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乐享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梁祝》俞丽拿:钢琴家儿子曾得败血症,丈夫患阿尔兹海默症

更新时间:2025-04-03 06:25  浏览量:2

人故事感动您!

1959年,迎接国庆10周年前夕,上海音乐舞蹈汇演。19岁的俞丽拿首演《梁祝小提琴演奏曲》,引起轰动。由于观众的掌声经久不息,俞丽拿又演奏了第二遍。

作为蜚声海内外的小提琴演奏家,俞丽拿演奏的《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唱片发行了300多万张,获得过首届金唱片奖。

1993年,俞丽拿成立了“俞丽拿小提琴艺术基金”,为了拉赞助,她遭受过委屈和冷遇。

俞丽拿的独生儿子李坚定居美国,是著名的钢琴家、指挥家。俞丽拿的丈夫李国良是上海交响乐团的长笛演奏家。儿子李坚曾得过败血症,李国良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生活的打击和磨难下,俞丽拿的人生状况又是怎样的呢?

俞丽拿祖籍浙江鄞县姜山镇新张俞村,1940年出生于上海,父母都是中学老师。俞丽拿的父亲教音乐,母亲教数学。

爷爷奶奶生了12个孩子,俞丽拿有个婶婶是弹钢琴的。在婶婶的影响下,俞丽拿自幼学习钢琴。

1951年,俞丽拿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前半年,俞丽拿学钢琴,然后参加考试。考完后,有位老师站在教室门口,将每个学生的手掌仔细看了一遍。

(年轻时的俞丽拿)

(俞丽拿的母校——音乐家摇篮上海音乐学院附中)

下学期开学后,有的同学被安排拉大提琴,有的拉小提琴,有的弹钢琴,俞丽拿被分在小提琴组。

后来她才知道,手宽手指粗的拉大提琴,手不够宽的弹钢琴,手宽但手指不粗的拉小提琴。包括俞丽拿在内,小提琴组共有8位学生,俞丽拿是最拔尖的一个。

1957年,俞丽拿以优异成绩升入上海音乐学院管弦系,师从窦立勋、谭抒真两位教授。

谭抒真(1907.6.10~2002.11.28)

就在这年,俞丽拿的父亲被打成右派,母亲解放前当过老师,被扣上了地主的帽子。家庭的变故给俞丽拿带来了打击,但她相信父母是好人。

父亲曾给俞丽拿写信:如果我们会影响你的前途,你就与父母划清界线,我们不怪你。

俞丽拿含泪给双亲回信:你们永远是我最爱最尊敬的父母。幸运的是,俞丽拿求学的环境宽容,师生们并没有对她另眼相看,俞丽拿依然开朗活泼。

入学伊始,俞丽拿就与何占豪、丁芷诺等同学,自发成立了小提琴民族学实验小组。

他们改编了《二泉映月》《步步高》《旱天雷》等独奏、齐奏曲,经常去上海外滩免费为市民演出。

1959年,为了迎接国庆10周年,俞丽拿被安排参加上海音乐舞蹈汇演。为了拿出献礼的作品,何占豪、陈钢创作了《梁祝小提琴协奏曲》。

曲子写出来一段,俞丽拿就用小提琴试拉一段。上海音乐学院对《梁祝》非常重视,民乐系主任卫仲乐指导俞丽拿借鉴民乐演奏技巧。

管弦系主任陈又新、小提琴家赵志华,为俞丽拿介绍小提琴的演奏技巧,并把广东音乐高胡的滑指技巧结合到小提琴演奏中。

经过多次试演,俞丽拿被学校确定为《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的首演者。

1959年5月27日,是俞丽拿终生难忘的日子。这天,迎接国庆10周年上海音乐舞蹈汇演在上海兰心大戏院举行,俞丽拿身着白衬衣、蓝裙子、黑色皮鞋,肩膀上架着小提琴,演绎情意缱绻的《梁祝小提琴协奏曲》。

