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Can Festival:如何打造一个声音体验走在前沿的中国音乐节?
更新时间:2025-04-02 21:49 浏览量:2
“我是一个空想家,他是一个实干家,他把我所有不切实际的梦想都给实现了……”
——Can·2025.3.23
“关于Can,我每次都将其视为最后一届来筹备,心中默默期待着如果有机会一定要走到下一届,我相信船到桥头自然直。”
——罐头
东海的季风轻轻拂过礁石,四季花海的柔软花瓣与略显侵略性的海风交融,我们在大青山的山海叠嶂间,倾心为你打造一个纯粹的声音世界。2025 Can Festival 器乐后摇音乐节裹挟着阵阵湿润的海风拥向你。
「二次来到现场的乐迷迫不及待地分享」
这一次,我们再次忘却了技术与音乐的界限,真正的Can Festival沉浸式后摇,来自全球的后摇乐队、艺术家汇聚一堂,呈现多样音乐盛宴。每位音乐人的的风格与才华都被全新升级的L-ISA点燃,带来“专属此次”的沉浸式体验!
翻山越岭、跨越七海
只为与你共同呼吸和感受
“在Can Festival,60只K2、116只Kara II、32只KS28……我们再次引入并升级L-ISA沉浸式超真实扩声系统,使得这里的一切都显得如此不同凡响。调音师直接在音乐节上使用L-ISA系统进行现场混音。这是一次震撼人心的体验,我不得不说,Can Festival团队的远见卓识令人印象深刻。与我参加过的其他音乐节相比,这是一种完全不一样的体验,这对我来说是非常特别、难忘的时刻。”
——David Cooper
L-Acoustics亚太区销售总监
「David Cooper」
声音从心灵深处升起,
而非从音箱传来……
两天的体验后,David感慨道:“Can Festival 在声音体验上已经走在前沿,因为你们在这里所做的,是为观众创造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声音体验,而不是普通的立体声系统。这个声音效果让我非常惊喜,混音工程师们为观众带来如此高质量的声音效果!我看到了参与Can Festival的RAC团队和达斯团队为这个特别的音乐节提供的技术、项目支持,这非常了不起!”
「从左至右依次为:周凤歆、王铁群、David Cooper、陶建新、李峰」
Can见诞生
源于一次偶然相遇与深刻共鸣
「罐头和黄亚东」
关于Can Festival的诞生,黄亚东回忆道:我们当时都在做西湖音乐节的项目,同样是L-Acoustics,恰巧罐总有一个非常理想化的项目,于是我们自然而然地聊到一起,他明确表达了一个期盼:“我的听众在音响体验上要有完全不同的感受。”而沉浸声正是这个项目的选择之一。罐头开心地说:“黄总说我是第一个主动向他要求在音乐节中使用沉浸声的主办方。当我第一次跟他提这个想法时,他甚至有些懵。”
对创新的渴望与追求
初次的碰撞,不仅是理念的交汇,亦是对未来音乐节的共同愿景。两位音乐人都意识到,沉浸声将为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听觉体验,打破传统音响的局限。
“L-ISA的道理其实很简单,当你体验过彩色电视后,就几乎不会再去想黑白电视机。虽然这个比喻可能不够完美,但它确实反映了不同维度之间的差异。音响技术的进步让我们能够享受到更丰富、更立体的声音体验。”
——黄亚东
“我是一个空想家,黄亚东老师是一个实干家,他把我所有不切实际的梦想都给实现了……L-ISA就像电影从2D到3D的转变,一旦体验过多维声场的现场演出,再回去听2.0或2.1的声音时,难免会感到缺乏冲击力。沉浸声带来的空间感让人感受到‘由奢入俭’的难以适应。感谢华汇和L-Acoustics强大的技术与设备支持。”
——罐头
至此,Can Festival诞生。
“我始终坚定,所有的技术都是为了服务于艺术,而艺术与情感息息相关。最重要的,还是人类的情绪。我们的科技应当能够更深刻地触动人的情感,引导他们进入内心深处的体验,这才是我们追求的极致境界。”杭州达斯舞美王铁群分享了这次颇具启发性的音乐演出体验。他是此篇文章大部分摄影作品的拍摄者和此次的沉浸声监制。
「王铁群」
作为一个“身经百战”的现场演出工作者,他表示:“说实话第一届Can Festival举办前我完全没有任何期待,可能是因为项目做太多了并没有特别多的想法。然后当到了现场以后,看到L-ISA的几组音箱挂起来之后,突然给我带来了一种强烈的使命感,随着L-ISA系统的引入,随着后摇器乐的开奏,给我带来的沉浸听感是无法自拔的,这种沉浸感和体验感不仅提升了乐迷的精神层次,更在自然、艺术与科技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形成了和谐的统一。”
挑战
关于本次演出的挑战,王铁群不禁感慨道:“在前期准备的过程中,我们确实面临了一些考验,尤其是舞台与山体之间复杂的声学反射问题。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一挑战,我们细心寻找着最佳的角度,以优化声音的传播效果,力求让每一个音符都能精准入耳。也得益于华汇两位杰出工程师——李峰老师、周凤歆老师和我们的默契协作,整个系统的安装过程整个系统的安装过程还是相对顺利,调试工作也进行得很顺畅。”
“尽管过程颇为坎坷,但我们认为最终呈现的内容是非常值得的!”
