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老师
更新时间:2025-04-22 14:56 浏览量:1
童年的老师
战乱结束后,村子开办小学。借用一间房子,在土炕上摆几块坯,搪几条木板,当书桌。十多个学生,大的十五六岁,小的七八岁,分三个年级,由一名老师教。老师姓张,外村人,仅仅念过五年书。他讲课时,屯子里的妇女有时站在窗外奶着怀中孩子,好奇地朝里看。下课时天热,男生就脱光衣服跳进村头的水坑子洗澡。上课时间到了,老师夹着教案站在水边喊:“到点了。”
老师性情温和,从来不跟学生发火。下课时,就靠着窗台站着,折一条废纸,卷支烟,用舌尖舔一下,划根火点着,有滋有味抽着。细瘦的手指薰得发黄,默默地看着孩子们发疯玩耍。第一次考试,我碰个第一,他笑眯眯地抚摸一下我的头,对大家说:“人家年纪最小,能认真学,大家也要努力啊!”
二年级时,邻近几个小学合并一起,集中到一家地主的大院里。高高的大草房,上面挂着灰尘条,随风飘动。摆一些条桌当书桌,前面挂一块黑板。有一天很冷,合班上音乐课。同学们拼命往里挤,抢坐位。老师迟迟不来,大家冻得手脚发麻,便跺脚取暖,咚咚咚踏起一片尘土,呛得不停咳嗽。这时,一位年轻新老师走进来,敲敲黑板,怒吼着:“都谁跺了,站起来。”
我毫不迟疑地站起来,接着又站起几个,其余的绷着脸,纹丝未动。老师生着气,把我们几个叫到黑板前,面向同学,举手罚站。没有挨罚的反而瞅着我们,得意笑着。我委屈难受,哭了。
下课时,我看见张老师正站在有阳光的墙根下抽烟,像见到亲人长辈似的跑上前,哇一声又哭起来。张老师当时教高年级,还很关心我,忙问:“咋的了?别哭,别哭......”
我抽抽嗒嗒说着,他领我去见音乐老师:
“小赵,这孩子胆小,他承认错误了,你还罚他有啥用。”
赵老师脸红了,露出白牙:“我头一次进课堂,一看乱哄哄的......是有些失策。”
春天种地时,区里为确保翻身农户不失时机,发动学生参与抓懒汉活动。我清早起来,迎着桔黄色柔光,跑到相隔不远的张老师家。外屋有人烧火,他还躺在被窝睡着。炕稍桌上放着油灯、书、纸,还有一管没扣上帽的抽水钢笔。他天天熬夜学习,写稿。我叫一声,他才醒来,揉揉眼睛说道:“你起这么早,多睡一会儿爱长个,我算被你抓住了。”
早晨到校后,戴眼镜的校长给学生讲完话,张老师双手插在裤兜里,踏上一个矮板凳,面向同学笑着说:“我是懒汉,明天一定早早起来。”板凳一栽歪,他滑落下来,差点没摔倒。大家哈哈笑着,他也同样笑着。我心里热乎乎的,看着他,多么和蔼可亲的老师啊。
没过几天,他就调到城里文化馆。报社初创时又去当编辑,常用笔名发表文章。后来返乡插队时,他跟讲过:郭沫若亲笔给报社题名的过程。
我上三年级后,学校盖起两趟土坯平房,门前栽上一趟榆树。教室里添置了崭新的桌凳,黑板傍贴着一张地图,有了学校样子。赵老师教我们语文。他讲课富有朝气,有声有色,但不如张老师稳重平实,注重学生实际。夏天时教室里闷热,我昏昏欲睡,打一个哈欠。他停止了讲课,瞪眼瞅着我,训斥道:“你困家里睡去,张着嘴打哈欠不怕飞进苍蝇。”我难堪地低下了头,内心里很憎恨他。那节课他讲的是《撒谎的孩子》:有个孩子在山上放羊,太寂寞了,对山下大喊狼来了。山下锄地的农民纷纷跑来救他。他乐得哈哈大笑。第二天,狼真的来了,他又大喊,一个人也没来......。课后,布置写一篇读后感,也就是话题性作文。
同学们一律将原故事复述一遍,批判撒谎的孩子,然后表决心,作一个诚实的人。我写的跟大家也没有多大差别,只是后部分加些当时的想法,直抒胸臆:
我们一定要作诚实的人,可不要作诚实的傻瓜,在坏人面前诚实就要上当受骗。那次音乐课前,很多同学冷得直跺脚,当老师进来说谁跺脚站起来,我诚实地站起来,被罚了站。没站起来的都笑我傻。我没有撒谎,就是胜利。
作文讲评时,赵老师把它念一遍,问大家写得好不好。没人回答。叫起班长杨凤兰,她说,好,有自己看法;又叫起我的同桌朱有全,他说,不好,对老师有意见。我吓得心砰砰乱跳,怕老师找茬,瞎写啥呀。
老师明亮的眼睛含着笑,看看我,对大家说:“这篇作文确实好,写文章就是要有真情实感,不要千篇一律,说自己的心里话......”
我心里踏实了,高兴得脸上发热,觉得自己错怪了老师。下课后,他又给我几页稿纸,嘱咐我将经他修改过的作文抄一遍交给他,替我投稿。赵老师当时就经常投稿,他写村里劳模《郭五》:“说郭五道郭五,郭五成立互助组,帮助贫困帮军属......”,登报以后就长在村民嘴上了,动不动就有人来两句,引起一阵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