(1959年5月27日《梁祝》正式在兰心大戏院演出,小提琴独奏:俞丽拿)

当小提琴最后一个泛音渐收后,整个兰心大戏院出奇的安静,俞丽拿以为自己演砸了,心里有一丝慌乱。

旋即观众席上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原来观众都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一时忘了鼓掌。热烈的掌声中,俞丽拿3次鞠躬谢幕,但观众的掌声越发热烈。

俞丽拿与指挥对望一眼,她架起小提琴,再度演奏了一遍《梁祝》。婉约优美的旋律,感动了俞丽拿和观众,他们的眼里都噙满了泪花。

俞丽拿首演《梁祝小提琴协奏曲》一举成名。此后《梁祝》成了她的保留节目,她先后数千次拉响了这首曲子。

当时周总理经常在上海接待外宾,每次都邀请俞丽拿演奏《梁祝》。这首曲子成为“中乐西奏”第一曲,是中西音乐结合的典范。

有一次,俞丽拿演奏完后,总理温和地对她说:我觉得《梁祝》太长了一点,你和两位作曲家说一下,看能不能改得短一点。俞丽拿心里七上八下,微笑着不敢回答。

俞丽拿觉得《梁祝》已经定型了,如果删改会影响它的完整性,没有将总理的意见告诉何占豪和陈钢。

后来,总理再邀请俞丽拿为外宾演奏《梁祝》时,见俞丽拿没有删减,总理表示理解,俞丽拿一颗心这才踏实下来。

一举成名后,俞丽拿受到了文化部的重视。1960年上海音乐学院女子四重奏组成立了,俞丽拿被安排担任第一小提琴手。

同年,舒曼国际弦乐四重奏比赛在德国柏林举行,俞丽拿与同学们参赛,取得了第4名的好成绩。

(1960年俞丽拿(左二)等参加德国柏林“国际弦乐四重奏”比赛)

上海音乐学院学制5年,大二时俞丽拿恋爱了,男友名叫李国良,在上海音乐学院学习长笛。

李国良与何占豪住同一间宿舍,两人睡上下铺,关系很铁。

李国良是东北人,1932年出生,比俞丽拿大8岁。他1950年4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公安部队文工团,同年10月赴朝鲜抗美援朝前线慰问演出。

1951年,李国良拜朝鲜长笛演奏家金允朋为师,学习长笛演奏。1952年9月,李国良从朝鲜回国,被调到解放军第39军文工团。

1957年9月,李国良被单位送到上海音乐学院管弦系进修,与俞丽拿、何占豪成了同学。

军人出身的李国良腰板笔挺,长相帅气,气质阳刚英武,俞丽拿对他印象很好。李国良也倾慕俞丽拿的美丽和才华。男生平时在宿舍里议论俞丽拿时,李国良毫不吝惜溢美之词。

热心的何占豪看出李国良对俞丽拿有好感,便去试探俞丽拿:李国良喜欢你,想与你谈恋爱。

俞丽拿回答:这好像不是没可能。何占豪仔细琢磨这句话,觉得双重否定表示肯定。

何占豪将俞丽拿的话原原本本复述给李国良,李国良开始追求俞丽拿。

因为是同学,大家经常在一起上课,加上彼此都有好感,两人很快确定了恋爱关系。

李国良是带薪深造,他拿出当月工资的三分之一,请何占豪吃了一顿丰盛的冷饮,诚心诚意感谢“红娘”。

1959年,李国良因成绩拔尖,被上海音乐学院派往捷克斯洛伐克留学。

在捷克,长笛专家鲍莱克是李国良的指导老师。留学期间,为了节省外汇,李国良寒暑假舍不得回国,经常给俞丽拿写信。

那时俞丽拿已经成名,李国良与她相比事业有差距,他不自信地在信里问:不知道我以后还能不能照顾你?

