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蓉自曝:《小鸡小鸡》是唯一挣钱的歌,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真相
发布时间:2025-05-04 02:59:54 浏览量:3
在大众的印象里,王蓉是那个凭借一首《我不是黄蓉》红遍大江南北的实力唱将,古灵精怪的形象深入人心。多年过去,当她再次出现在大众视野并直言“《小鸡小鸡》是我唯一挣钱的歌”时,还是引发了轩然大波,让我们看到了华语乐坛不为人知的残酷一面。
2014年,一首旋律简单、歌词魔性的《小鸡小鸡》横空出世,“小鸡小鸡咕咕day,母鸡母鸡咯咯哒”,这些简单重复的词句搭配动感的节奏,迅速在网络上走红,不仅在国内掀起热潮,在YouTube上播放量更是高达7956万次,还登上美国《洛杉矶周刊》“2014年全球十大最疯狂音乐电视”榜首,成为不折不扣的“神曲”。当时,这首歌在短视频平台和广场舞领域尤为火爆,成为了热门的BGM。很多人在拍摄短视频时都会选用这首歌,它的旋律一响起,就能瞬间抓住观众的注意力;而广场舞大妈们也对它青睐有加,简单欢快的节奏非常适合编排舞蹈,一时间大街小巷都能听到这首歌。
可谁能想到,就是这样一首被外界称为“神曲”的作品,会成为王蓉音乐生涯中“最实在的生存保障”。在音乐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王蓉创作并演唱过许多歌曲,早期的《我不是黄蓉》让她声名鹊起 ,之后也有不少作品推出,但从商业收益的角度来看,都无法与《小鸡小鸡》相提并论。王蓉在访谈中透露,这首歌带来的收益不仅让她维持了生计,还让她有资金购置专业的音乐设备,比如顶级录音设备、合成器以及专业话筒等,为她后续的音乐创作和研究提供了物质基础。她直言:“我得先活着,才能继续做我想做的音乐。”为了追求自己的音乐梦想,王蓉将《小鸡小鸡》的收益几乎全部投入到音乐创作中,像《红烧肉》《小懒猫》等实验性作品,都离不开《小鸡小鸡》收益的支持。
《小鸡小鸡》的爆火也让王蓉陷入了两极评价的漩涡。粉丝们对这首歌喜爱有加,称其为“解压神器”,在忙碌的生活中,听到这首歌能让人瞬间放松下来,感受到一种简单纯粹的快乐;可乐评人却毫不留情地批评它“艺术性不足”,认为这样简单直白、缺乏深度的作品无法登上大雅之堂。面对这些争议,王蓉有着清醒的认知,她表示“神曲是生存的锚点,但锚点之上,我还能造船。”她深知在竞争激烈的乐坛,生存是首要问题,而《小鸡小鸡》就是她在困境中找到的生存之道。
从王蓉的经历,我们可以窥探到华语乐坛残酷的生存现状。如今的音乐市场,竞争异常激烈,新的歌手和歌曲层出不穷。在这样的环境下,很多优秀的音乐人面临着生存困境。一方面,音乐行业的制作成本不断上升,从歌曲的创作、录制到后期的宣传推广,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另一方面,音乐的传播渠道虽然更加多元化,但也更加分散,想要让自己的作品脱颖而出变得愈发困难。传统的唱片工业模式逐渐崩塌,数字音乐兴起,音乐的版权收益分配不均,导致很多音乐人无法从自己的作品中获得足够的经济回报。许多小众歌手即便创作出了高质量的音乐,也可能因为缺乏宣传推广的资源而无人问津。王蓉作为一位有知名度的歌手,都坦言只有一首《小鸡小鸡》挣钱,那些没有名气的新人歌手,生存状况可想而知。
不过,王蓉并没有因为《小鸡小鸡》带来的收益而固步自封。在《小鸡小鸡》的旋律仍在短视频平台循环时,她已用这笔收入为下一场音乐实验积蓄能量。她不断尝试新的音乐风格和创作理念,努力在商业与艺术之间找到平衡,希望能够创作出更多既受市场欢迎又有艺术价值的作品。在参加音乐综艺时,王蓉也展现出了对音乐的执着和热情,她积极与其他音乐人交流合作,不断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和表现力。
王蓉说《小鸡小鸡》是唯一挣钱的歌,这看似简单的一句话,背后却隐藏着华语乐坛残酷的生存真相,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位音乐人在困境中坚守梦想、努力前行的身影。希望未来的华语乐坛能够更加健康、多元化地发展,让更多优秀的音乐人能够得到应有的回报,创作出更多打动人心的音乐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