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乐享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为音乐专门做点什么

发布时间:2025-05-11 09:37:00  浏览量:2

我在 49 岁时生平第一次自己上手播放黑胶唱片,音乐响起,心中一个徘徊已久的问题随之烟消云散:

「根据国外音响网站的统计数据显示,88% 的用户如今都在使用流媒体在线播放音乐,为什么人们还会去买黑胶唱片这种东西,甚至还要为此专门去配唱机、唱放、音箱和唱片柜。」

因为毛边感,亲爱的朋友,因为那该死的毛边感。黑胶唱片的音质比不过 CD,也远比不过高码流的流媒体音乐文件,有时候会出现沙沙声,有时候会爆出杂音,还有的时候干脆会跳针打断你的欣赏---它是粗糙的,它是模糊的,它一点都不完美。

但人就是会喜欢这种声音,就像是喜欢扯开宣纸露出的那些毛茸茸的纤维,就像是喜欢眯着眼睛去看模模糊糊裹在晚霞里的夕阳,就像是喜欢顺着回忆之流回溯时不时插入的那些毫无意义的、一闪而过的片段。在一个一切存在都已经抽象为信息,一切信息都已经转化为 0 和 1,在一个 0 和 1 极限精确定义每一件事的时代里,毛边感让人感觉到温暖,感觉到松弛,感觉到怀旧,感觉到安全---

在任何一个人的童年时代,就没有听过所谓「纯粹」的声音。声音从远处而来,总是伴随着风声,人声,电器声,伴随着杂音,伴随着干扰,于是声音也忽远忽近,忽高忽低,时而清晰,时而含糊。而在人类的童年时代,可能也是靠这种分辨杂音的能力而在大自然中得以幸存下来,当所有声音都消失,只剩下风声时反而意味着大事不妙。

现在,纯粹的声音,尤其是音乐随手可得。一副耳机,加上一个播放器,再加几个音乐文件,就可以把一个人和外部世界完全隔离开来,除了纯粹的、高清晰度的、精确无比的音乐声,什么都没有。你也什么都不需要做,只是按下播放键就够了。只要电力供应充足,你大可以坐在那里听上一整天,音乐会无限播放下去。

黑胶完全站在了反面。在它为你提供音乐服务之前,你需要先为它做很多事情。比如说配齐硬设,需要去买一堆机器才能让唱片发声。比如说准备工作,需要在一系列操作之后,如果一切都处置正确,唱针接触到旋转的唱片才终于会出声。音乐终于响起,由于黑胶唱片的容量很有限,放不了几首曲子就会结束,你就得起身去换一面,换一张,或者是把唱臂抬起来放回原处,关机。

但是对我而言,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听到声音的那一瞬,所有这些麻烦,这些辛苦,之前为此做的准备工作,都是值得的。那种带着毛边感的声音响起时,16bit/48kHz 还是 24bit/192kHz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反正黑胶也达不到这个声音精度,不用去关心是不是高清音乐,是不是无损音乐。但也正因为这种不精确,不细腻,让我有一种亲切感,那是我从小就熟悉的声音,不完美但是有光泽有质感的声音,像老玉,像旧家具,像是磨损到柔软,柔软到贴身,贴身到穿破都不愿意换的内衣裤。

不止于此,在 MP3 毁灭了一切之前,音乐要么是永不重现的现场演出,要么是可以握在手中的具体存在。黑胶、磁带、CD、iPod以及各种硬件播放器,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存在的意义只是为了音乐这一件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音乐是可以拿在手上的,音乐也有重量,音乐也有厚度。人们听音乐,也是一件需要去专门做的事情。

如果是从这个角度去看,那么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有人到今天还在买黑胶,买 CD,买砖头一样的金属外壳播放器,为什么买一个又一个有线耳机,为什么还要给耳机配耳放,不断地换不同的接线。因为一旦你专门为音乐做了点什么,那么音乐之于你就有不一样的感受,不一样的意义。

因为这个时代里很多东西来得太简单,太轻易,太便当,以至于太容易不在意,太容易心不在焉,于是它们就失去了本来的滋味和意义---因为原本要来欣赏来感受的那个人,他的心神并不在现场,而且通常都不在。

什么是喜欢一只猫?就是愿意为她花时间,陪着她玩,为她找遍各种口味的小鱼干。什么是喜欢一个人?就是愿意为这个人专门做点什么,做点的麻烦的,特别的,无法用现实价值衡量的事情。于是,我们可以说:你是真喜欢这只猫,你是真喜欢这个人。

音乐也是如此。当我们说出「我喜欢音乐」的时候,具体是在指什么呢?是说我们愿意为了音乐而专门做点什么,还是说,我们的生活里需要音乐作为背景里的白噪音,需要它存在,但是具体是什么我们不关心。这是需要,不是喜欢。

什么是喜欢一个人,喜欢一个人的音乐?这里我可以举一个具体的例子:周杰伦的某些初版黑胶唱片,周年纪念版黑胶唱片,可能一套就需要好几万元,单张都要几千。然后周杰伦的歌迷买一张回家去,甚至可能都没有黑胶唱机,但就是买了。即便家里有唱机,但也绝对不肯播放,因为播放就会造成磨损。

等到自己哪天想听,那就沐浴焚香,戴上白手套,小心翼翼地把黑胶唱片取出来,双手持握,双臂伸直,让碟面正对自己的脸,然后对着唱片疯狂旋转自己的脑袋---每分钟 33 转---和黑胶唱片旋转速度保持一致,同时用目光扫描读取唱片上凹槽里的细微起伏,在自己大脑中转化为声音进行播放。

我倒不是建议所有人都去试试黑胶,根本就没有这种想法。毕竟,在现代生活里便利性是第一位的,什么东西都打不过它。打开手机,点开音乐 App,然后无尽地播放下去,这是大多数人都会做出的选择。虽然如此,我还是想用我的个人经历分享两点个人想法:

1、我再也不会去嘲笑他人,说什么「什么年代了,还用这种方式听音乐」一类的话。无论是黑胶、CD还是音乐播放器,他们如此选择,他们就有自己喜欢的理由。不是每个人都把便利,都把效率放在第一位,也不应该用单一标准去衡量一切。

2、喜欢什么,就需要为它专门做点什么。否则,无法建立起真实的情感联系。如果喜欢音乐,那么就还是要去现场支持你的歌手和乐队,还是要为音乐找寻合适的设备,还是要每天专门抽时间单独和音乐相伴。当你特地奉献一点的时候,音乐也会特别地回馈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