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觅1个月内两次刷屏朋友圈:技术软实力再也藏不住了
更新时间:2025-04-01 20:14 浏览量:2
“这就是传说中别人家的公司,大周末的我还在加班,人家看演唱会happy呢。”
“别人公司团建是爬山拓展,追觅直接包场音乐节?建议查查这公司地址,我现在就去门口蹲着求入职!”
“啊啊啊,听说筷子兄弟和许巍也去追觅的演唱会,那是我逝去的青春……”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追觅又在朋友圈刷屏了。
这场在苏州开演的“追觅&绿洲音乐节”,着实让周围的小伙伴们羡慕嫉妒恨。
一月之内,追觅两次刷屏社交网络!
第一次是因为3月19日的「生而无界」生态发布会,这一点是想象之中的。毕竟,追觅发布的这些黑科技加持的高端空气净化器、扫地机器人、擦窗机器人等产品,在当下“创新就是生产力”的时代,很有话题性。况且那次发布会正好在AWE展会期间,想低调都难。
第二次刷屏,超越大多数人预估。毕竟,追觅不是娱乐集团,娱乐圈的事似乎距离追觅比较远。况且,这是追觅首次开展大型音乐节。
这两天我注意到,就连苏州当地的官媒,也通过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给追觅的这场音乐节打call,排面十足。
很显然,追觅自己也没想到,能在科技之外的赛道,又一次出圈。
01
好的公司
就是要大大方方宠爱员工
春节前夕,我在《北京新闻广播》做了一期节目《互联网大厂卷福利,企业和员工如何实现“双向奔赴”》。我说现在的年轻人和我们那个努力打拼为了养家糊口的时代不一样了,他们要的不仅仅是看得见的薪资奖金,更是深层次的情感需求和情绪价值。
所以,企业要学会“宠爱”员工。你看淘宝的商家发福利都不说“发红包”“满减了”,而是用“宠粉”这个说法,情绪价值满满。
现在,主流互联网企业,拼福利、宠员工更是卷到了新高度。携程给生孩子的员工直接更多假期、拼多多给老员工发金鸡、腾讯高管团给员工亲手发开工利是、京东在总部大楼内给员工开设了风格各异的餐厅、阿里给员工上不封顶的晋升空间……
追觅这边,创始人俞浩之前就说过:“这个春天,要请每个员工看场演唱会,说到做到。” 期待值拉满了,现在即刻兑现,自然引发了内部狂欢,一个个晒朋友圈发微博拉仇恨。
我认识追觅的不少员工,这段时间,他们的状态用网络流行语来说就是“整个公司洋溢着乐观向上的氛围”。
按照追觅的目标,要把音乐节办成长期的活动,可以预见,他们这种“整个公司洋溢着乐观向上的氛围”还将持续很长时间。
当然,有必要说明,用这种极具情绪价值的方式宠爱员工,对于追觅来说,早已经是常态。去年七夕节,追觅科技给员工们发了七夕礼盒——追觅Pocket高速吹风机,一个个拆盒视频带来出圈效应。还有去年夏天,追觅搞了“老板请吃夜宵”文化活动,把追觅家属请到了公司,共享美食的快乐。有位追觅员工的儿子说,“今天第一次来妈妈的公司,我妈妈是做扫地机器人的,我觉得她非常厉害。我长大后也想像她一样,来追觅做扫地机器人,因为这里很好玩,而且还有好多好吃的,我今天吃到了最爱的冰激凌,特别开心。”
追觅以及携程、京东的这种做法,其实就是一种对劳动者情绪价值的满足,让他们在精神层面上感受到被尊重和理解。互联网大厂都应该明白,我们不仅仅要关注员工的工作,还关心他们的个性表达和情感需求。
嗯,对了,那位要去门口蹲着求入职的朋友,如果没能去到苏州,就上BOSS直聘和猎聘网看看吧,他们家现在确实招人。
02
刷屏背后:
追觅的技术软实力出圈
当各种重金属和架子鼓在绿洲音乐节轰鸣敲击时,追觅全球化布局的技术齿轮也在同步运转。
截至2024年底,追觅科技的产品已经覆盖全球100余个国家和地区。追觅的线下门店网络已突破6000家,构建起覆盖全球的体验式消费场景。
这些成绩,来自于追觅多年的技术投入。追觅科技始终坚信“核心技术是一切的根本”,其在高速数字马达、智能算法等核心领域的专利布局尤为密集。以20万转高速数字马达为例,这一技术让吸尘器吸力提升至350AW,再次突破行业天花板,而且重新定义了高端清洁标准。
