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乐享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全球首款音乐推理大模型问世 AI音乐创作迎来革命性突破

更新时间:2025-04-06 17:57  浏览量:1

技术突破:中国AI音乐领跑全球


3月26日,昆仑万维正式发布全球首款音乐推理大模型Mureka O1,同步升级的Mureka V6模型也全量上线。这一里程碑式成果不仅标志着中国AI技术在音乐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更通过引入思维链推理(CoT)技术,彻底颠覆了传统AI音乐创作的逻辑范式。

从灵感迸发到智能创作:Mureka的革新之路

Mureka系列模型的命名颇具深意——融合"Music"(音乐)与古希腊词"Eureka"(我发现了),寓意将瞬间的音乐灵感转化为具象作品。自2024年4月初代Mureka V1问世以来,昆仑万维技术团队持续迭代,使这一"东方音乐魔盒"迅速覆盖全球100余个国家和地区。此次发布的V6与O1模型,更是通过两大核心升级,将AI音乐创作推向新高度。

双模驱动:V6奠基,O1革新

Mureka V6作为基座模型,已支持10种语言创作(覆盖中英日韩法西葡德意俄),并引入自研ICL(上下文学习)技术,显著提升了声场宽度与人声质感。其纯音乐生成能力可精准还原爵士、电子、摇滚等9大曲风,情感表达维度覆盖快乐、神秘、悲伤等多元场景。

Mureka O1则首次将思维链推理引入音乐生成领域。该模型在创作过程中模拟人类音乐家的"思考-批判-优化"循环,通过自我迭代提升作品完成度。实测显示,O1在旋律复杂度、编曲层次感等关键指标上全面超越同类模型Suno,登顶SOTA(最优技术)榜单。

三大核心功能:重新定义AI音乐创作边界

音频参考创作

用户可直接上传音频或YouTube链接作为创作基底,系统通过分析波形、节奏、音色等要素生成风格匹配的新作。这种"以音生音"的方式,较传统文本提示更具象精准,尤其适合音乐人的二次创作需求。

音色克隆系统

全球首创的Vocal Function支持用户上传个人声音样本,AI经学习后可精准复刻音色特征。无论是模仿知名歌手的唱腔,还是打造专属AI歌手,该技术都让个性化音乐创作门槛大幅降低。测试中,某用户上传自己哼唱的旋律后,系统生成的完整作品音色匹配度高达92%。

开放生态赋能

昆仑万维同步开放Mureka API接口及模型微调功能,支持开发者定制专属音乐生成方案。某音乐教育平台已接入该系统,用户上传练习视频后,AI可即时生成纠错伴奏,形成"创作-反馈-提升"的闭环。

行业影响:从工具到伙伴的进化

Mureka系列模型的突破,不仅在于技术参数的提升,更在于创作范式的革新。传统AI作曲常被诟病"机械感强",而O1模型的思维链推理能力,使其能主动优化和弦走向、配器搭配等细节。某独立音乐人使用O1创作专辑时惊叹:"它甚至能预判我想要修改副歌的情绪转折。"

这种"人机协同创作"模式,正在重塑音乐产业链。版权方可通过AI快速生成demo测试市场反应,制作人能突破灵感枯竭期,教育场景则能获得个性化教学工具。数据显示,接入Mureka API的企业中,音乐内容生产效率平均提升40%。

未来展望:当东方智慧遇见AI艺术

昆仑万维CEO在发布会上表示:"Mureka的'推理'不仅是算法突破,更是对艺术创造本质的重新解构。"团队正在探索将中国古典诗词数据库与AI作曲结合,让《诗经》的韵律在电子音乐中重生。这种文化基因与前沿技术的碰撞,或许将催生出属于数字时代的"新国风"浪潮。

随着Mureka V6&O1的全球化部署,中国AI音乐力量正从技术追随者转变为规则制定者。当西方还在争论AI是否威胁艺术独特性时,东方开发者已用"推理+创造"的范式,为人类音乐史写下新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