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交响乐团受邀全国优秀乐团展演|融合本土语汇 演绎时代新声
发布时间:2025-05-07 13:25:28 浏览量:2
5月5日、6日晚,贵阳市交响乐团在捷豹·上海交响音乐厅连续两晚举行专场演出。由中央宣传部文艺局、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中国音乐家协会、上海市委宣传部主办的“时代交响——全国优秀乐团邀请展演”上,贵阳交响乐团和中国交响乐团等10支全国优秀乐团一起受邀,于4月至5月上演20场音乐会,集中展示中国交响乐事业发展的蓬勃生机,充分彰显中国音乐文化的独特魅力。
从2009年9月,贵阳交响乐团正式演出了第一场音乐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暨贵阳交响乐团成立首演——向祖国献礼”算起,贵阳交响乐团音乐探索之路已近16年,近年来的发展成就可谓显著。这一舶来形式与贵州本土语汇的融合问题已经基本解决,音乐家们开始探索交响乐领域内中国语汇的建立,就像该团音乐总监张国勇所说,作为交响乐领域的“新青年”这项任务充满挑战,也足够振奋。而 5 月 5日、6日晚,在捷豹·上海交响音乐厅举行的“《吟游他乡》中国当代作品”“纪念肖斯塔科维奇逝世五十周年专场”音乐会,也给出了一个充满希望的回答。
贵阳交响乐团受邀参加“ 时代交响——全国优秀乐团邀请展演”排练现场。 贵阳交响乐团供图
跻身国内一流,一扇了解贵州的世界之窗
“文化艺术与经济腾飞齐头并进。为贵交点赞!”上海市民赵吉民在交响音乐会结束后,意犹未尽地竖起大拇指。5月5日晚,作为全国唯一的民办公助交响乐团,贵阳交响乐团连续两年应邀赴上海参加“时代交响——全国优秀乐团邀请展演”。
当晚,指挥家张国勇执棒携女高音歌唱家宋元明、小提琴独奏乐队首席张金茹及乐团演奏者默契配合,音符在指挥手势与指尖跃动精准呼应间跳动,精彩演绎“《吟游他乡》中国当代作品”。通过王西麟《火把节》、赵季平《第一小提琴协奏曲》、郭文景声乐套曲《远游》三部作品的同台演奏,从田间地头的节庆鼓点到小提琴的吟唱,从中国诗歌的哲学追问到民族音乐的当代重构,以多元视角呈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当代艺术的跨界融合,三首曲目的创作不仅体现了中国作曲家的艺术探索,更折射出文化自信与创新并行的时代精神。来自西南的“黔城之声”和贵阳的“筑城之音”收获了在场观众热烈掌声与认可。
贵阳交响乐团受邀参加“ 时代交响——全国优秀乐团邀请展演”。 贵阳交响乐团供图
“不难看出,从选曲到舞台演奏都是精心策划,贵交水平在线。‘当代’一词常被简化为时间维度的指称,却往往遮蔽了其更为丰富的时代意涵。不同代际作曲家的作品,生动诠释了‘当代’的多重面向通过交响叙事的形式,展现了和而不同的多元之美。”交响乐资深爱好者何佳佳评价。
此次全国优秀乐团展演活动,被业内人士称为时代性艺术展演,经评选具备国内交响乐团一流水准的乐团受邀展演,是全国优秀音乐人才聚会展示的机会,共同推动新时代中国交响乐的创作和乐团建设高质量发展。
“受邀参演的乐团均代表着我国交响乐团或民族乐团的最高水准。在‘时代交响’的平台上加深交流,为今后的乐团建设学习宝贵经验。”贵阳交响乐团副团长曹飞表示,贵阳交响乐团能连续两年获此殊荣,一方面源于乐团16年如一日的磨砺与成长,艺术水准提升有目共睹;另一方面,也归功于乐团独特的体制机制,这种“贵交模式”赋予乐团独特的优势,备受业界瞩目。
贵阳交响乐团“ 时代交响——全国优秀乐团邀请展演”现场。 贵阳交响乐团供图
率先迈出文艺体制改革的漂亮一步
2009年9月19日贵阳大剧院内灯火辉煌,那是个难忘的夜晚。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成立仅7个月的贵阳交响乐团以“向祖国献礼”为主题举行了首演。
由国家大剧院音乐总监、贵阳交响乐团艺术指导陈佐湟和中国国家交响乐团首席常任指挥李心草先后执棒指挥,乐团演奏了《红旗颂》《红色娘子军》等红色主题经典音乐作品,由著名小提琴家刘云志领衔演奏的《梁祝》,将音乐会推向高潮。
回望乐团创立之初,一个属于新时代的文化大潮,已然在交响乐的舞台上泛起涟漪。
贵阳交响乐团创办人黄志明,因曾担任过贵州省歌舞团乐队的中提琴手,心中一直有执着的音乐梦想,便找到时任中国交响乐团首席的刘云志,表达想在贵阳创办民营职业交响乐团的构想,刘云志曾坦言:“创办职业交响乐团绝非易事,需要投入巨大的财力、人力和精力。”“由企业投资,以城市名字命名成立职业交响乐团。” 黄志明提出建议。
贵阳交响乐团吸引了各地的演奏人才。贵阳交响乐团供图
