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代青年战场对话,音乐剧《寻找李二狗》致敬“最可爱的人”
更新时间:2025-04-13 18:03 浏览量:4
近日,为致敬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而作的音乐剧《寻找李二狗》在保利剧院迎来首演。当代青年与志愿军战士在上世纪50年代的鸭绿江畔相遇,保家卫国的英雄故事与令人潸然泪下的音乐,引发了观众的强烈共鸣。
舞台演出
志愿军战士群像可爱又可敬
《寻找李二狗》由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和北京哆巴胺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共同出品,樊冲担任总导演、词曲创作和编剧。该剧取材于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十九军第一一六师的真实史料,以“和平万岁”勋章为线索,讲述了当代青年常卫国借助爷爷的回忆录,回到了1950年的鸭绿江畔的故事。剧中常卫国在寻找英雄、爷爷当年的战友李二狗的同时,成为志愿军中的一员,见证了志愿军战士以弱胜强的智慧和不惧生死的胆魄。一度迷茫的常卫国也与信仰坚定的李二狗,展开了跨时空的精神对话。
大幕拉开,厚重的摇滚风音乐将观众带到鸭绿江边,来自祖国各地、操着天南海北口音的志愿军战士,带着保家卫国的理想走上战场。《寻找李二狗》描绘了云山战役、渡过临津江、原川里阻击战等战役,却没有正面表现战场,而是把视野聚焦在战壕中,展现志愿军战士的可敬与可爱。
剧中,四连二班的每位战士都有不同的性格特点,机枪手大个是个“妻管严”,铁牛总是憨憨的,一位小战士常念叨着家里的山羊,班长则很威严……当他们围坐在一起写家书,抒情的旋律和接地气的唱词让观众潸然泪下;当他们唱起《阿里郎》和《我的祖国》的片段,向往和平、保家卫国的主题呼之欲出。
寻找回忆录里的李二狗是该剧的故事主线,但当志愿军战士的群像呈现在舞台上,观众都已明了,“人人都是英雄李二狗。”当李二狗出场以后,希望李二狗保住性命的常卫国,与他发生了激烈的争吵。首演场中,演员金圣权将李二狗的少年心气和坚定演绎得淋漓尽致,第一次登上音乐剧舞台的蒋敦豪也演绎出常卫国从莽撞少年到坚毅战士的转变。最终,李二狗带着必死的决心走上战场,又一次让观众泪腺决堤。
该剧制作人李雅歆透露,《寻找李二狗》之所以选择“代际对话”的形式,是希望两代青年真正实现对望,“当今天的困惑撞上昨天的信仰,观众才会触摸到历史的重量。”与此同时,该剧也把转盘装置设计为舞台核心,时而正转、时而倒转的硕大转盘,如同时间的齿轮,将观众带入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舞台上的悬垂钢索则取材于鸭绿江大桥的真实纹理,随着剧情推进渐渐化作一座精神的纪念碑,诉说着前辈的牺牲与后世的铭记。
幕后创作
源于内心愿望而非“命题作文”
爱国主义题材作品的创作一向不易,但对于《寻找李二狗》的总导演、编剧、词曲创作樊冲来说,这部音乐剧并非一个“命题作文”,而是源自他内心深处的创作悸动。
与一代人共同的文化记忆相同,银幕上《上甘岭》《英雄儿女》的硝烟,也在樊冲的童年记忆里留下深刻的烙印。多年之后,当樊冲可以熟练运用音乐叙事之后,他终于为自己酝酿多年的战争母题找到了艺术表达的出口。
早在2020年,樊冲就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写下一个命题,“假如我亲历了那场战争”,这也成为《寻找李二狗》的灵感源头。经过5年的筹备,他终于把自己当年的核心设问,转化成国内首部抗美援朝题材的音乐剧。剧中,樊冲将目光投向西线战场中的三十九军一一六师,不仅因为西线战斗在大众影视作品中很少被完整呈现,还因三十九军一一六师传奇般的经历打动了他。“作为首批入朝的王牌战队,从1950年云山首战击溃美军王牌骑一师,到临津江之战,他们打满全部五次战役,成为志愿军精神最为凝练的缩影。”樊冲解释道。
敌我对比悬殊之下迸发的精神力量,让樊冲带领的创作团队决定将叙事重点对准这些“最可爱的人”。当常卫国穿越时空,与年轻时的爷爷并肩作战,观众看到的是他第一次摸枪时的兴奋与颤抖,第一次直面死亡时的战栗。当战士们围坐在一起写家书,在炮火中迎新年,谈论“万国造”的武器,这些细碎日常构成了该剧最动人的叙事切口。
在樊冲看来,“假如我经历了那场战争”完成的是代际的对话,“在和平年代的剧场里,年轻人通过共情触摸到历史的温度,老一辈也在年轻人的热泪中看见信仰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