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乐享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泪目!《音乐剧啊鼓岭》用歌声讲述跨越世纪的乡愁

发布时间:2025-05-08 19:30:03  浏览量:1

## 鼓岭的歌声里,藏着中国人最深的乡愁密码


北舞版音乐剧《啊!鼓岭》在京上演,百老汇著名导演卓依执导


"鼓岭!鼓岭!"当舞台上那一声声饱含深情的呼唤穿透剧场,我看到前排白发苍苍的老者悄悄拭去眼角的泪水。音乐剧《啊鼓岭》正在用最动人的方式,唤醒每个中国人心中那份挥之不去的乡愁。这不是普通的演出,而是一次跨越时空的情感共振,让我们在音符与诗句的交织中,重新发现乡愁背后那份深沉的文化认同。


《啊鼓岭》以百年山乡的沧桑巨变为背景,讲述了几代人关于离别与守望的故事。舞台上,演员们用歌声诠释着"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怅惘,演绎着"儿童相见不相识"的酸楚。当《故乡的云》旋律响起,剧场里弥漫着一种奇妙的集体记忆——那些关于老屋天井、关于村口老槐树、关于母亲呼唤的片段,在每个人脑海中闪回。这种情感共鸣如此强烈,因为它触碰到了中国人文化基因里最敏感的部分。


乡愁从来不只是地理意义上的思念。在《啊鼓岭》的叙事中,我们看到乡愁如何成为一种文化密码——它是对传统节庆仪式的记忆,是对方言土语的眷恋,是对家族故事的传承。剧中老华侨临终前让子孙带回一罐鼓岭泥土的情节,让人想起钱学森回国时携带的那包故乡土。这种仪式感背后,是中国人"落叶归根"的生命哲学,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文化信仰。音乐剧用艺术形式具象化了这种抽象情感,让观众在审美体验中完成了一次文化认同的强化。


当代社会的高速流动让乡愁呈现出新的样貌。《啊鼓岭》敏锐捕捉到这一点——剧中年轻角色在城乡之间的徘徊,正是当下无数"新城市人"的写照。他们的乡愁是分裂的:既怀念乡村的纯净,又依赖城市的便利;既想逃离都市樊笼,又难以割舍发展机会。这种矛盾心理在剧中化为动人的二重唱,两个时空的角色隔空对话,道出了当代人共同的精神困境。音乐剧给出的答案颇具智慧:乡愁不必是负担,而可以成为前行的力量。


《啊鼓岭》最打动人心的,是它展现了乡愁的治愈力量。当剧中游子最终回到鼓岭,用所学反哺家乡建设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个体情感的安放,更是一种文化能量的释放。这种"回馈式乡愁"在当下中国具有特殊意义——无数"新农人"回归田园,用现代理念激活传统村落;众多海外学子回国效力,将国际视野注入本土发展。音乐剧通过艺术升华告诉我们:健康的乡愁不应止于怀旧,而应转化为建设性行动。


散场时,我注意到许多观众迟迟不愿离去,他们站在剧场大厅的老照片展板前,寻找自己记忆中的鼓岭。这一刻我忽然明白,《啊鼓岭》的成功不仅在于艺术表现,更在于它激活了中国人共同的情感记忆。在全球化浪潮中,这样的作品犹如文化锚点,让我们在快速变迁的时代找到情感依托。当最后一个音符消散在空气中,留在心里的不仅是对一方山水的思念,更是对"我们是谁""从何处来"的深刻确认。


鼓岭的歌声终会远去,但它唤醒的那份文化乡愁,将长久地在每个观众心中回荡。这或许就是《啊鼓岭》最大的价值——它让我们懂得,在奔向未来的路上,有时需要回望来时的方向,因为那里藏着我们最初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