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乐享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闪光的夏天2》:在这里,学会成为真正的音乐人

发布时间:2025-08-10 21:09:59  浏览量:2

导读:聚焦新声代成长,以专业标准与多元舞台驱动创作突破,探索音综长效发展路径。

文|三木

“那天你说,我们一直没有一个正式的拜师宴。不如今天就在这儿,这顿饭不用吃了,你叫我声师傅,我叫你一声徒弟,一辈子走下去。”终极舞台上,周震南用《阅》的舞台表演出了自己心中的“无可替代”,也深深打动了韩红,直言“后生可畏”并现场收徒。由此,韩红来到节目希望为热爱音乐的朋友们输送“有思想、有风格、有个性的优秀音乐人”的初衷似乎也有了答案。

8月9日晚20点40,浙江卫视联合优酷播出的《闪光的夏天2》历经北京、青岛、长沙、郑州4地56个秀演,终于迎来以“无可替代”为主题的终极舞台。不止韩红被新声代们的表演感动,数次泪洒现场,舞台上所有闪耀的“新声代”,也用才华、汗水、真诚,甚至眼泪浇灌出这个夏天最动人的风景,证明了梦想的力量,青春的无畏。

聚焦年轻音乐人的成长,《闪光的夏天2》在音乐综艺的迭代浪潮中选择在户外音乐节上深耕进阶,走出传统演播厅、扎根城市肌理的同时,在专业度、成长性与责任感三个维度上,为国产音综注入新声气质,也由此在代际音乐传承与综艺价值表达的新域,乘势而上、行稳致远。

严苛标尺,

韩红老师课堂开课了

从第一季的探索开始,《闪光的夏天》便构建了与流量导向类音综不同的价值维度,真正聚焦音乐应有的专业表达和创作深度,将严苛的行业标准融入每一个户外舞台的呈现中。延续这样的追求,《闪光的夏天2》进一步升级,在全新的模式下构建了一套硬核的专业标准体系。

一方面,闪光制作人韩红联合她的音乐团队与吴克群、大张伟等组成导师团,以及雷佳、屠洪刚等飞行嘉宾专业老师的指导,跳出“点评者”身份,深度参与选曲、编曲、排练全流程,将音乐专业度拆解为可落地的细节把控。节目中,韩红不仅会对“新声代”的表演歌曲一句一句教唱,更开设专门声乐课堂,从基础抓起不断打磨“新声代”的专业素质。无论是考验唱歌的音准,还是布置以传统五声音阶进行创作的任务,都让我们看到韩红的严厉与较真,虽然批评句句严厉,但却实实在在真的为新人好。喻言上完第一节声乐课后坦言,“韩红老师会从歌手的角度去教你,我感觉我茅塞顿开。”

另一方面,节目通过“量身定制音乐与1对1导师辅导”“风格化改编挑战”等环节设计,倒逼“新声代”突破舒适区。比如原本以说唱见长的周震南短时间内难以更改唱法,但在韩红一句一句教学与细心讲解下,也将《壁上观》这首难度极高的歌曲成功个性化演绎;李允儿作为民歌歌手,在节目中不断尝试将传统与流行相融合,尽管困难重重,但仍在导师团队的指导和“新声代”的帮助下,带来了《金风玉露一相逢》《萱草花》等精彩舞台表演。

“你们叫我一次老师,我要负责任的。”韩红说道。这种对专业的执着追求,不仅进一步夯实“新声代”对音乐的理性认知和专业敬畏,更实现与行业内外对高品质音综的期待与认同。由此,“硬核的专业标准体系”提炼出一种更硬核的音乐审美:即只有经得起专业审视、能够展现音乐本体魅力的,才是真正过硬的、也是行业当下亟需的高品质表演。

