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乐享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富宁拾乐|中央音乐学院青年国乐团带来惠民艺术盛宴

发布时间:2025-10-27 20:31:40  浏览量:2

10月25日晚,一场别开生面的惠民专场音乐会在云南省文山州富宁县县委会堂举行。中央音乐学院青年国乐团的青年民乐教师与优秀学生齐聚一堂,以高水准的演奏为当地百姓带来了一场民乐艺术盛宴,成功搭建起专业音乐与大众之间的桥梁,让民族音乐的魅力在边疆大地熠熠生辉。

“民族器乐来自民间,更需要在民间的土壤上发芽、壮大。”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党总支书记、本届传承周执行总监胡瑜教授在音乐会前表示,民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历经整理提炼与专业打磨,已形成高水准艺术体系。此次音乐会通过规范化、普及化的形式,推动专业民乐回归大众生活,既拓宽公共美育覆盖面,增强民众文化认同,更为民族音乐传承筑牢群众根基,激发其创新活力。

“经典与创新”交织的艺术回响

本次音乐会的曲目编排独具匠心,构筑了一场 “经典与创新” 的深度对话,让经典与创新在音乐语汇中相互激发、彼此映照。一方面,经典曲目的演绎被注入当代审美理解,在古老的血脉中跳动时代的脉搏;另一方面,新创作品深深植根于丰厚的民族音乐土壤,从民间旋律与精神气质中汲取灵感,以现代技法实现成功的 “创造性转化”。二者共同奏响了一个既熟悉又充满惊喜的音乐世界,展现了民族音乐的多元魅力与无限可能。

金声唢呐乐团重奏一曲气势磅礴的《黄河之声天上来》,为音乐会定下了热烈昂扬的基调。这首作品选自作曲家王丹红的民族管弦乐组曲《山西印象》,乐曲巧妙地将山西地区的民间音乐语汇解构重组,结合西方和声对位技法,生动描摹出荡气回肠的黄河图景。领奏的唢呐铺陈主题,管乐合奏以巨大的音浪做出回应,令人联想到黄河船夫号子一领众和的演唱方式,既表现出自然的磅礴力量,更象征着黄河文明在历史中激荡的精神血脉,让观众仿佛置身于黄河之畔,感受着母亲河的雄浑与伟大。

竹笛专业教师冯天石独奏《喜相逢》,作为北方梆笛的代表性曲目,是在戏曲过场音乐的基础上变奏展衍而来。全曲贯穿着质朴、奔放的喜悦之情,频繁的速度变化让音乐富有灵活生动的听觉感受,也体现着演奏者对乐曲整体结构的精准把控。复杂的演奏技法服务于直接真挚的情感表达,让听众感受到北方民间音乐特有的豪爽与热情,仿佛将人们带到了热闹的北方戏曲舞台。

古筝专业学生邹州独奏《夜深沉》,由京胡曲牌改编而成。演奏者用筝模拟京胡悠长连绵的运弓,表现出北方音乐沉郁苍凉、刚劲雄浑的气质。通过运用高难度、强戏剧性的演奏技法,在鼓的伴奏之下,音乐如同戏曲演员一般充满身段感和叙事性,让人沉浸于京剧艺术的独特魅力之中。

琵琶重奏《刘三姐》以广为传唱的壮族民歌《山歌好比春江水》为创作源泉,通过主题变奏手法,为悠扬的歌曲赋予活跃的舞蹈节奏。在琵琶专业教师于源春、刘小菁、齐洁的精彩演绎下,三把琵琶完美配合、相互映衬,既展示了琵琶丰富的演奏技法和音乐表现力,又将壮族人民对秀丽河山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现得淋漓尽致,让观众感受到了壮族文化的独特风情。

扬琴专业教师马英俊演绎的《瑶山夜画》,将瑶族音乐中的典型旋律走向与半音化音乐语言结合,描绘了瑶族山乡的绚丽风景与人文风貌。乐曲在段落布局上动静结合,无论是柔和朦胧的慢板还是富有律动感的舞蹈节奏,都同样引人入胜,共同营造出瑶山夜晚丰富多变的音乐场景,带领观众走进了如梦如幻的瑶山世界。

