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乐享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近现代高水平的8首诗,读完你就不会说近现代没有好诗了

发布时间:2025-08-12 06:32:00  浏览量:1

很多人说诗到唐朝就被写尽了,尤其是近现代没有好诗。

果真如此吗?

本文分享近现代8首精彩的诗作,读后可能会改变你的看法。

第1首 陈三立的《晓抵九江作》

藏舟夜半负之去,摇兀江湖便可怜。

合眼风涛移枕上,抚膺家国逼灯前。

鼾声邻榻添雷吼,曙色孤篷漏日妍。

咫尺琵琶亭畔客,起看啼雁万峰巅。

这首诗写于戊戌变法失败后,诗人乘舟夜泊九江时。首联以“藏舟负去”典故暗喻国势衰颓、身世飘零,奠定苍凉基调。

颔联“风涛移枕”、“家国逼灯”将外在动荡与内心忧患交织,极具张力。颈联“邻榻鼾声”反衬诗人独醒之痛,“曙色孤篷”又于沉重中透出微弱亮色。作者遥望琵琶亭,闻雁唳于万峰,家国之痛、身世之悲尽化入苍茫天地。

全诗沉郁顿挫,典故精切,意象雄浑,情感深挚,堪称“同光体”代表。

第2首 陈寅恪的《忆故居》

渺渺钟声出远方,依依林影万鸦藏。

一生负气成今日,四海无人对夕阳。

破碎河山迎胜利,残余岁月送凄凉。

松门松菊何年梦?且认他乡作故乡。

这首诗作于抗战胜利后,诗人流寓他乡忆及故园时所写。

首联以悠远钟声、暮鸦归林营造苍茫意境,反衬无家可归之痛。颔联“一生负气”、“四海无人”如金石掷地,道尽独立精神与时代孤独,成为不朽名句。

“负气”非意气,乃坚守气节;“无人”非寂寞,是精神绝响。颈联“破碎河山迎胜利”语极沉痛,胜利难掩国破凄凉。尾联“松菊”象征故园高洁,“他乡作故乡”是无奈更是坚韧。

全诗境界宏阔,骨力遒劲,将个人命运与家国兴衰熔铸一体,读后留给人深沉感慨。

第3首 苏曼殊的《本事诗》

春雨楼头尺八箫,

何时归看浙江潮?

芒鞋破钵无人识,

踏过樱花第几桥。

这首诗为苏曼殊在日本时所作,具有朦胧美。

首句“春雨楼头尺八箫”,以迷蒙春雨与呜咽箫声交织出凄美意境,“尺八”点明异域。次句“何时归看浙江潮”,乡愁喷薄而出,“浙江潮”象征故国壮阔气象。

“芒鞋破钵”是僧人漂泊形象,“无人识”透出世无知己的孤寂。结句“踏过樱花第几桥”,将异国风物与无尽行脚融入画面,余韵悠长。

全诗虽短,却融合东洋意象、禅者心境与故国之思,语言清丽空灵,情感深挚蕴藉,如一幅水墨小品,堪称绝句神品。

第4首 郁达夫的《乱离杂诗》选一

草木风声势未安,孤舟惶恐再经滩。

地名末旦埋踪易,楫指中流转道难。

天意似将颁大任,微躯何厌忍饥寒?

长歌正气重来读,我比前贤路已宽。

这首诗写于郁达夫流亡印尼苏门答腊期间。首联以“草木风声”、“孤舟惶恐”喻局势危殆与个人惊惧,化用文天祥“惶恐滩”意象。颔联“地名末旦”、“楫指中流”实写逃亡险境,地名双关“末日”。

颈联“天降大任”反用孟子语,自嘲中见坚韧;“忍饥寒”是乱离实录。尾联最见风骨,作者重读文天祥《正气歌》自励,结句“我比前贤路已宽”并非自矜,而是在先贤照耀下,于绝境中拓出精神宽度。

全诗沉痛而不失丈夫气,体现传统气节在烽火中的传承,沉郁顿挫,诗意连绵。

第5首 鲁迅的《无题》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这首诗为鲁迅悼念左联五烈士而作。“惯于长夜”开篇即定下压抑基调,“挈妇将雏”写尽白色恐怖下的流离。颔联“慈母泪”与“大王旗”对举,家国悲恸与政局诡谲尽在其中。

颈联“忍看朋辈成新鬼”字字泣血,“怒向刀丛觅小诗”则迸发战士的倔强,将悲愤化为投枪。尾联“无写处”控诉文网森严,“月光照缁衣”以清冷之景收束,孤愤愈显深沉。

全诗凝练沉郁,以旧体承载新魂,将个人遭际、同志罹难与时代黑暗熔铸成史诗性篇章,是鲁迅旧体诗巅峰。

第6首 秋瑾的《对酒》

不惜千金买宝刀,

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

洒去犹能化碧涛。

这首诗尽显鉴湖女侠的豪迈气概。前两句写豪情,“千金买刀”轻视物欲,“貂裘换酒”效法太白,英风侠气跃然纸上。后两句写壮志,不直言牺牲,而说“热血勤珍重”,因其珍贵,故更显献身之决绝;结句“化碧涛”用苌弘化碧典故,喻热血将掀起变革巨浪,意象雄奇壮美。

此诗将个人英雄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完美结合。语言爽利如快剑,节奏铿锵如战鼓,一扫闺阁脂粉气,树立了近代女性诗歌的全新高度。

第7首 王国维的《六月二十七日宿硖石》

新秋一夜蚊如市,唤起劳人使自思。

试问何乡堪著我?欲寻大道况多歧。

人生过处唯存悔,知识增时转益疑。

欲语此怀谁与共,鼾声四起斗离离。

这首诗展现静安先生深邃的哲学沉思。首联以“蚊市”扰人起兴,触发“劳人”之思。颔联“何乡著我”追问精神归宿,“大道多歧”慨叹求索之艰,充满存在主义式迷茫。

颈联“人生过处唯存悔,知识增时转益疑”为全诗警策,道破生命本质的缺憾与认知的悖论,凝结着对叔本华哲学的深刻体悟。尾联“欲语谁共”极写孤独,“鼾声四起”反衬举世昏沉。

全诗以日常情境切入终极思考,语言冷峻,思辨超拔,将旧体诗推向了形而上的高度。

第8首 吴宓的《壬申岁暮述怀》

浮海知何用,伤时意未平。

独留青史笔,来写白头情。

家国千秋恨,兴亡一例鸣。

中宵抚长剑,起视岁峥嵘。

这首诗作于1932年国难深重之际。首联“浮海”指留学无用、“伤时”难平,道出书生报国无门的苦闷。颔联“青史笔”与“白头情”对举,彰显以文化救国的担当。

颈联“家国恨”、“兴亡鸣”将个人情感升华为历史忧思。尾联“中宵抚剑”化用稼轩词意,于沉寂中陡见英气;“起视岁峥嵘”结得奇崛,既指时局艰险,亦含迎接挑战之勇。

全诗沉雄老健,既有杜诗之沉郁,又见士人之风骨,体现了学衡派在文化坚守中的慷慨情怀。

朋友们,近现代8首精彩诗作分享完了,这些诗水平如何?读后有何感想?欢迎分享高见。