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乐享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74岁爹妈带6岁娃漂广西,古筝留在老家,他们到底图啥?

发布时间:2025-10-31 01:06:22  浏览量:1

黄维平七十四岁了,妻子田新菊也快七十,他们的女儿天赐今年六岁。一家人从山东远赴广西,已在那边生活了大半年。这个月他们难得回到山东老家,是搬走后第一次停留这么久。天赐在广西读寄宿学校,每周只能周末回家一次,老两口实在心疼孩子孤单,也舍不得她小小年纪就独自在外,便特地请假回来陪她。他们还特意买了一把古筝,安放在山东的老屋里,希望孩子别把学过的本领忘了。那琴静静立在角落,虽少有人弹奏,却承载着一家人最朴素的愿望。

他们并非贪恋异乡风光,而是生活所迫。山东老家的亲戚大多已年过八旬,大姐更是九十五岁高龄,谁也无力帮忙照看孩子。种地收入微薄,打零工也难以维持生计,养活一家三口成了难题。而广西虽人生地不熟,却有机会靠劳动换来饭吃,能让孩子顺利上学。黄维平常说,外面再好也不如家乡,可家乡给不了生活,给不了未来,他们只能背井离乡。

天赐五岁就开始住校,六岁依旧如此。这不是刻意培养独立,而是现实逼出来的选择。寄宿制不再只是城市孩子的选项,许多农村孩子也早早开始了这样的生活。黄家父女每周五天分离,父母频繁往返于鲁桂之间,身心俱疲。他们本该安享晚年,却成了奔波劳碌的“候鸟”,为了生计,为了孩子,不停迁徙。

这不只是黄家的故事。全国有上千万留守儿童,多数由祖辈抚养。而黄家的特殊在于,父母尚在壮年精力已衰,却仍要外出谋生,被迫与孩子分隔两地。他们没有养老金,没有社保,全靠双手撑起一个家。随着女儿一天天长大,他们的背也一天天弯下去。每次回乡探亲,更像是在默默告别,因为谁也不知道下次相见会是什么时候。

但他们从不抱怨命运,也不诉苦喊累。那把留在老家的古筝,像一颗埋在土里的种子,藏着对团圆的期盼。他们盼着有一天,能一家三口围坐在桌边吃饭,说说笑笑,孩子弹一曲古筝,那便是最温暖的光景。

国庆假期结束,他们又要启程回广西。孩子要上学,他们要干活。临行前,黄维平轻轻抚过古筝的琴弦,没说话。他知道琴不会自己响,但只要琴还在,家的气息就在。人虽散在两地,心却始终连在同一根弦上。这根弦,他拼尽全力也要守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