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乐享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北京交响乐团在上海,AI与音乐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发布时间:2025-05-12 03:44:10  浏览量:4

“时代交响——全国优秀乐团邀请展演”正在上海举行。近日,北京交响乐团连续两天在上音歌剧院奏响科技交响乐组曲《交响编码》和《永恒的怀念》两场风格迥异的交响音乐会。

首场音乐会,青年指挥家金郁矿执棒北京交响乐团,携手青年歌唱家张文沁、汤启婧、韩蓬,以及北京交响乐团打击乐演奏家宋洋,演绎青年作曲家郑阳的科技交响乐组曲《交响编码》。演出以生物科学、航天科技、量子力学为灵感,巧妙融合电子音乐、AI创作与视听交互技术,诠释艺术与科技共生之美。

《交响编码》演出现场

《交响编码》由六个乐章构成,郑阳介绍,作品每个乐章都聚焦特定科技领域。为创作这部作品,他在动笔前花费半年时间,学习电子音乐、声学、实时交互及生物科学、航空航天、量子力学等前沿科技,并与科技专家深入交流。通过一系列准备,他得以用充满创意的方式融合科技与音乐。

最具先锋性的当属第四乐章“时空隧道”。作曲家通过AI生成巴洛克至现代的多元音乐片段,借助科幻感十足的音效,实现数百年音乐风格的穿越。这场音乐实验展示了AI在音乐创作中的可能性,更引发了人们对艺术本质与技术边界的思考。

“00后”指挥家金郁矿执棒

“00后”指挥家金郁矿说:“这是我第二次指挥《交响编码》。本场音乐会形式创新,设置了互动环节,邀请观众参与,展示为音乐会设计的新颖乐器及其与科技的结合。”此外,AI还现场作曲,金郁矿对这一新颖尝试持开放态度,认为这是探索未来可能性的一种方式。

第二场音乐会《永恒的怀念》,由谭利华执棒北京交响乐团,携手大提琴演奏家莫漠上演。音乐会以瓦格纳歌剧《黎恩济》序曲开场,大提琴家莫漠与乐团合作演奏柴科夫斯基《洛可可主题变奏曲》,并返场演奏了巴赫《降E大调第四号大提琴无伴奏奏鸣曲“萨拉班德”》。今年恰逢肖斯塔科维奇逝世50周年,乐团还上演了保留曲目《g小调第十一交响曲“1905年”》。

指挥家谭利华

指挥家谭利华对肖斯塔科维奇的音乐有着深刻的理解与感悟,他使用了乐团创始人、指挥家李德伦当年首演这部作品的总谱。1957年,该作品在苏联首演,一年后,苏联国家交响乐团携该作品来华巡演,并将作品的总谱赠与李德伦。此次谭利华所使用的便是恩师当年收藏的总谱。“‘肖十一’对中国当代作曲影响巨大。在我眼中,肖斯塔科维奇的作品像纪念碑,是充满正能量的存在。今年参加本次‘时代交响’是一场经典回顾,也契合了本次展演的主旨。”谭利华说。

“时代交响——全国优秀乐团邀请展演”由中央宣传部文艺局、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上海音乐家协会共同承办,集结了中国交响乐团、中央民族乐团、上海交响乐团、上海民族乐团、贵阳交响乐团、北京交响乐团、苏州交响乐团、苏州民族管弦乐团、宁波交响乐团、杭州爱乐乐团10支艺术院团。

《永恒的怀念》音乐会现场

北京交响乐团带来的两场音乐会,科技与传统碰撞、创新与经典交融。北京交响乐团团长李长军说:“这是北京交响乐团时隔十年再度来沪演出,我们带着诚意和适合上海这座城市的作品而来,在京沪双城之间架起了一座文化沟通的桥梁。此次亮相,既是对中国交响乐发展成果的精彩呈现,也是对未来艺术探索的有力展望。”

栏目主编:李君娜 图片来源:北京交响乐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