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东方弦魄遇上西方音画,《乐鸣东西》带来视听奇幻旅
更新时间:2025-04-28 17:40 浏览量:2
4月26日晚,江苏省演艺集团交响乐团为听众们带来了一场跨越东西方音乐疆界的交响盛宴《乐鸣东西》,著名指挥家陈琳携手琵琶演奏家兰维薇为观众们带来了一场视听奇旅。在演出开始前,陈琳和兰维薇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当晚演出了三首作品,莫里斯·拉威尔的《鹅妈妈组曲》及拉威尔配器版本的《图画展览会》都是非常经典的西方交响乐,由谭盾作曲的《琵琶协奏曲》则是近些年来非常大胆的东西方音乐交融的尝试之作。“这场音乐会最初是围绕纪念拉威尔诞辰设计的,希望呈现出东西方音乐对话的效果。”陈琳表示,谭盾的《琵琶协奏曲》是这场演出中最为有趣的一个作品,该作是谭盾根据1994年为吴蛮和Kronos四重奏团写的“鬼戏”所改编而来,这是一部非常新奇且富有探索性的作品,糅合了中国皮影、民谣《小白菜》等多重元素,为观众呈现一个熟悉又陌生的音响世界,“比如在第三乐章中有两个主题,一个是《小白菜》,另一个是巴赫,有一种一个人上半身穿着唐装下半身穿着牛仔裤的感觉,反差非常大,但作曲家巧妙的将两个旋律融合在一起,让两种旋律兼容,因为结合的非常好所以在听的时候会有一些奇异的感觉。”同时,这部作品在演奏技法上也相当的反常规,比如在弦乐部的弓法上,常规的演奏是弓从弦上走,把弓从高处直直的落在弦上是没有音乐修养的,但这部作品中就要求演奏者弓从高处落弦上,以产生不一样的音响效果。在第二乐章中还有演奏员们要一边演奏一边喊,“这对大家来说其实是个挺大的挑战,一般演奏的人是专注于演奏就行,但这个作品里放了很多新的元素,从另一方面来说对演奏者而言也很有新鲜感。”
《琵琶协奏曲》中的琵琶演奏是整部作品最具华彩的部分之一,本次演出的琵琶演奏家兰维薇此前已与陈琳指挥合作演奏了多次这部作品,但这是她第一次与省交响乐团的乐队合作这部作品,“我认为江苏交响乐团的演奏家们有非常强的包容性和业务水平,眼界很宽,加上陈指精准的要求,整个作品的完成度非常好,我也很享受和他们一块演出。”谈及《琵琶协奏曲》这部作品,她认为这是一个非常能体现中西对话的作品,“这部作品有很大的反差感,以西方音乐演绎中国土地的热辣,给西洋乐器赋予了中国乡野的灵魂。”在中国民族乐器中琵琶是一个特别存在,既能够发出类似打击乐的声音,演奏悲情、激昂的越长,也能够很好的演绎特别柔美、纯情的音符,是一种有着很明显音乐性格反差的乐器,“谭老师的作品情感非常的直观可感,听的时候能感觉情绪扑面而来。特别是在第三乐章我和小提琴首席有一段交织的旋律,那真是丝丝入扣,现场的观众一定能感受到这种美妙的韵味的意境。”
本场演出的另外两部作品《鹅妈妈组曲》和《图画展览会》是乐迷们耳熟能详的曲目了,《鹅妈妈组曲》是拉威尔为好朋友的两个孩子创作的作品,是一部非常能够唤起听众们对美好童年回忆的曲目。《图画展览会》是俄国作曲家穆捷斯特·彼得洛维奇·穆索尔斯基的经典之作,最初为钢琴协奏曲,后世有成千上百种配器版本,其中尤以拉威尔配器版知名度最高,“可能就是混血儿更漂亮吧”陈琳笑言,原始版本的《图画展览会》有着非常浓郁的俄罗斯音乐风格,而拉威尔是法国印象派音乐大师,他配器的版本在保留了俄罗斯交响乐美学的基础之上又添加了法式情调,音乐语言更加丰富饱满,带给了观众别具一格的听觉享受。
江苏交响乐团团长王志强表示,“我们选择演出《鹅妈妈》和《图画展览会》这样颇具难度的曲目,一方面彰显了乐团的凝聚力,另一方面提升了大家的专业能力,对于年轻的演奏员来说也达到了锻炼的目的。从整场演出效果来看,《琵琶协奏曲》这种由当代作曲家创作,尤其是谭盾这样知名度很高的作曲家,对于南京古典音乐市场的吸引力是很强的,今晚就有非常多慕名而来的观众。这种东西方曲目的安排,更彰显了乐团驾驭不同风格的成熟实力。我们始终致力于用音乐搭建文化交流的桥梁,这场演出正是这一理念的完美诠释。”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沈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