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器之王” 钢琴降价 90% 没人要,曾是中产标配,如今为何成 “烫手山芋”
发布时间:2025-10-29 15:11:00 浏览量:1
家人们见过这么离谱的事儿吗?曾经卖 2.3 万的珠江 118M2 钢琴,现在二手平台上 800 到 3000 块就能买,可就算降价 90%,评论区还是冷冷清清,连问的人都少!更扎心的是,找搬家公司运这钢琴,物流费都可能比琴本身还贵!想当年,钢琴可是中产家庭的 “门面担当”,谁家有台钢琴,都得被夸 “家境好、有教养”,怎么才几年功夫,就从 “香饽饽” 变成 “没人要的闲置” 了?今天咱们就扒扒钢琴市场的 “陨落史”,看看中产的 “教育投资” 到底咋翻的车。
先说说钢琴最风光的时候,那场面现在想起来都觉得疯狂!2017 年,中国一年就卖了 40 万台钢琴,是美国销量的 13 倍,平均每天有一千多台钢琴被搬进不同的家。这股热潮的 “点火者”,还得是 2008 年北京奥运会上的郎朗 —— 他在万众瞩目下弹出流畅的旋律,黑白琴键一下子就抓住了无数家长的心,大家都觉得 “学钢琴 = 有出息”。有网友回忆:“那时候我妈天天跟我说‘你看人家郎朗,弹钢琴多厉害’,非要让我去学,说以后能当艺术家。”
要是说郎朗带火了 “钢琴热”,那政策就是给这把火添了 “助燃剂”。后来有些地方的教育部规定,业余钢琴考级过了九级,中考能直接加 10 分!这一下,学钢琴彻底从 “兴趣爱好” 变成了 “升学利器”,家长们像疯了一样给孩子报班买琴。全国的琴童数量,从 2000 年的不足千万,飙到 2017 年的 4000 万,翻了四倍还多!那时候的钢琴市场有多火?一节钢琴课炒到两三百块,家长们挤破头抢名额;入门级钢琴一两万,中高端的三五万,照样有人买;甚至还有 “钢琴贷”,鼓励家长分期买琴,就怕孩子输在 “艺术起跑线” 上。
资本也没放过这个机会,珠江钢琴和海伦钢琴两大品牌 2012 年相继上市,珠江钢琴市值一度冲破百亿,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 25%,一年能卖 13 万架;海伦钢琴年营收也高达 4.7 亿元。在一二线城市的商圈里,钢琴行跟服装店、手机店一样常见,橱窗里摆着亮闪闪的钢琴,路过的家长都得带着孩子多看两眼。有琴行老板说:“那时候我开店投资 50 万,第一年就赚了 80 万,家长们买琴跟买白菜似的,根本不愁卖。”
可谁能想到,这场 “钢琴盛宴” 说散就散了,转折点来得猝不及防。2014 年,教育部发了个文件,要求逐步取消艺术中考加分项 —— 这一下,钢琴最核心的 “升学价值” 没了,家长们心里的 “算盘” 瞬间就乱了。紧接着 2022 年的 “双减” 政策,又给校外培训市场泼了冷水,钢琴课也成了 “被限制的培训” 之一。更要命的是,中国年出生人口从近 1800 万的高点,跌到 954 万,未来学钢琴的孩子越来越少,市场没了 “接盘侠”,钢琴的 “保值率” 直线下降。
真正让家长们 “清醒” 的,还是现实的 “打脸”。之前有个 “外卖小哥弹钢琴” 的视频火了 —— 小哥在休息时弹出流利的曲子,网友们都夸 “有才华”,可仔细一想:苦练多年的钢琴技能,最后还是得送外卖谋生,这艺术技能在 “找工作” 面前,根本没多大用啊!后来麦可思的报告更扎心:音乐表演专业连续多年是就业 “红牌专业”,每年一万多毕业生找工作,可专业院团的岗位连一千个都不到,大部分人只能转行。有家长算完账吐槽:“花几万买琴,几万报班,最后孩子也成不了艺术家,找工作还没人要,这钱花得也太冤了!”
于是,一场 “恐慌性抛售” 开始了。2023 年,二手钢琴的挂牌量激增 300%,可成交率还不到 5%—— 大家都想卖,可没人想买。曾经遍地开花的琴行,也迎来了 “倒闭潮”,2019 到 2021 年,平均每天有近 60 家琴行关门。之前那个年赚 80 万的琴行老板,后来生源流失严重,把钢琴课降到 “99 元 4 节” 都招不到学生,最后不仅赔光 50 万本金,还因为退费欠了十几万债,店里的教学用钢琴,只能以每台 500 元的价格 “含泪甩卖”。商场里的钢琴专柜,也被潮玩店、家电品牌取代,导购员天天闲着没事干,价格牌上的日期还停在 2021 年,看着就心酸。
不过话说回来,钢琴市场也不是 “全凉了”,而是分成了 “两极”。高端市场依旧坚挺,比如奢侈品牌施坦威,2016 到 2021 年在中国的净销售额涨了一倍多,年增长率超 20%。对真正的富裕阶层来说,钢琴从来不是 “升学工具”,而是 “身份象征”—— 在他们的豪宅里,施坦威钢琴就像爱马仕包、豪车一样,是用来撑场面、搞社交的,就算不用,摆着也有面子。有网友调侃:“有钱人买钢琴是当‘家具’,中产买钢琴是当‘投资’,现在投资亏了,自然就没人要了。”
更重要的是,家长们的观念也变了。以前是 “不管孩子喜不喜欢,先学了再说”,现在更多家长开始关注孩子的真实兴趣。有位妈妈发现女儿对钢琴考级特别抵触,却天天跟着音乐跳街舞,就果断让孩子放弃钢琴,报了街舞班。新一代家长觉得:“学艺术不是为了加分,是为了让孩子开心,要是学得痛苦,还不如不学。” 这种变化也反映在市场上,电子乐器、智能乐器卖得越来越火,去年电子乐器利润增长了 106.19%,利润率 8.4%—— 这些乐器成本低、互动性强,孩子学得开心,家长也不用花大价钱买钢琴,多划算!
其实钢琴市场的 “大起大落”,本质上是中产 “教育投资实验” 的失败。那些蒙着灰尘放在角落的钢琴,就是这场 “狂热” 的 “遗物”,也标志着家庭教育观念从 “盲目跟风” 到 “理性回归”。不过话说回来,家长的教育焦虑可没消失,只是换了个 “出口”—— 以前追钢琴,现在追编程课、机器人课,谁知道下一个 “被抛弃的标配” 会是什么呢?你家有闲置的钢琴吗?当初是为啥买的?来评论区说说你的故事吧!
免责声明:文章案例过程,图片都来自于网络,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果涉及案件版权或者人物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删除内容!特别说明,文本不存在捏造事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