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AI音乐大模型上线,普通人写歌月入10万?我们实测了Mureka
更新时间:2025-03-29 07:29 浏览量:2
——从“五音不全”到“爆款制造机”,AI如何改写音乐财富规则?
“不会写歌、不懂乐理,靠AI月入10万!”最近,一款名为Mureka的国产AI音乐大模型引爆全网。从抖音神曲创作者到TikTok网红,从广告公司到独立音乐人,无数人声称靠它“躺着赚钱”。是科技奇迹还是炒作泡沫?我们耗时一周实测,揭开真相。
在Mureka官网输入“江南烟雨+失恋emo”,选择“周杰伦音色”,3分钟后,一首名为《青苔》的歌曲诞生了。古筝前奏搭配电子鼓点,AI生成的“周氏唱腔”模糊中带着忧郁,评论区炸了:“这真是AI写的?比某些流量歌手强多了!”
实测结果:
零门槛创作:无需乐理知识,输入关键词即可生成歌词、旋律、编曲,甚至模仿明星音色。爆款流水线:用户“@音乐打工人”靠批量生成“短视频BGM”在TikTok月赚8万,单曲最高播放量超5000万。商业化变现:支持分轨下载和版权认证,生成的音乐可直接售卖至影视、游戏公司,单价500-5000元不等。“白天带娃,晚上用Mureka批量生成儿歌。”小林将AI生成的《刷牙歌》《吃饭歌》上传至喜马拉雅,靠付费订阅和广告分成月入3万。“秘诀是关键词‘魔性旋律+重复歌词’,小孩听了就上头!”
阿凯用Mureka生成“东南亚风电子舞曲”,搭配简单舞蹈发到TikTok,单月涨粉50万,广告接单价从500元飙至2万元。“老外根本听不出是AI做的,还夸我‘音乐天才’!”
“以前请人写歌要5000元,现在用Mureka十分钟生成10个版本,新人自己选。”老张将省下的成本转为“AI音乐增值服务”,订单量翻倍。
1. 版权黑洞
尽管Mureka宣称“100%原创避嫌”,但用户“@音乐裁缝”因生成的歌曲旋律酷似《青花瓷》遭周杰伦粉丝围攻,最终下架赔款3。法律专家提醒:AI音乐版权归属尚未明确,商用需谨慎。
2. 内卷危机
随着Mureka用户激增,短视频平台“AI神曲”同质化严重。用户“@电音狂人”吐槽:“上周爆火的‘赛博古风’,这周已经烂大街,收益暴跌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