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乐享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粤产电影新作!看完代入感好强(文末赠票) | 新知岛

更新时间:2024-10-06 21:51  浏览量:18

一转眼, 假期余额只剩2天

回家过节的小伙伴

是否做好了告别的准备

有人说,成年人的世界里

回趟老家相当于看次心理医生

也有不少网友的 乡愁名言是

“只有离开家乡,才能拥有家乡”

……

似乎每一代的游子

都要面临 这样的成长课题

↓↓↓

《乡见未晚》的预告片

为何关注其中的挣扎与抉择?

我们邀请了电影制作团队代表

来到 《新知岛》栏目

一起聊聊这部关于亲情和解

与文化传承的电影背后

创作的那些事

*电影插曲之一,由河源客语音乐人赖玮军原创,展现了浓郁的客家文化韵味。

一部讲述广东人回乡的电影

影片的开始,就是女主马丽的自述。

我已经八年没有回过家了

我实在不想回去

可这一次我必须回去

在大城市打拼多年的她,忽然遭遇了生活低谷,经济压力和情感波折让她疲惫不堪。此时,因为带着失联男友的儿子小秋,马丽不得不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河源。

回到家乡后,马丽与唯一的亲人父亲马正之间的关系紧张,多年的分离让他们之间产生了隔阂。曾经的往事也如影随形,让她难以释怀。

细看电影主海报就能发现,几位主演组成的构图就像河源市的地图,而中间贯穿而过的就是东江。

这样的设计与人物背后的矛盾、隔阂(隔河)相互呼应。

例如,电影里的父亲不理解女儿在大城市的生活选择和未婚的状态,而女儿对父亲过去的一些做法或态度心存不满。

而这也是导演李艺文在电影里直面的时代问题,“因为外出谋求发展,我们跟家乡有距离上的隔阂;因为出生在不同年代,我们跟父母跟亲友也许有观念上的隔阂。”

这些都对马丽的归乡之旅构成了重重阻碍。然而,正是在这些挑战中,她开始重新审视自我,接纳过去,从而找到新的生活方向。

戏里戏外的相互投射

影片以亲情为主题,将当代外出人群的离乡愁绪与亲情困境交织在一起。

关于剧本创作,导演李艺文坦言,“角色和故事其实糅合了多个游子的经历,这其中有自己心路历程的一部分,包括亲子关系方面。”

据悉,《乡见未晚》主要取景地为广州、河源、阳春,其中李艺文的家乡——河源市的风景在片中尤为突出。

这其中包括了东源县东江画廊上的义合古镇,和平县的林寨古镇,还有被誉为“广东香格里拉”的连平以及著名的万绿湖等地,让观众看到了不一样的广东,以及乡村地区的巨变。

李艺文毕业于 广州美术学院,国际A4创意指导出身,2008年起跨界为影视导演。不过他电影之梦的真正践行始于2014年,这背后与他对家乡印象的改观有着重要的联系。

据他回忆,“当时我参加了一次河源市组织的返乡活动后,觉得这座城市开始变得年轻有活力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许多文化或理念进入了乡村,也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回乡创业。我发现这里面本身有整个时代浪潮的折射。”

当以全新视角去观照家乡时,《乡见未晚》的故事原型渐渐丰满。

这不仅仅是一部讲述个人成长的电影,创作团队还将客家独特的 猫头狮岭南彩扎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融入故事情节,为观众打开了一扇了解广东传统文化的窗口。

据联合制片人蒙伟明介绍,和相对更为人所知的广东醒狮不一样,猫头狮因形猫似狮而得名。在河源客家人眼里,它们是驱邪避害、长寿吉祥的瑞兽。

据悉,猫头狮距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它兼具北狮的写实与南狮的浪漫,隐藏着客家文化和中原文化的传承密码,是河源客家文化的重要符号。

作为广东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猫头狮与深圳市民的距离并不遥远。

比如猫头狮IP产品,在每年深圳文博会总有新设计亮相。在去年火爆出圈的第六届深圳非遗周主会场活动上,河源和平猫头狮也在非遗文化方阵中,为市民送上精彩的舞狮表演。

而影片里提及的另一项非遗文化,主要体现在父亲马正的职业上。他是一名从事彩扎的手工艺人,家里堆满了原材料和成品。镜头记录下的一笔一画,展现了父亲对传统非遗艺术的专业坚守。

对于这些原汁原味的自然风光和传统文化,深圳驻和平县林寨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张韬深有感触。

“咱们镇上有全国最大的24栋保护得比较完整的客家四角楼群,片中有很多场景都取景于此。”

在张韬看来,四角楼就像智慧的老者,在默默地注视着客家人如何在这片土地上,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据悉,和平县也有制作狮头的生产工坊。技艺传承人把原本繁琐的彩扎工序,改良成容易上手的流水作业,带领乡亲们一起制作。后来在政府的支持下逐渐发展成产业,狮头远销至东南亚国家。

“我们的非遗文化产品,是完全可以在市场上谋得一席之地,而且年轻人也可以去传承非遗技艺。”

张韬表示,“在乡村振兴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我们也在邀请非遗师傅面向返乡创业的年轻人开设一些免费课程,同时努力推动当地的非遗文化、传统技艺发展成为一个产业。”

“乡见未晚”是一个时间概念

“最好的乡见,都未晚。”

这是《乡见未晚》的主题,也是这部电影的心路,一路总有想不到的艰难,也总有美好“乡见”。

从项目策划、剧本创作,到筹集资金、拍摄制作,再到后期打磨修改,正式院线上映,已经过去八年。

最直观可感的是,2020年参与拍摄的五年级小男孩,现已成长蜕变为翩翩少年。原来,电影杀青以后,进入了漫长的后半程制作。两三年都还没上映,这让小演员感到很困惑。

“其实很多人不清楚,电影开机拍摄所花费的时间,在制作周期里是最短的。我们在其他环节也要过五关斩六将,后面对剧本重新思考也有补拍。”导演李艺文对此做出解释。

在他看来,“乡见未晚”指向的是时间概念——时间会见证和回答大家对生活的疑惑。

在电影定档的发布会上,李艺文也提到,“从电影梦出发,到底十年是否磨了一剑,我不敢笃定。也许十年磨了还是一把锄头,即便如此,我想当开荒的锄头,希望广东能产出更多讲述本土的电影作品。”

想了解电影台前幕后的更多故事

请上座本期《新知岛》

也许正如导演所言

细数过去10年的中国电影作品

大家似乎吃惯了热辣滚烫的味道

是不是可以换下清淡口味

比如来一碗南方人爱喝的粥

慢慢品尝回味……

文末福利

#如果将镜头对准你的家乡

你希望聚焦哪些故事#

请在留言区参与话题互动

小福将随机抽取10名粉丝

每人送上 2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