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指流光,琴音映海——记海南文昌旅英青年钢琴家詹鸿
发布时间:2025-10-30 16:54:28 浏览量:1
2025年10月25日的海南大学音乐厅,夜色如墨,却因一束聚光灯的亮起而暖意涌动。这一晚,旅英青年钢琴家詹鸿携归国返乡独奏音乐会而来,以指尖流淌的国际级琴音,为故土献上一场浸润心灵的音乐盛宴,也为海南古典音乐的版图,添上了一抹灵动鲜活的亮色 。
暮色四合时,可容纳三百余人的音乐厅早已座无虚席,空气中浮动着期待的静谧。当晚八点的钟声轻响,一袭素雅长裙的詹鸿款款登台——她身姿挺拔如修竹,眉目间带着温润的笑意,向全场观众深深鞠躬致意。转身落坐于斯坦威三角钢琴前,指尖轻触琴键的刹那,乐音便如泉水般漫溢开来:时而似山涧清溪,潺潺流淌、叮咚作响;时而若江海奔涌,波澜壮阔、气势磅礴,将在场听众尽数卷入音乐构筑的梦境之中 。
从巴赫《第六号e小调帕蒂塔BWV830》里,她演绎出巴洛克时期的典雅与庄重,指尖跳跃间,仿佛重现了百年前的音乐盛景;面对被誉为钢琴文献"珠峰"的李斯特《b小调钢琴奏鸣曲S.178》,她未携任何曲目手稿,仅凭惊人的记忆与深厚的功底,将作品中复杂的技巧、磅礴的情感尽数驾驭。一个多小时的演奏里,全场静谧无声,唯有琴音流转,无人提前离场——这份专注,创下了海大音乐厅演出氛围的最佳纪录 。曲终之时,掌声如潮般席卷全场,献花的观众排起长队,灯光下,她眼中的笑意与听众的热情交织,成了这晚最动人的风景 。
“梅花香自苦寒来”,詹鸿的音乐之路,始于南海之滨的故土。为滋养女儿的心灵、启迪灵动的心智,四岁时,父母便将视若珍宝的她送入海口音乐机构启蒙。无论盛夏酷暑,汗水浸透琴凳;还是寒冬腊月,指尖冻得发红,她从未缺席过一堂音乐课 。在音乐名师张惠的悉心栽培下,詹鸿的天赋如破土新芽般快速生长,学琴的热忱愈发浓烈,演奏技巧更是突飞猛进。小学时,她一举斩获“海南省青少年钢琴大赛儿童组金奖”,成了省内小有名气的"钢琴神童”;初中阶段,又以亮眼表现摘得“全国青少年艺术展演(钢琴类)银奖”,首次在全国舞台上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
从海南中学毕业的她,求学途中始终深耕琴艺,接连将“华南地区青少年钢琴邀请赛金奖”“海南省文艺奖(音乐类)新人奖”收入囊中,为专业之路筑牢根基 。凭借多年积累的实力,她顺利考入星海音乐学院,师从冼劲松教授精进技艺,专业成绩始终稳居前列,更一举夺得“中国音乐金钟奖钢琴比赛(华南赛区)银奖”,成为赛区最受瞩目的青年选手 。带着对音乐的赤诚向往,她又叩开了世界顶尖音乐学府——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的大门 。
初到异国,文化与语言的隔阂曾让她陷入窘迫:生活习惯的差异尚可适应,蹩脚的英语却成了最大阻碍,她总担心开口便会出错,更怕引来他人的嘲笑 。这时,一位法国友人的善意鼓励如暖流般化解了她的不安:“大胆去说吧,即便出错也无妨,没人会取笑你。你精通中文,又懂英文,本就是件了不起的事 。”在这份鼓励下,詹鸿卸下胆怯,主动与人交流,很快便攻克了语言难关 。她深知,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没有“一帆风顺”的捷径,唯有全力以赴,方能不负初心 。课余时光里,她无心领略异国的旖旎风光,而是一头扎进音乐的世界,在黑白琴键与泛黄乐谱间,探寻每一段旋律背后的灵魂共鸣 。师从著名钢琴家孔嘉宁教授期间,她凭着一股坚韧不拔的拼劲,日夜研磨技艺,最终以优异成绩获得英国皇家音乐学院演奏博士学位,完成了专业能力的高阶蜕变 。
海外求学与演奏的岁月里,詹鸿的实力持续获得国际权威认可 。2024年,在“肯德尔·泰勒贝多芬钢琴比赛”中,她以细腻而深刻的诠释,将贝多芬作品中的情感与哲思娓娓道来,赢得评委高度赞誉 ;她还曾荣获“英国皇家音乐学院院长奖”——这一学院授予演奏专业学生的核心荣誉,不仅是对她专业水准的最高肯定,更标志着这位来自中国的青年钢琴家,已在世界顶尖音乐舞台上站稳了脚跟 。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如今,詹鸿带着一身琴艺与满腔热忱回到故土,未来,愿这位从南海之滨走出的音乐使者,能如雄鹰般展翅,在更广阔的天地间,奏响更多浸润心灵的乐章,让世界听见中国青年钢琴家的独特声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