俞丽拿写信回复:只要你有心,我愿意你一辈子照顾我。

1961年8月,李国良学成回国。这时俞丽拿也大学毕业了,她被留在上海音乐学院任教,李国良被分配到上海交响乐团担任长笛演奏员。

1962年,22岁的俞丽拿与30岁的李国良在上海结婚了。1965年,他们的独生儿子李坚降生了。

俞丽拿刚任教时压力很大,因为当时没有现成的教材,一切都要靠摸索。

俞丽拿(前中)与学生合影

学生拉小提琴时,俞丽拿一听不对,又讲不出为什么不对。她说了半天学生还是不明白,俞丽拿便给学生演奏一遍。

俞丽拿下班回家,在家里还要琢磨教学方法,干家务心不在焉。李国良理解妻子,协助岳母照顾儿子,料理家务。

为了成为一名称职的老师,俞丽拿去学习戏曲唱腔,并借鉴越剧的音乐。她发现小提琴的上滑音是快的,下滑音是慢的,而《梁祝》的曲谱上是看不到的。

经过摸索,俞丽拿逐渐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此后学生哪里拉得不对,她能够讲出原因了。

1966年特殊年代来临,《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被打成 “毒草”。上海音乐学院院长贺绿汀遭受冲击,俞丽拿也不例外。学校里贴满了她的大字报,她经常遭受批斗,被剥夺了登台演出的权利。

那时俞丽拿的儿子才1岁多,造反派逼李国良与俞丽拿离婚。李国良早年参加革命,军人出身的他一身正气,严厉斥责对方,结果李国良受俞丽拿的牵连,在单位也被边缘化。

李坚和钢琴老师洪腾(中)

艰难岁月中,儿子到了上小学的年龄。那时学校上半天课,俞丽拿担心儿子下午出去乱跑学坏,在家里教他拉小提琴,她还请同学洪腾教儿子弹钢琴。李坚学了一段时间后,精力顾不过来,便选择学钢琴。

1975年,李坚报考上海音乐学院附中音乐训练班,考试成绩位列前三,政审时却被刷了下来。

原因是俞丽拿的父亲是右派,俞丽拿是“毒草”的制造者,李坚没有资格进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学习。

儿子很伤心,在家里流泪。俞丽拿为了不让儿子的心灵受到伤害,便送儿子去学水球。李坚每天戴着帽子,穿着小裤衩,与孩子们在水里训练,经常一天要练三四个小时。

1975年9月的一天,李坚在削苹果时,不小心将左手的食指割破了。当天他下水训练时感染了,高烧到39.4度,转化成败血症。

败血症凶险程度很高,别说当时医疗技术有限,即便现在致死率也很高。

俞丽拿夫妇与母亲接到医院的电话,赶紧赶往医院。医生得知俞丽拿只有一个儿子,心里很不好受。他将俞丽拿的母亲悄悄拉到一边,说:你们要有心理准备。

俞母一听这话晕倒在地,医生赶紧施救。俞丽拿大脑也一片空白,呆呆地站在走廊里,过了好一会,她才发出压抑撕裂的哭声。

李坚在急救室抢救时,俞丽拿和丈夫彻夜未眠,夫妻俩坐在手术室门口。丈夫一直握着她的手,俞丽拿将头靠着李国良的肩上,夫妻俩互相支撑。

幸运的是,李坚经急救转危为安。当医生宣布孩子脱离生命危险时,俞丽拿和丈夫都哭了。

经历生死惊魂,李坚突然长大了,他放弃了水球,一心一意学习钢琴。

1976年特殊年代结束,俞丽拿与丈夫恢复正常待遇,一心一意培养儿子。

1981年,16岁的李坚独自去法国国立音乐学院留学。1985年,李坚又一个人赴美国深造。

(李坚)

那时通讯不发达,俞丽拿和儿子都打不起国际长途,两代人靠写信联系。可信件走的很慢,往往俞丽拿发出一封信,要一个月后才能收到儿子的回信。

俞丽拿和丈夫疯狂想儿子,感情上孤寂。1986年,李坚回国度暑假,应邀去东北演出,便从钢琴老师家要了一只小猫咪送给父母。

俞丽拿又找来两只小狗作伴,她和丈夫与3个小家伙产生了很深的感情,把它们当作孩子呵护。俞丽拿说自己有4个儿子,大儿子在美国柯蒂斯音乐学院学钢琴,二儿子抓老鼠,三儿子、四儿子给家里做保安。

