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被嘲难听却成国际顶流?张艺兴、王嘉尔扛起华语文化出海?
更新时间:2025-04-13 11:10 浏览量:2
华语音乐的语言隔阂导致市场存在一个致命弱点:华语音乐在海外市场极度缺乏竞争力和传播度,并非我们想象之中的强大。周杰伦、陶喆等人的音乐极度难以实现跨文化传播,而当下全球化又是一个最大的趋势。而在这种情况下,华语音乐之内,有一群我们从来不看好的歌手,却实现了扛起文化出海标杆。他们就是张艺兴和王嘉尔——
2025年1月1日,CGTN中国国际电视台全面公开报道:张艺兴发行单曲《开天》,并给了如下的评价:《开天》这是对传统华语流行音乐的一次重大挑战,他开创的音乐风格,是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全球多元文化相互融合。通过《开天》张艺兴将继续向全球展示中国流行音乐的魅力。而在此之前张艺兴的《莲》更是引爆了东南亚音乐市场,成为海外热度最大的华语音乐MV。同时:张艺兴马来西亚演唱会的门票,已经超过贾斯汀比伯这种国际顶流男歌手。
2022年,王嘉尔以《Magic Man》专辑获得了公告牌年度专辑第十五名的好成绩,这是华语歌手在欧美主流音乐至今为止最好的成绩。同时王嘉尔连续三年登上全美最大音乐节科切拉,属于整个世界音乐领域的顶流,他在海外的影响力已经成为了顶流。
张艺兴《莲》
但是,这些信息放在华语音乐内部,总有一股子怪异感,无数主流音乐网友看到张艺兴和王嘉尔在海外的消息,纷纷提出了如下疑问:
1:张艺兴是谁?王嘉尔是谁?2:他们的歌好难听啊?为什么这样的歌能火?3:一般般,他们在国内连二线唱功都算不上......那么为什么,张艺兴和王嘉尔两位当下华语音乐之内最佳的文化音乐出海音乐歌手,却在国内往往出现了非常大的反差,他们的音乐往往不被华语主流认同,反而却成为了欧美的青睐?为何音乐审美争议与商业成功、文化输出形成强烈反差?今天我们从音乐角度来切入表达,专业解析一下其中的原因:
我们去看张艺兴和王嘉尔他们真正引发了东南亚大量粉丝关注的作品,会发现一个强烈的共同点:非音乐化定位。明明他们是歌手,他们也在创作音乐,但是他们的主要内容方向完全不是音乐,而是视觉冲击,MV的大制作、文化的表达等等。唯独不是音乐性。具体细节如下:
张艺兴《开天》
1:张艺兴的《莲》,以故宫、京剧、龙、大制作、强烈的色彩冲突对比为卖点。成功营造了一个非常完美的视觉效果,引发了东南亚偶像粉丝的热烈讨论。
2:张艺兴的《开天》,以盘古、空间站等科幻场面作为核心卖点,再度成功营造了一个如同电影一般质感的强烈视觉冲突表现,其中鼓点是重点,而歌词、演唱反而是最弱的内容。
3:王嘉尔同样如此,他的夸张妆容和脱衣服唱跳,是他在欧美市场上最大的卖点。而音乐反而都是一种衬托,或者说一种商业的媒介。
那么这三点都表明了一件事情:张艺兴和王嘉尔,他们的音乐出海,并不是音乐本身,而是基于视觉的冲击力完成以一种展现中国的文化表现。音乐只是一种媒介,他的专业性、可听性、艺术性,反而是最低的。而在视觉上的要素,营造呈现的工业化、全球化、等软实力上,反而是更重要的,如此就行了张艺兴和王嘉尔共同的音乐特点:
音乐不好听,没有记忆点。反而是妆容、舞蹈、服装、文化标签等等强烈的视觉冲突元素成为了出圈的核心。
那么我们会发现一个本质问题:张艺兴和王嘉尔这样的偶像歌手,他们的音乐出海方向,和我们市场需求的“以完美的高质量音乐作品进行文化表达”不同,反而是走向了一种较为粗浅的视觉表现,这当然是符合:全球化和整个世界网络之中东南亚网民作为活跃的市场利润链条。但是整体上,却有着很多的争议。
1:张艺兴的口号“带领华语音乐走向世界”被指空洞。我们以周杰伦、陶喆、王力宏、林俊杰等人的音乐专辑标准去对比张艺兴的音乐,就会发现张艺兴音乐其实非常空洞,内容是非常不足的。和韩国男团歌手一样,他的专业性更多的放在舞蹈了、妆容上。而不是我们强调的音乐性。那么这种华语音乐走向世界是否具有较深的意义?不知道。但是不得不承认一件事,《莲》在NBA舞台播放,成功实现了部分欧美受众的关注。
2:王嘉尔的口号“让世界看到真正的中国”同样也因为自身长期的标志性脱衣唱跳,引发了不少的争论。但是依旧我们不得不承认,王嘉尔在海外舞台上脱衣唱跳配合机制的妆容是一个非常成功的记忆点。
那么,这里更深处的原因,并非是张艺兴和王嘉尔他们不想做的更好,而是因为这面有着审美的霸权:当大众对于一个已经有既定认知的群体打上了标签后,他们会默认我们中国音乐是落后,中国科技是落后的。中国人是刻板,中国歌手的没有流量。而张艺兴和王嘉尔他们在做的一件事就是:打破这种偏见。
那么音乐是非常主观,非常难以具有一个标准,反而是视觉上的非常客观。大制作就是大制作,他们呈现出非常多文化实力证明。所以,王嘉尔和张艺兴他们都选择了以视觉作为自身文化宣传的方向,而并非是音乐。这种逻辑其实就是典型的:韩国K-POP音乐逻辑。
综上,我们发现其实张艺兴和王嘉尔他们在做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如何通过音乐方式,用视觉的效果,打破欧美对于中国的刻板影响。其中张艺兴的MV是非常成功的案例,不论是《莲》还是《开天》几乎都是一个以中国最高级别的MV形式进行的文化宣传。同时邓紫棋的《启示录》也是走的这个方向。MV对于音乐来说很重要,对于文化更重要。传播门槛越低,越能打破刻板印象。
当我们还在职责他们的音乐不够好的时候,实际上他们参与的是一场文化战争。欧美的逻辑就是这样:你得按照别人的标准来进行参赛,才能获得流量。而大部分的主流华语歌手是不具备任何欧美主流流量渠道。反而是张艺兴、王嘉尔这样的偶像具有更好的表现。希望未来,华语音乐和文化可以实现全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