谈及挑战,L-ISA系统设计师在演出中扮演了基石般重要的角色,L-Acoustics始终坚信,设计阶段是后续工作的奠基石:充分了解场地信息,包括调音位、观众布局及坡度等,才能为后续工作奠定坚实基础。L-ISA沉浸声系统设计师李峰指出:“在完成系统设计后,我们才能预判沉浸式演出的效果,确保为观众呈现出L-ISA的独特魅力。”
「李峰」
“这两次的Can,我们实际上都在同一个场地进行设计。然而,这个场地面临着一个相当大的挑战,因为我们位于海边,海风和浪潮的影响非常明显。尤其是在前几天的彩排中,风力达到了七八级,甚至在第一届的装台过程中,我们还遭遇了两场台风。
“在声学方面,我个人认为,室外环境实际上更容易实现我们所想象的音效效果,因为我们能够有效避免室内墙面和其他物体带来的反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运用了L-ISA系统中的Room Engine工具,能够根据需求创造出乐队所需的不同混响效果。”李峰继续说道。
我们此次的沉浸声系统工程师周凤歆进一步解释道:“强风对音箱的结构安全提出了挑战,我们的团队进行了多项防范措施,确保系统的安全性。风的突袭可能导致声音飘散,调试过程中每一条曲线的表现都不尽相同,给频响调整带来了困难。但凭借多年的经验,我们找到了解决之道。”
「周凤歆」
驻场调音师朱俊琳同样表示:“这一次我觉得最大的挑战就是在系统调试期间户外的风比较大,这使得我们对高频的感受会有一些偏移,我们需要来回的反复的去切换在控台位跟观众位置的的听音效果。”
最终,优秀的团队解决了这些问题,周凤歆带我们回溯:“当风稍微小一点时,我们立即采取措施,再次进行调试。而在演出过程中,我们也在不断进行调整:白天的热浪与晚上的寒意、湿度的剧烈波动,都让音响系统需不断适应。系统的自动补偿功能虽能应对部分变化,但人耳的判断依然不可或缺。这是一场不断调整的艺术之旅,挑战与机遇交织,最终成就了这场精彩的演出。”
得到听众的广泛认可,李峰和周凤歆自嘲:“哈哈,看来这几天没白干!其实这让我们感到非常欣慰。能够实现这样的效果,正是我们在设计时所期待的目标。”
优秀的调音师说
在任何大型音乐演出中,调音师都担任着至关重要的都职责,尤其在此次的L-ISA沉浸式扩声系统的应用,调音师更是重中之重,那么,调音师在一场演出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让我们听她说……
「朱俊琳」
2025 Can Festival驻场调音师
“我们调音师更像是一个声音传递者。乐队才是发声者,我们调音师所做的只是把乐队的作品更好、更细致、更完整地传达给观众,我们是乐队与观众之间的桥梁。我们的工作就是能够更好地去还原他们的作品。”
——朱俊琳
L-ISA新体验
朱俊琳:
“去年的2024 Can Festival是我第一次使用L-ISA沉浸声系统。老实说,那时我虽然试听过L-ISA并且也感受到它的震撼沉浸式效果,但实际上对L-ISA的了解还没有那么深刻,所以当我真正投入到工作当中时还是遇到了不少的困难。比如说我想实现的一些效果,但由于不熟悉,操作起来有些吃力。不过,今年峰哥邀请我去你们北京公司,深入学习了L-ISA的混音技术。经过这次学习,我对L-ISA的上手变得更加熟练,在2025 Can Festival 中想要表现的效果也更容易实现。之前的一些困惑也得到了很棒的解决!非常感谢能够作为这次的驻场调音师和大家分享这几天的开心时光!”
2025 Can Festival不仅仅是一次三日乌托邦,更是我们对未来音乐节制作标准的坚定态度。音乐与技术的结合,使得未来的音乐节不再仅仅是音符的堆砌,而是一次次心灵的碰撞与共鸣。海浪不会停止涌动,人们也不会停止前进,但因为我们把2025 Can Festival的这一瞬间握在手心。闭上眼睛,细细聆听,总能听见彼此心海的潮鸣。
亲爱的音浪探索者们,下一场音乐梦境,我们再相见!在大青山的怀抱中,让我们共同期待那份来自心灵深处的震撼与感动!
部分音响工作人员合影
部分工作人员名单:
总制作:杭州柒匠舞美科技有限公司
总统筹:黄亚东
舞美设计:沈泽俊
工程总监:韦子松
电力/安全:山越
舞美执行:高昔魏
工程执行:陈飞
现场执行:王子涵
沉浸声制作:
华汇音响顾问有限公司
杭州达斯舞美科技有限公司
沉浸声监制:陶建新 王铁群 卢智扬
L-ISA沉浸声系统设计:李峰
沉浸声系统工程师:周凤歆 王江华
沉浸声内容制作:于涛 马泽涵 郝凡戈
音响工程:杭州达斯舞美科技有限公司
音响总设计:王铁群
音响工程监制:徐雷毅
音响统筹:李欣光
音响执行助理:刘学琴 崔海波
无线系统频率规划:
Audio-Technica(大中华)
技术团队:
音响技术总统筹:朱俊琳
PA调音师:朱俊琳
Monitor调音师:王凯 袁音
录音师:方卫宾
无线频率规划:景思洁 杜斌
音响技术:
张富强 于晟彬 陶仁富 熊齐 潘鹏翔
李舜 周忠强 马梓铖 盛皓月 章玉龙
更多精彩瞬间:
特别感谢:摄影作品来自王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