季发行的单曲,那些喝得伶仃大醉的金融精英说,作曲家柴野繁幸以古典吉他琶音为骨架,谱写出来的曲子:

带着深深的倦意,像是经济企划厅公告里跌落的数字,优雅而残酷地划破夜空。

金融精英甚至还记得,东芝EMI发行的单曲唱片封套上,东京塔的剪影被刻意虚化,恰似彼时日本人集体失焦的财富幻觉。

几个月后,香港音乐人敏锐捕捉到这份跨越海域的共鸣。

但在重新填词时,潘伟源将《风之琶音》中“风掠过铁塔”的意象替换为“摘下千束星光”,并把这首焕然一新的歌曲命名为:

《摘星的晚上》。

只是不知道,把时代被干脆的沧桑感升华为浪漫主义的救赎,是重新填词的的不幸还是大幸?

但是,来不及思考这个哲学问题的李国祥。却精准地把握住重新填词后的信息差异:

东京塔的钢筋森林化作维港的粼粼波光,平成时代的集体叹息,经香江词人点化,已经成了九七前夕港人寄托希冀的星光罗盘。

李国祥在他的演绎中,完美地领悟并诠释了《摘星的晚上》的基调是:

这一年,《摘星的晚上》横扫香港各大排行榜,李国祥夺得《香港商业电台叱吒乐坛流行榜》新人金奖,郭富城获得银奖。

这一年,街头巷尾的收音机里,总有茶餐厅阿叔跟着哼“一丝丝温柔堕进了醉乡”,的士司机在午夜电台大量点播这首歌,说它:

像一碗热姜茶,暖透了寒夜的漂泊人。

李国祥生于1964年,1989年参加第八届新秀歌唱大赛时,获得五名评委的一致举荐,夺得“歌星特选奖”。同年,李国祥签约嘉音唱片,随后于1991年推出首张个人专辑《Blue》,正式出道成为歌手。

凭《摘星的晚上》奠定其香港歌坛地位的李国祥,其实有着不错的资源条件。很少有人知道,李国祥是梅艳芳的师弟,除了歌唱事业,他还涉足演艺圈,曾在《catwalk俏佳人》等作品中有着令人印象深刻的表现。

但是,这个总爱将西装搭在肩头、哼着蓝调推开录音室大门的男人,却在一片大好的形式下,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他固执地活得像是九十年代某部未拍完的香港电影,而不是开了窍般地迎合市场。

李国祥说,1993年他代表香港获邀、参加东京音乐节表演时,舞台下的掌声如潮水漫过红丝绒座椅,他却盯着舞台追光灯里浮动的尘埃出神。

后来他告诉好友周启生:

那一刻令他头晕目眩,忽然看清了命运投下的阴影与光亮,决定做自己的音乐。

那些年里,李国祥穿梭在宝丽金录音室和庙街大排档之间,把市井烟火酿成《醉》的旋律,将移民潮下的离别写成《情难再》的叹息。

1995年演唱会终场,李国祥即兴改词唱出“霓虹烧尽处,尚有星可摘”,台下三千支荧光棒汇成璀璨的星河。

千禧年后他淡出镁光灯,却在深水埗旧楼顶楼开起音乐私塾,教孩子们用钢琴键拼凑失落的粤语九声。

新冠疫情期间,有人看见他站在天星小轮二层采风,白发与海风纠缠,手指在锈蚀栏杆上敲击着无人识得的节奏。

李国祥的歌声里驻着香港的体温,那是茶餐厅玻璃杯上的水痕,是渡轮码头锈迹斑斑的钟摆,是那一座城中的某一盏灯。

李国祥经历过破产,他沉湎于原汁原味的本港市井音乐,但又不放弃与国语音乐的交流(2023年起,李国祥在广州一家传媒公司担任艺人总监)。

近年来,李国祥的咽喉出现肿瘤类疾病,曾经多次做过大手术,导致声音沙哑。这对于一位音乐人来说是致命的。

但他从未放弃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仍坚持参加各种音乐活动,用歌声传递着力量和温暖。

李国祥的音乐作品中,《总有你鼓励》成为了KTV热门播放歌曲,其国语版被吴奇隆翻唱为《祝你一路顺风》。

但李国祥真正刻进城市肌理、浪漫了一代本港人,并在改革开放背景下被内地青年人铭记的,依然是《摘星的晚上》中,那诗一般的歌词:

愿摘下千束星光

将梦儿悬在你窗

温暖这最美的晚上

愿借着一室花香

将未来甜蜜构想

将爱情铺满如诗的晚上

不知有多少成长于九十年代的人,在星光与尘埃交织的现实中,踮脚触及、摘取飘渺的梦想?

大约是2001年左右,移动互联网还没有普及,广播电台依然顽强地占据着一席之地。

每天凌晨,湖南交通广播电台结束一天的节目后,总是以一曲周启生的《天长地久》作为结束语。

相对而言,李国祥和他的《摘星的晚上》没有赶上这样的机会,传唱度相对较低。

但它却在某个特殊时期,以一种类似的方式,引发了90后/00后的共鸣。

2022年4月,广州市结束了一轮最凶猛的新冠疫情,这一天,众多广州市民的行程卡星号被摘除,整个城市又恢复了生气与活力。

当天晚上,广州市几乎所有广播电台的所有频道,都被市民反复拨打热线电话,点播歌曲《摘星的晚上》。

为什么广州人特别中意于这首相对冷僻的歌呢?因为它有着独到的特征:

一方面,这首歌的名字比较应景;另一方面,李国祥的演唱情绪饱满,声音沉厚圆滑,兼具感性的气质;而最重要的是,在《摘星的晚上》歌词中,隽永的忧伤与热烈的浪漫完美地结合,带给人们宁静、温情的美感,让人们涌现出对未来的希冀。

2025年3月,李国祥纵身跃起,化作夜空中的一颗星。

昨夜,太平山顶雾气弥漫,兰桂坊的电子屏滚动着最新热搜,而在挂着“荣记唱片”招牌的阁楼里,黑胶唱针沉默地划过沟槽。

李国祥手术后沙哑的男声,再一次穿越三十年的光阴,轻轻地叩打着维港不眠的夜晚。那些他唱过的聚散离合,此刻都化作香江水面细碎的银光。

在某个恍惚的瞬间,我们竟有一种错觉,觉得九十年代的美好时光波澜壮阔,从未远去。

埃克苏佩里说:

如果你爱上一朵花,而她又住在一颗星星上,那么,在夜里仰望天空就是一件浪漫的事,因为所有的星星,都会在你面前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