充满新疆音乐风格的重奏《葡萄熟了》,由二胡专业教师王颖、章海玥与扬琴专业教师马英俊联袂呈现。作品模拟冬不拉、热瓦甫、手鼓等少数民族乐器的音色,大大拓展了二胡的表现性能,不仅展现演奏者的风格把握能力和技术全面性,让观众领略到了新疆大地的热情与活力。

阮专业教师邸琳领衔阮族重奏演绎《山歌》,作曲家刘星并未直接引用民歌旋律,而是将现代作曲技法和流行音乐元素融入创作,展现山歌这种民间音乐形式所蕴含的乐观向上、悠然自得的精神风貌。8位演奏者疏密有致的配合进一步放大了阮族乐器的音色特质,带领观众进入一段具有丰富情感层次的山间旅程。

打击乐专业教师魏然、尹飞与学生王庶羽、杨灏共同表演了土家族打溜子《锦鸡出山》。头钹控制音乐速度和节奏,二钹演奏穿插其中的切分音和技巧性装饰音,加之马锣和田锣的合作,4件打击乐器描绘出活泼好动的形象和富有画面感的情节。演奏者用生动的肢体动作惟妙惟肖地模仿动物形态,与观众亲切互动点燃现场热烈的气氛,赢得满堂喝彩。

音乐会的压轴曲目是笙重奏《算盘响》,由笙专业教师王一与笙专业学生段熙鹏、王鹏旭,以及小型民乐队演奏。作品富有创意和趣味,将算盘清脆的敲击声作为独特的音色编排入音乐之中,新颖的演奏形式给人以听觉和视觉的双重冲击。明快的节奏旋律体现出劳动人民的智慧,也将美好的祝福传递给现场的每一位观众,为音乐会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文化惠民与传承使命交融

共筑人民美好精神家园

经典之声余韵袅袅,这场音乐会为专业院校与广大民众之间架起一道沟通的桥梁。民乐系青年教师和优秀学生们以精湛的技艺和昂扬的激情,展现出新时代青年艺术传承、创新发展、服务社会的使命担当。他们不仅是传统的承习者,更是时代的诠释者,以青春之名,为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将专业学习的成果带入更广泛的生活。正是这份使命担当,让民乐血脉得以延续、薪火得以相传。

民族音乐从民间来、到民间去。在新时代,中央音乐学院为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持续贡献独特的价值与力量。当艺术的普惠之光持续照耀,当青春的创造之力不断奔涌,民族音乐必将在时代的洪流中谱写出更加恢弘璀璨的华章。

现场观众的心声,是对这场音乐会最好的肯定。一位小朋友家长感慨:“孩子第一次近距离听民乐,演出后主动说想学乐器,种下了艺术的种子。”中学音乐教师表示,青年演奏家对《黄河之声天上来》等作品的精彩诠释,为教学提供了“用音乐故事传递文化精神”的新思路。老年观众则称赞:“年轻人把老一辈的音乐传承得这么好,让我们感受到民族音乐的生生不息。”

本场音乐会的成功举办,是中央音乐学院青年国乐团在中国西南边陲小城的一次精彩亮相,也是民族音乐传承与发展的生动实践。源自血脉深处的文化共鸣,正是民族文化自信最坚实的根基。传统文化的传承绝非简单的复制与保存,而是一场持续不断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让民乐的魅力穿越剧场,融入生活,在更广阔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当传统文化的种子借助这样的惠民春雨播撒心田,当民族音乐连接起过去与未来,蕴含其中的中华文明精神血脉必将生生不息,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奏响更加恢宏壮丽的和鸣,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入深沉而持久的文化力量。

供稿:党委宣传部

文:静静 刘超凡

摄影:张艺缤、王纪凯

设计:刘芯雅

近期发布

琴润丝路 情系边疆|央音新时代文明实践新疆塔城基地、手风琴表演与教学实践基地揭牌

美育星火 点亮乡村——央音+央美·授渔计划第四期“全国乡村音乐+美术教师培训”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