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乐享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享受音乐的能力可能来自遗传

更新时间:2025-04-02 07:24  浏览量:2

·沉浸在音乐的世界,可能并不需要对乐理等音乐知识有很多了解。

达尔文在其1871年出版的《人类的由来》(The Descent of Man)一书中提到,音乐是“人类所有天赋中最为神秘的一种”,引发了心理学、神经科学等学科对音乐旷日持久的争论。达尔文提出音乐在吸引异性方面可能具有作用,从而成为人类适应环境的工具。另外一些学者则认为,音乐的功能不在于其适应性价值,而是能引发人类的愉悦,从而在演化中被保留了下来。

近日一项研究发现,有些人可能天生携带让他们更能享受音乐的基因。有的人能够沉浸在歌曲带来的情绪之中,而有的人对音乐“无感”,这可能不仅仅是音乐教育的结果。该研究于2025年3月25日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作者是来自荷兰马克思·普朗克心理语言学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Psycholinguistics)的一支科学团队。研究对9169名瑞典双胞胎样本进行了分析,发现个体在音乐享受上的差异有相当一部分是由遗传因素引起的。

在本研究中,研究者们关心的问题是,个体为什么在音乐认知上存在差异,其中是否有遗传因素。“这种遗传效应能够阐明音乐享受是如何从一代传递到下一代的,澄清连接基因型、大脑和情感的机制,有助于回答音乐为何对人类有如此强大的影响。”研究写道。

“奖励”是一个重要的认知概念,很多人类动机可以通过它来理解。研究人员使用“音乐奖励敏感性”(Music Reward Sensitivity)来描述个体对音乐所带来的愉悦感和奖励体验的敏感程度,并使用巴塞罗那音乐问卷(BMRQ)对参与者进行测量。该问卷包含5个维度,包括情绪唤起、情绪调节、音乐寻求、感觉运动和社会奖励。由于人类对音乐的享受也可能不是一个独特的认知和心理过程,而是与其它音乐能力(比如乐感的好坏)或者对一般性奖励的敏感性有关,因此研究人员还测量了参与者的音乐感知能力与一般奖励敏感性来作为参照。

9169名年龄在37岁至64岁之间的瑞典双胞胎参与了问卷调查。双胞胎研究是研究遗传和环境因素对特定形状或行为影响的强大工具,这种方法不需要直接进行基因测序,而是通过比较同卵双胞胎(基因几乎完全相同)和异卵双胞胎(基因相似性约为50%,与普通兄弟姐妹相同)之间的相似性来推断遗传因素的作用。

研究发现,双胞胎在音乐奖励敏感性上的差异中有54%可以用基因差别来解释,这表明享受音乐的能力有一大部分来自遗传——爱听音乐,很有可能是天生的。

除此之外,音乐奖励敏感性的遗传影响部分独立于一般奖励敏感性和音乐感知能力,这表明享受音乐与“听懂”音乐等认知过程可能使用了不同的神经机制。沉浸在音乐的世界,可能并不需要对乐理等音乐知识有很多了解。

研究还发现,不同的遗传途径影响了音乐享受的不同方面。音乐感知能力与音乐奖励的社会奖励维度的遗传相关性最强,而与其他维度的相关性较弱。这可能与社会联结假说一致:人类音乐性的生物基础与支持社会联结的机制存在演化上的关联。

“这些发现突出了音乐享受及其遗传基础的复杂性和多维性,为研究人类情感这一重要方面的进化起源和神经遗传机制铺平了道路。”研究写道,未来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研究相关大脑结构和功能的遗传变化在音乐享受能力的遗传中发挥了哪些作用。

参考文献:

澎湃新闻记者 季敬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