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音乐绘梦做更好的老师
发布时间:2025-10-25 00:38:19 浏览量:2
聚光灯下,58位青年教师齐声唱响最后一个音符。
当《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苍茫古韵与《Kaisa-isa Niyan数字游戏》的跃动节奏在第七届紫金合唱季合唱比赛的音乐厅交织,邗江区青年教师爱乐合唱团近日用两首高难度作品,在全省合唱大赛的舞台上摘得银奖。
这一刻,所有的付出与坚守,都化作了最动人的和声。而他们背后的故事,都是一个感人的音符。
陈文娟:
十年坚守,诠释“和声”真谛
来自邗江实验学校的陈文娟老师是合唱团的“最资深”团员之一,见证了团队从几位声乐老师聚首到如今65人规模壮大的10年历程。
作为女高音声部部长,她深知每一个音符的重量:“唱高音时,我们要学会收起个性。在唱好自己的同时,要能听见其他人的声音。”
本次参赛的两首作品节奏感要求极高,速度很快且需演绎得“恰到好处”,对小团队是巨大考验。陈文娟带着声部成员反复打磨,他们按声部进行针对性练习,利用碎片时间在微信群里打卡录视频,互相点评。“8年前第一次参赛,我们还在摸索。这一次,我们要把10年的积淀,都唱给听众。”
吴爱华:
一切奔波都值得
早晨7点,吴爱华老师已踏上征程。从公道中学到邗江实验学校蒋王小学,这条往返两小时的路,从8月15日起,她连着走了整整45天。“上午合唱团排练,下午回校指导学生艺考,这是我的‘双城记’。”她笑着说。
“我常年在高三教学,我们的艺考生12月参加艺考。”时间紧迫,9名艺考生需从零基础起步学习器乐。参赛前的集训期,吴爱华与同事圣老师形成了“铁打”的作息:早上8点到11点40参加合唱集训,中午赶回学校,下午继续给学生上课。
作为公道中学9名艺考生的指导老师,吴爱华放心不下任何一个“孩子”。“声乐和教学,都是我的热爱。聚光灯下和校园里的这两个舞台,对我来说同样重要。”
王宇轩:
放松身心,领唱声音破茧成蝶
来自梅岭小学西区校的王宇轩老师,是工作第五年的“成熟”教师,却是合唱比赛的“新人”。
作为男低声部的领唱,他一度被紧张情绪困扰。“一上台会紧张,声音穿透力不太够。”他负责那句独唱“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处”需要饱满的情绪和稳定的气息,但紧张会导致“舌根、脖子紧张,声音就会变形挤压”。
“在老师的耐心引导下,我们找到独特的练习方法——去操场宽阔的地方放松,努力打开声音。”最终他成功克服心理障碍,让领唱之声清晰而富有穿透力地回荡在赛场。
潘深:
缺一个,和声就会失去平衡
扬大附属泰和幼儿园的潘深老师,在集训中间阶段遭遇了急性腰损伤(腰突),尽管连站立都困难,但他依然准时出现在每一次排练中。在男高音声部仅有8人,本来男声部人数就比女声部人数少,“每个人的音量都要放大,不能缺人”,这样的情况下,他选择“咬着牙坚持”。
集训后期,他戴着护腰腰带,坐着完成了所有训练。“不能缺了自己。”这是他坚定的信念。“缺一个,和声就会失去平衡。”潘深的声音透着坚定。当其他团员集训站立演唱时,潘深用坐姿展现了另一种高度——责任,从来都与姿势无关。
张语萱:
获奖那天,学生比我还激动
育才小学西区校新入职的张语萱老师,是去年8月与另外3位新教师一同加入合唱团的新鲜血液。作为本地人,她早已知道这个优秀的团体,因专业相符(声乐)而申请加入。团队根据每个人的声音条件分配到不同声部,她成为了女低音声部的一员。
“知道获奖那天,我的学生们比我还激动。”她笑着说,“他们在教室里欢呼:‘我们的老师是歌唱家!’”
从独唱到合唱,张语萱在女低音声部中学会了倾听与配合。“《永遇乐》要唱出古韵,《Kaisa-isa》还要配合肢体动作,唱出动感和活力。作为教育者,我们不仅要把音乐教给学生,更要把这份对艺术的热爱传递下去。”
让每个声音
都能安心绽放
舞台上的光芒万丈,离不开幕后的坚实支撑。邗江实验学校蒋王小学作为集训基地,为合唱团筑起了一道温暖的屏障。
报告厅里,空调提供恒温环境,专业的音响设备让每个声部都清晰可辨。“我们把最好的场地留给合唱团,尽全力支持乐团积极备赛。”该校校长陈耀说,学校将报告厅和最佳音乐教室作为合唱团的固定排练场地,确保其每周四的正常排练及赛前关键训练。
集训期间,学校还开设“爱心暑托班”,解决了部分老师子女集训暑假无人照看后顾之忧。
通讯员 韩萱 邗江发布记者 詹叶青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