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植物园里听交响乐?跨界作品《树》揭幕
更新时间:2025-04-24 09:11 浏览量:1
4月22日,上海植物园内一场“交响新作”发布会吸引了众多目光。上海交响乐团与上海植物园正式官宣战略合作,共同揭开联合委约作品《树》的神秘面纱,以音乐为桥梁,探索艺术与科学、人类与自然的互动共生。
上海交响乐团与上海植物园官宣战略合作
活动现场,曾为电影《长津湖》《红海行动》等配乐并揽获华表奖的作曲家梁皓一来到现场,分享《树》的创作历程。他表示,环保主题宏大,最终选择以“一棵树”为切入点,因为这离每个人都很近。上海植物园的logo恰好是一棵树,上海植物园园长严巍解释说,树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守护者,也是自然与城市中的美丽风景。
发布会现场交流
《树》这部交响作品共分为五个乐章,每个乐章都个性鲜明,有着独特“剧情”。开篇通过特殊的打击乐器模拟林间的枝叶婆娑、风动鸟鸣,将城市中的音乐厅化作“森林”,随后大提琴独奏演绎“一棵树”的独白;第二乐章从“树”的视角,展现人类乱砍滥伐导致的生态破坏;第三乐章以“反思”为核心,引发人们对过度消耗自然的思考;第四乐章寓意人们开始行动,重建生态;第五乐章则呈现出青山绿水的美好景象,展现人类努力后的成果。
音乐叙事视角在“树”与“人”之间不断切换,旋律带领听众感受自然的呼吸与人性的深思,一同将生态治理的过程用交响语言娓娓道来。首章的大提琴主题在后续乐章中不断变化发展,体现出作曲家严谨的创作逻辑。作品在终章升华立意,向环保事业的贡献者致敬,也是对未来的美好期许。梁皓一呼吁大家关注每“一棵树”,因为生态保护需要人人尽力,积少成多。
共同种下宝华玉兰
发布会结束后,上海交响乐团、上海植物园代表与梁皓一共同在园内种下一株宝华玉兰。宝华玉兰是中国特有的珍稀濒危植物,素有“植物界的大熊猫”之称,被列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上海植物园从2020年开始对其开展综合保护研究,建立迁地保护示范点,实现回归引种,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力量。
据了解,此次上海交响乐团与上海植物园联合委约的《树》,确定了2025上海夏季音乐节(MISA)的环保主题。音乐节期间,双方还将推出环保科普公益讲座等活动。
图片:上海交响乐团
记者:曹香玉、陆海捷
编辑:叶芳芳
校对:孙清渠
审校:韦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