很显然,2025追觅绿洲音乐节,表面上是一家公司为了宠粉,开展了一场音乐节,背后宣示的却是技术软实力。
在音乐节现场,除了大屏幕播放追觅产品视频以外,现场还设置了产品展台。乐迷们走进产品展台,一边亲手触摸、感受追觅产品的精巧工艺,一边聆听工作人员讲解核心技术,全方位领略追觅的科技魅力。
这种音乐节相比产品发布会,一个典型的特点就是,它不说教,没有PPT宣讲,没有各种参数介绍,更润物细无声地宣传了技术实力。说简单点,以前主要是我们这些圈内人士关注追觅技术和专利。现在,随着这种破圈活动发酵,让普通人也知道了追觅的技术研发实力。
也就是说,随着这场音乐节出圈,连带着追觅进一步进入大众视野。就连我老婆都知道追觅的20万转高速数字马达技术了。20万转是啥意思?不重要,她只知道行业最强就够了。
就像去年她通过小米汽车出圈的那场发布会第一次知道9100T大压铸一样,这个概念的技术细节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大众层面有了认知度。这种认知,反过来也会影响大众对产品的购买决策。
追觅选择音乐节作为技术软实力的传播载体,也暗合Z世代的认知逻辑。当乐迷在小红书、微博、朋友圈分享各种音乐节的短视频时,他们传播的不仅是活动内容,更是一种“科技让生活更从容”的价值主张。这种传播效果,比传统广告片高出数倍--看看微博就知道了,音乐节期间单条微博阅读量突破10万+的内容比比皆是。
这种破圈效应的关键,在于技术叙事的“去专业化”。就像雷军在小米SU7发布会用“泰坦合金” 替代“免热处理环保压铸材料”,追觅在音乐节现场也用生活化的呈现来替代枯燥的各种参数。
当普通消费者通过 “行业最强” 的感性认知建立品牌认知时,技术本身已经完成了从实验室到生活场景的价值转化。
03
传播大爱
音乐节这种形式挺好
传播大爱 音乐节这种形式挺好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就是咱们熟悉的那几场堪称破圈甚至伟大的音乐会,在娱乐性之外,最大的社会价值是什么?
我来说答案吧:公益正能量!
还记得1985年的Live Aid演唱会吧,被认为是20世纪最具标志性的公益活动之一。这场演唱会将非洲饥荒问题转化为全球议题,促使各国政府和NGO加大援助力度,它不仅是音乐史上的里程碑,更重塑了现代公益的运作逻辑——将艺术感染力、媒体传播力与社会行动力深度结合,为当代全球危机应对提供了范式参考。
还有1986年的大合唱活动《明天会更好》和《让世界充满爱》,此后成为各种公益活动的必备歌曲,激励了无数人投身公益,把爱献给更多人。
追觅要把音乐节搞成系列,也有这样的目的。
就像上述那几场音乐节一样,追觅的音乐节并非单纯的娱乐活动,而是从一开始就与公益绑定,甚至要成为其投身全球公益系列计划的重要载体。绿洲音乐节只是一个开始,未来如果追觅的音乐节真的可以形成系列IP,那就可以进一步把音乐与科技结合,为教育资源匮乏地区的儿童提供了接触艺术、开拓视野的机会。
以音乐为媒介凝聚社会力量,我觉得这种方式挺好。
相比上世纪的传统媒介时代,追觅有幸生于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可以做更多事情。比如用科技能力,通过现在流行的AI服务,推出一些可落地的产品和服务,让科技与艺术成为打破地域限制的桥梁。之前追觅举行的非洲公益行,就是这样的创举,让非洲孩子开阔眼界、增强对科技的热爱。
事实上,追觅早在创业早期就积极践行社会责任,投身公益事业。从2020年的抗疫行动,到2021年的救灾援助,再到2023年投身教育建设,把爱传递到国内外,追觅积极活跃在各类公益场景中。
这种"用科技之光点亮未来"的实践,理应得到社会各方更多关注。
回到开头的话题。对于追觅的小伙伴来说,一个充满正能量、具有激励性质的组织,能够让他们有更多归属感和使命感。这样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才是决定一家企业能走多远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