(李坚演出照片)

1987年,李坚以钢琴演奏家的身份与中央乐团合作,在美国30多个城市巡回演出,引起了广泛的影响。

从柯蒂斯音乐学院毕业后,李坚留在美国发展,后在那边结婚成家。

1995年,李坚进入母校美国柯蒂斯音乐学院任教。儿子是享誉世界的著名钢琴家,这成了俞丽拿和丈夫的骄傲与自豪。

俞丽拿是一位心地柔软的母亲,也是一位有责任感的小提琴演奏家。国内有些孩子因为贫穷学不起艺术,被埋没了。有些学艺术的孩子想去国外学习、参赛,可又凑不齐参赛费用,1993年俞丽拿决定成立俞丽拿小提琴艺术基金。

俞丽拿指导学生黄蒙拉(获帕格尼尼比赛成人组冠军)

俞丽拿天真地以为,只要找到100个富人,每人出1万元就有100万元了,把这笔钱存到银行里,每年的利息拿出来帮助孩子们实现音乐梦想。

然而操作起来的难度,远远超出了俞丽拿的想象。她去找富人捐资时,受到冷遇和误解,还有人说难听的话刺伤俞丽拿。

一次,俞丽拿找一位富人捐资,对方回避她。她在富人的办公室里坐了3天冷板凳,也没能感动对方。

俞丽拿没有私心,满腔赤情为了祖国的音乐事业,渐渐得到了更多人的理解。有一家企业老板,一次性向基金会捐助10万元。

李坚(右3)和母亲俞丽拿(右2)、父亲李国良(左2)

早在1995年,李坚离休了,由于身体不好,他在家养病,没有接演出。

俞丽拿一直活跃在舞台上、讲台上。2000年俞丽拿60岁了,心态还相当年轻,在上海音乐学院及上音附小、附中上课,每年还要接大量演出。

她对小提琴有着独特感情,一架起小提琴就激情四射。俞丽拿的家住闵行区,离上海音乐学院很远,她59岁学开车,60岁买车,开始驾车上下班。

俞丽拿的膝关节不好,上楼梯很吃力,丈夫让她退下来,俞丽拿离不开小提琴。

2009年,何占豪、陈钢、俞丽拿齐聚第26届“上海之春”,为《梁祝》50周岁“庆生”。

2010年,俞丽拿已经70岁了,儿子远在美国,她忙碌一天回到家里,不免感到孤寂。

李坚很孝顺,考虑到父母越来越老,需要人照顾,便选择回国进入上海音乐学院任教。母子俩在同一所学校任教,平时各忙各的。

但星期天,李坚会去看望父母。2020年,李国良患上了阿尔兹海默症,住进了徐汇区中心医院。

为方便丈夫看病,俞丽拿办理闵行区,在上海音乐学院附近租了一套房子,请了一个保姆帮忙做饭、送饭。

李国良病情一稳定,俞丽拿就将他接到出租屋。由于年事已高,李国良的病情越来越严重,整个人表现得很狂躁,他经常在家里摔东西、骂人。

俞丽拿对丈夫表现出少有的宽容。2022年俞丽拿已经82岁了,依然在上海音乐学院上课,还在工作室教学生。

由于工作量太大,俞丽拿每星期有4天住在工作室,其余三天陪伴丈夫。

2025年3月,俞丽拿已经85岁了。她心态好,头发染得乌黑,情绪饱满,说话调理清晰,看起来要比实际年龄小。

她还像年轻时一样,对小提琴保持着一如既往的激情。

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以欢歌。尽管俞丽拿人生坎坷,遭遇各种不如意,但她笑对事业和人生,活出了精彩和最美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