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乐享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迪图瓦,点燃色彩狂飙

发布时间:2025-05-02 10:45:45  浏览量:3

文 | 杨婷婷

在法国音乐史上,没人比拉威尔更懂怎样让乐器散发出炫光色彩。他用音符调色,将竖琴写成波光粼粼的湖水,把木管变成晨雾缭绕的山谷,铜管则如阳光刺破云层般耀眼。而指挥家迪图瓦,则是那个能让这些炫光色彩翻涌狂飙的人。他深耕法国音乐数十年,被誉为当代最强拉威尔演绎者。

恰逢拉威尔诞辰150周年,4月25日晚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迪图瓦再次执棒上海交响乐团,携手钢琴家陈萨与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合唱团合作,渐次铺展出三幅拉威尔的音响画卷:从含蓄而优雅的《悼念公主的帕凡舞曲》,到融合爵士与古典色彩的《G大调钢琴协奏曲》,再到气势恢宏、斑斓缤纷的芭蕾舞剧《达夫尼与克洛埃》。三重色彩,在迪图瓦手下激荡、交织,层层泼洒出拉威尔色彩世界的极致轮廓,他宛如魔法师,点燃了一夜的色彩狂飙。

音乐会以《悼念公主的帕凡舞曲》缓缓拉开序幕。这部创作于拉威尔早期的作品,灵感来自古西班牙宫廷舞蹈,像一抹轻烟,缭绕在低垂的纱幔之间。迪图瓦选择了一种近乎透明的色彩铺陈方式,弦乐如水墨渲染,缓缓铺展,不急不躁。木管悄然介入,宛如清晨第一缕微光划破静谧,悄然点亮空间。圆号的低回咏叹,哀而不伤,哀而不矫,正是拉威尔那抹“优雅的悲伤”。在迪图瓦手中,色彩带着一抹烟色,像暮色里摇曳的烛火,内敛中暗藏情感的涌动,越是克制,越是动人。

这一抹烟色之后,画面陡然明亮,跳跃的色彩在协奏曲中翻涌开来。随后的《G大调钢琴协奏曲》仿佛阳光洒在水面,波光粼粼间闪烁着自由的律动。迪图瓦与陈萨配合默契,所有细节精准调配,层层叠叠地勾勒出一幅动感的画卷。陈萨的钢琴如水珠般跳跃,意图与乐团展开一场灵动的对话,只是这场对话一度有些未能完全衔接,乐团的线条层次与钢琴的流动不时擦肩而过,或许正是因为这份微妙的张力,第二乐章便愈发动人。旋律如同夜色中缓缓升起的月光,钢琴柔和的线条仿佛在黑暗中划过一道银白色的涟漪,琴声温润如水,缓缓流淌。第三乐章再度奔涌,钢琴与乐队在这里几乎是嬉戏一般的对话,色彩斑斓,像一场不肯落幕的狂欢。

而当色彩烧到炽烈,便是《达夫尼与克洛埃》的恢宏画卷。这是拉威尔最大胆、最狂野的色彩实验,声部交织缠绕,如同万千色彩斑斓的丝线,交织缠绕但井然有序。迪图瓦如同建筑师般雕琢音响结构,在长段渐强中层层递进,每一层都稳固饱满,某些时刻,已悄然超越了他过往那些备受推崇的历史名演。合唱团在开篇时的声音一度被乐队所掩盖,但随着音乐推进,迪图瓦不断引导、鼓励,终化为一架“人声管风琴”,与管弦交织成诗性的颂歌。高潮时,铜管咆哮,打击乐翻卷,弦乐在狂飙中仍保有清晰的线条,这一切在迪图瓦的掌控下既磅礴又细腻,带来了令人屏息的张力释放。色彩层层叠加,铺天盖地,炸得绚烂又稳得精准,最终呈现的,依旧是一幅清晰透亮、细节分明的恢宏画卷,这正是迪图瓦的调色魔法。

而终章“日出”的处理,更是迪图瓦的独家配方。他没有沉溺于铜管的热烈铺陈,而是让弦乐用极弱奏开启黎明,小提琴的泛音群如晨光穿透云层,低音提琴持续音线沉稳安然,整个乐团在这一刻如同大地初醒,铺展出一片不喧哗、不炫耀的光景。当C大调和弦最终降临,所带来的不再是铺天盖地的辉煌,而是一种历经波澜后的释然与温暖,仿佛晨曦中第一缕温柔的阳光,淡然,却直抵心底。

这一夜,拉威尔的色彩在迪图瓦的指挥棒下狂飙、翻涌、绽放,光影交织间直击心魄。他以克制而灵动的手法,驾驭着光与影、浓与淡,泼洒出一个炫目却有序的色彩世界。陈萨的细腻与灵动,为《G大调钢琴协奏曲》添上一抹独有的亮色,宛如画板上跃动的光点,灵巧闪烁。150年过去,拉威尔的调色板依然鲜活,他的音乐在时光流转中愈加炽烈,愈加璀璨,而迪图瓦用他的“魔法棒”在这片绚丽之中,点燃了一夜的色彩狂飙,余韵缭绕不息,色彩翻滚不止。

- THE END -

直达音乐周报小程序电子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