舞台为镜,

照见职业音乐人的蜕变与新生

终极舞台上,喻言以《大艺术家》的唱跳舞台掀翻全场,反超黄誉博成为总“痛快值”第一。作为最积极上课的“新声代”,“奔着韩红来的”喻言不仅认真按照规则完成每一个作品,也随着“修行”实现了修炼高音的目标。《闪光的夏天2》以两个月的户外音乐之旅为画布,用歌声镌刻“新声代”的成长轨迹,更让这段旅程中的蜕变成为最动人的注脚。

首先是能力的阶梯式突破。从北京站首次登台的青涩紧张,到终极舞台的从容开嗓;从初期对编曲风格的被动接受,到后期主动提出“想试试把方言融入旋律”的创作构想,新声代们在每一站都解锁着新技能。比如一度让老师们“一言难尽”的姚琛,却在上课、排练与反复练习中,终于在“沐光而行”的主题表演中拿到了第一,韩红更评价姚琛“肉眼可见的在进步”;钟懿这样的新人也从最开始不堪压力的慌乱迷茫,实现到演唱《黄种人》霸气四射火力全开的“暴风成长”。

其次是“新声代”心态的成熟与视野的拓展。他们通过每次的合作与交流,不断扩充着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不仅开始尝试各种全新的表达,更找到了作为音乐人的自我认同。比如自嘲是“野路子音乐人”的巴邓顿珠,经过专业化的系统培训变得更加自信;直言自己内心变得更坚韧的曾比特则认为,节目让他找到了“忠于自己的感觉”;周震南也坦言自己这季最大的成长就是对音乐的理解更开阔,也尝试了国风等不同风格的音乐类型。在这种由内而外的成长里,《闪光的夏天2》对音乐人们来说不再只是来参加的一个节目,更成为助力他们梦想落地的土壤,让音乐人的实力蜕变有了可触摸的温度。

平台为桥,

践行音乐扶持使命

长期以来,音乐综艺过度沉迷娱乐化叙事、流量导向的选角逻辑,不仅让观众对“音综=造星秀”形成刻板印象,也让许多有才华却缺乏曝光的新人陷入“怀才不遇”的困境。如何让音综跳出舒适区,真正成为滋养音乐新人的土壤?《闪光的夏天 2》以明确的责任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这种担当首先体现在对“新人”的发掘与托举。节目始终怀揣“为热爱铺路”的初心,打破流量壁垒为素人新声提供机会。就像韩红说的,“我好像有一种义务,想发现一些好的新人参加这个节目,也应该给一些有梦想的热爱音乐的孩子一些机会,把自己平凡的生活唱给世界。”所以终极舞台上,不止有“新声代”的出色表演,也让那些参加节目选拔但没选上的陈林宵、郑羽淇、杨雨青等音乐人以“梦想歌者”的身份登台演唱。

更深层的担当,则在于节目对“音综社会价值”的重新定义。它不止于让新人“被看见”,更着力于让他们“立得住”。无论是毫不留情地指出“新声代”的问题,还是反复对“职业音乐人品格”的强调,前辈的倾囊相授不仅是技能指导,更是对“音乐人格”的塑造——就像韩红的一句“可能未来会很清贫,但请还给她艺术家应有的风骨”,给周震南带来极大的震撼,并让他思考“为什么要做音乐?为什么要做艺人?以及作为一个行业人,应该去做怎样的贡献?”等一系列的问题。

而这份责任感,更成为浙江卫视音乐综艺价值升级的鲜明注脚。从《闪光的夏天2》回望浙江卫视的音综轨迹,不难发现其始终在探索“娱乐性与社会性”的平衡:不追逐短期流量,而是深耕“音乐育人”的长期主义;不局限于舞台表演,而是让音综成为连接“新人梦想”与“大众情感”的纽带。

这种坚守让浙江卫视音综跳出同质化,树起“责任先行”标杆,也让我们看到,真正有生命力的音综,不止带来娱乐,更以真诚的担当,为行业输送新鲜血液,守护梦想,让喜欢唱歌的人都能在这个舞台闪闪发光。这是《闪光的夏天2》超越娱乐的底层逻辑,也是浙江卫视音乐综艺能够持续突破边界、赢得观众深层认同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