美好的愿景与地方文化体制改革的发展契机一拍即合。“政府支持、企业出资”2009年2月,贵阳交响乐团正式宣布成立。
贵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地方政府拨专款购置乐器,为贵阳交响乐团无偿提供演出、排练、办公场地,每年投入专款购买该乐团的公益性演出服务。黄志明每年投入1000万元,保证乐团正常运转。
民办公助的模式,让贵阳交响乐团从诞生起就站在高起点上,贵阳市也在文化体制改革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为地方文化的发展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同时,贵阳交响乐团向全球发出“招募令”,从来自世界各地的400 多名应征者中,遴选出46人组成乐团最初班底。其中,仅拟聘的乐团常驻指挥一职,就吸引了全球各地60名指挥家前来应聘。
不到半年时间完成招募、排练及首演,贵阳交响乐团起步之初,便邀请国家交响乐团首席指挥、韩国釜山爱乐乐团音乐总监兼首席指挥李心草;国家大剧院音乐总监、新中国第一位音乐艺术博士陈佐湟以及中国交响乐团乐队首席、小提琴演奏家刘云志帮助建团。贵阳交响乐团稳步走上了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与国际接轨的成长道路。
贵阳交响乐团的诞生,填补了我国交响乐领域多年来没有民营资本注册进入的空白,在中国交响乐团发展史上也是首创,对于文化体制的改革具有标杆意义。一直致力于中国交响乐团改革的陈佐湟认为:“贵阳交响乐团的成立,率先迈出中国文艺体制改革的漂亮一步,做出了表率,代表了中国交响乐团改革发展的方向。”
贵阳交响乐团有不少外籍演奏者。
秉持职业化发展之路
“这里满足了我对音乐事业的所有期待。”白俄罗斯人维奥莱塔·赫尔曼用一句话概括来到贵州12年的生活。现任贵阳交响乐团大提琴首席的她,之前曾在欧洲多个职业乐团工作,如今举家定居贵阳。
在乐团有不少的异国面孔,外籍乐手曾一度占比超30%。之所以能够吸引大量来自全球的优秀音乐人才,源于乐团成立之初就采用了优秀交响乐团的管理模式。同时,李心草、陈佐湟,布达佩斯爱乐乐团音乐总监兼艺术顾问、匈牙利国家歌剧院首席客座指挥里科·萨卡尼,以及现任音乐总监、著名指挥家、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张国勇,4位风格迥异的音乐名宿历任音乐总监。从“我”到“我们”、从“乐”到“乐团”,带领贵阳交响乐团经历了至关重要的成长阶段,让乐团拥有了独特的音乐气质,为乐团跻身国内一流的职业化交响乐团行列打下扎实基础。
职业化是贵阳交响乐团迅速成长的关键。“交响乐团与其他的舞台表演艺术不同,它是一个综合的团队精神,要需要很强的高度集中和协调的表演形式。注重的是团队精神,令行禁止。”张国勇形象地举例道:比如组装一架飞机,所有零部件从全世界各地收集,每个零部件就必须严格按照标准,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乐团始终坚持严格排练和高水准演出。”
贵阳交响乐团坚持演出16个年头。 贵阳交响乐团供图
乐团音乐家高度集中的职业精神,与国际接轨的交响乐团“音乐季”演出运作模式结合,让乐团备受外界关注。每年9月到次年7月推出音乐季,都是提前一年由音乐总监构思计划、提出方案、排出时间表,定好每场演出曲目,提前开票,至今已推出16个音乐季,前后去到北京、上海、香港等地演出,远赴韩国、新加坡开展文化交流。1000余场高质量交响音乐会,吸引近50万人次观看。
著名指挥家郑小瑛、余隆、邵恩、卡尔·圣克莱尔、马蒂亚斯·巴默特等;著名作曲家谭盾、赵季平、叶小纲、陈其钢等;著名钢琴大师加里·格拉夫曼、朱晓玫、张昊辰……不胜枚举的世界级音乐大师登上贵阳大剧院的舞台,与乐团成员默契配合,激情共演。
今年任职第8个年头的张国勇直言,“艺术是引领大众,而不是迎合大众,也就是既要考虑到听众的接受程度,也要不断灌输新理念,让其能够接触新的作品。要求提高的就不单是乐团水准,同时听众欣赏的水平也在提高。”此外,张国勇还重塑乐团与乐迷的“黏合度”,通过成立乐迷俱乐部,开办音乐讲座等系列普惠性活动,将交响乐这一“舶来品”与中华本土文化、地方特色紧密结合,使之成为底蕴高雅的文化特色名片,彰显贵州独特的文化魅力。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文/姜雨熙
编辑/赵怡 明雪
二审/曹雯
三审/黄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