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乐享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74岁父亲带娃跨省迁徙,广西寄宿山东古筝,他们到底在等什么?

发布时间:2025-10-30 05:25:02  浏览量:1

黄维平七十四岁了,老伴田新菊年纪也不小,两人带着六岁的女儿天赐从山东一路南下,搬到了广西。他们不是为了享清福,也不是图个安逸的晚年,而是为了让天赐能上一所好点的寄宿学校。孩子入学后,一周只能在周末回家,平日里老两口就租了个小屋子,靠打零工维持生活,省吃俭用,一分一毛地攒着钱,只为不耽误孩子的学业。

去年八月,他们回了一趟青岛,去看望九十五岁的姐姐。老人身体已经很虚弱,可一见到孙女天赐,竟立刻认了出来,笑着伸手摸了摸孩子的头。那一刻,黄维平心里酸涩难言。他知道,带着孩子远离故土,老家的亲人正一个接一个地老去、离去,但他别无选择。山东虽是根,可那里没有适合天赐的教育资源,也没有人能帮忙照看孩子。

国庆节过后,他们又回了山东,这次没急着走,带着天赐四处转转,买她喜欢的玩具,陪她吃街边的小吃,还特意为她添置了一架古筝。琴留在了山东的老屋里,黄维平说,这是给“根”留的。他们心里清楚,广西只是暂时落脚的地方,真正的家还在北方,可为了孩子的未来,他们愿意漂泊。

买古筝那天,黄维平在店里挑了很久。他不懂音律,但看到女儿眼睛里的光,他就知道这钱花得值。那架琴静静摆在老屋角落,像一份无声的守候,等着天赐哪天回来继续弹奏。他相信,有一天女儿会走得更远,在更大的舞台上拨动琴弦,而他和老伴,依然会在广西的小屋里默默守望。

很多人不理解,这么大年纪还要拼命养孩子,何必这么辛苦?可黄维平一家从没向任何人伸手,没领过补贴,也不指望将来孩子回报。白天干活,晚上算账,半夜还在盘算学费怎么凑齐,日子就这样一天天熬过来。他们不说苦,也不喊累,只是 quietly 地坚持着。

山东对他们来说,是记忆里的味道,是巷口熟悉的乡音,是血脉相连的亲情。如今回去,只能住几天,看看亲戚,陪陪孩子。而在广西,生活清简,住出租屋,吃最便宜的菜,买件衣服都要反复思量。可只要天赐能好好上学,他们就觉得值得。

寄宿学校让孩子学会了独立,可一个六岁的孩子,五天见不到父母,终究让人心疼。每到周末,老两口就早早赶去学校接她,陪她吃饭,听她讲学校的事,看她坐在琴凳上认真弹琴。那些时光虽然短暂,却是他们最珍惜的片段。

黄维平常说:“再撑三年,等她上小学就好了。”说这话时,他眼神平静,没有激动,只有一种历经风霜后的坚定。他知道前路不易,但他和老伴早已下定决心,无论多难,都要为女儿撑起一片天。天赐或许还不懂这些,但她脸上的笑容,就是他们坚持下去最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