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乐享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马健涛们批量生产的音乐就如同组装工厂生产的新能源汽车

发布时间:2025-05-12 08:24:35  浏览量:5

当马建涛驾驶着从各路新老歌曲中淘来的经典旋律拼装的"音乐拖拉机"驶入流行音乐赛道时,这场翻车事故早已被刻进工业化的宿命齿轮里。

马健涛的创作车间里,标准化零件正在吞噬艺术基因。其作品如同工业机器人焊接的预制件,主歌部分移植各种爆款旋律或拼接港台经典,自动编曲软件填充标准化音轨。这种"音乐乐高"的组装模式,精准复刻了新能源汽车厂商采购主要部件整合系统的生产路径。

打开其音乐产品的引擎盖,暴露出触目惊心的技术空心化。可以清晰捕捉到音乐工业的逆向研发痕迹。歌词AI速成加网络烂梗,歌曲主旋律东拼西凑。连歌手声线都经过标准化修音处理。这种创作已超出借鉴范畴,就像某新能源车企宣传的500项专利中,核心三电技术竟全部来自供应商。

这种空心化造就了可怕的艺术坍缩。当用算法生成的4536251和弦套路无限循环,当AI填词程序输出塑料情话时,音乐已退化为声波刺激的工业废水,彻底丧失了叩击灵魂的力量。

音乐产业正陷入新能源造车式的疯狂军备竞赛。唱片公司化身音乐代工厂,创作者沦为声波装配工,听众被训练成数据奶牛。在这个每分钟诞生19首新歌的恐怖产能下,真正的音乐创作反而成了需要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当我们目睹马建涛们用工业垃圾堆砌出亿万播放量时,这场荒诞剧正在撕开文化产业的溃烂伤口。从《惊雷》到《学猫叫》,从裁缝音乐到AI全盘写歌,艺术创作正在加速度坠向深渊。若不及早打破这条吞噬灵魂的流水线,终有一天人类将失去用音乐对话星空的能力。

在这个音乐的虚拟坟场里,马建涛们制造的声学垃圾仍在算法推送中无限轮回。当工业化的收割机碾过艺术麦田,我们收获的只能是文化的稗草。这不是某个音乐人的滑铁卢,而是整个时代的美学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